金庸:造原子弹,不如多做几条裤子!陈毅元帅:当了裤子也要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提起金庸,人们总能想到这句脍炙人口,概括其笔下14部武侠小说的对联,但就是这么一位有才华的武侠小说家,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发生过争辩。

直到今天,陈、金两人的争论仍是中国发展史上的趣闻,两人发生争论的原因是针对要不要造原子弹的话题展开论述,陈毅认为,中国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而金庸则反驳道,与其花钱造原子弹,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

面对金庸的反驳,陈毅元帅又是如何回应的呢?中国造原子弹的始末,又经历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曲折?所有的故事,还得从第一枚原子弹,落在日本上空说起。

大国风云

1945年8月,二战结束前夕,败局已定的日本军国政府,不顾大势已去的战场情况,在冲绳等地进行最后的负隅顽抗,致使大量盟军官兵伤亡。

彼时的美国为快速结束二战,在日本九州和关东地区,制定了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计划,督促日本军队尽快投降,否则将投放大规模杀伤武器,让日本人见识下核武器的威力。

对于美国的威胁,日本毫不在乎,以更加疯狂地同归于尽战法进行反扑,甚至日本军国政府放出豪言,如果美军胆敢登陆日本国土,那么大和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拿起武器进行反击,留给美国人的只有一片焦土。

眼看着和谈失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此加快二战结束的步伐。

同年8月6日,美军对日本的陆军之城广岛市,投掷一枚代号为“小男孩”,重达5吨的原子弹,当原子弹爆炸在日本广岛上空时,瞬间爆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目眩神移的白色闪光,广岛市的上空犹如沸水煮开般,产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

须臾之间,一朵巨大的蘑菇状烟云绽放在日本广岛上空,紧接着几百根火柱拔地而起,令广岛市沦为焦热火海般的人间炼狱。

这一天,受爆炸后的核辐射影响,广岛市的所有时钟都停留在上午8点16分,以原子弹爆炸为中心点的14平方公里范围内,6万幢房屋刹那间化为断壁残垣,六千多度的爆炸高温,将广岛的一切化为灰烬,导致近20万人葬身于核爆之中,即便是不在爆炸范围内的日本人,也因目睹强烈光波产生失明,在爆炸中心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能感受到闷热的气流。

这次爆炸,瓦解了日本军国主义占领全球的臆想,或许是广岛距离东京太远,这次核爆,并没有令日本当局立即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公告,即无条件投降的要求。

日本政府甚至掩耳盗铃的对国内宣布广岛的大爆炸,是一枚天外陨石造成。

种种自欺欺人的操作,令美国在三天之后,即8月9日,向日本长崎市再次发动一枚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直接造成长崎市8.6万人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长崎市因三面环山,在实际核爆中,损失要小于广岛。

接连两次的核爆,令日本军国政府再也无法一叶障目,同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像是被打怕了一般,自此对美国俯首称臣、马首是瞻。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的两室核武器实弹演习,令世界见识了原子弹的威力,各个大国为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核武器威胁,全都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究。

造弹缘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迎来了久违的平静,这一过程中,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引爆一枚代号为“南瓜”的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三年之后,英国也引爆了一枚代号为“合金管”的原子弹。

大环境中,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百废待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即便想研究核武器,也处于有心无力,无从着手的状态,即便如此,开国元勋们也始终没有忘记建造核武器的想法,在抗美援朝战争发生时,这种想法更加强烈

1950年7月10日,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作战过程中,志愿军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靠着小米加步枪,以及落后美军一大截的装备,将美军打得节节败退。

对于美国来说,靠着精良武器,此前的战场上,他们一直无往不利,可偏偏朝鲜战场上,他们在志愿军手中吃了亏,恼羞成怒之中,美国军方想到了先前在日本广岛、长崎曾大展神威的原子弹。

在美军看来,即便中国志愿军实力再强,只要释放原子弹,便能够摧枯拉朽地将其击溃。

目空一切的美国上将麦克阿瑟,对于朝鲜战争未来的走向胸有成竹,他表示美国必胜,只要感觉到威胁,他们不排除考虑动用核武器的想法。

此话一出令全世界哗然,美国明摆着想要以大欺小,仗着自己有核武器,强迫中国志愿军退出朝鲜战场。

当时其他大国认为,美国扬言动用核武器的说法只是恐吓,可后来的战争报告显示,在朝鲜战场中,美国的确派遣过发射原子弹的部队。

虽然朝鲜战争以中国志愿军的胜利告一段落,但此前的核威胁令中国政府心有余悸,美国的言行挑衅,让中国当局深感拥有核武器的必要性,只有拥有核武,才能反抗核武

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加快了对核武器的研制,此时的苏联和中国正处于蜜月期,对于中国想要研制核武器的想法,苏联明面上既没赞成也没反对,但背地里还是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核武研究,可惜好景不长,中苏的蜜月很快因赫鲁晓夫上台后而告一段落。

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以“中国可以依靠苏联的核武器”为由,禁止中国研制属于自己的核武器,这对中国来说,无异于被苏联牵着鼻子走。

世界格局,纷纷扰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大国之间的交锋,朋友一词显得空洞乏力,只有利益才是维系友好关系的唯一纽带。

苏联的提议令中国处处掣肘,但中方还是以友好的态度拒绝了苏联的请求,表示中国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研发出属于中国的核武器。

在中国拒绝苏联的提议之前,中苏关系始终很稳定,1957年时,中苏还签订过一份苏联援助中国的书面协议,可因为中国的拒绝,苏联单方面撕毁合约,将身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并将所有关于核武器的科研资料全部带走。

这令中苏关系彻底交恶,中方为保持大国风范,向国内发出“勒紧裤腰带,还清苏联债”的口号,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丝毫不领情,嘲讽中国想要研制核武器的想法为:“某些人不愿加入核保护伞,要自己研制,我看最终的下场不仅得不到原子弹,到头来穷的恐怕连裤子也穿不上了。”

此番讽刺的言论传到外交部长陈毅的耳里,令其大感不快,此前因苏联的撤资,不少属于中国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也被带走,从头开始的巨大工作量,令不少研究核武的工作者十分沮丧。

针对赫鲁晓夫的发言,陈毅元帅为提高科研人员的士气,振奋研究核武的精神,特意在会议上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核武器、原子弹给搞上去。”

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令不少参与核武器研究的工作人员会心一笑,今天看来,这句话只是用来鼓舞气势的夸张说法,是一句针对赫鲁晓夫嘲讽话语的反驳,更是陈毅元帅对于中国一定能研究出核武器的信心。

陈毅元帅的言论在国内引起不小轰动,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传到身在香港的金庸耳朵里。

不明就里的金庸认为,陈毅元帅的这番话是置百姓于不顾。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发展时期,作为领导人,不以身作则,和群众一起吃苦就算了,怎么能说出“即使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出原子弹”的话?完全是将人民的生存放在军事作战之后,是一种穷兵黩武的荒唐行为。

气不过的金庸连夜写了一篇名为《要裤子不要孩子》的社论发表在《明报》上,言辞十分犀利,文章提到:

“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制造原子弹,能去轰炸USA和USSR吗?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赶不上不上英国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对于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看法,金庸先生是站在民众的角度,属于小众思想,那时候不仅是金庸,国际上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人们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地大物博,疆域甚广,但从综合国力来看,研究核武器所需要的科研人才,军事基础,经济实力等综合要素,中国没有一项具备,如此穷弱的国家,竟然想要研制核武器,无疑是天方夜谭。

更何况原子弹的真正威力众人有目共睹,不少人认为中国即便研制出核武器,也无法控制这股力量,极易破坏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

万众一心

尽管中国当局有着研制核武器的充分理由,但金庸依旧我行我素地继续在《明报》上发表社论,前后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内,不遗余力地表达中国不应当制造核武器,应该将精力放在提升民生当中的说法。

金庸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即便将核武器研究出来,也依然无法真正崛起,和其他早已研究出核武器的国家来说,中国将持续且长久地生活在核威慑的阴影中。

与其造一个没有作用的核武器,不如把钱投入到实际的经济发展中去,给老百姓多买几条裤子,多买点吃得才是正事。

面对多方的反对声音,此前提出不要裤子也要原子弹的陈毅元帅在新闻采访中公开发言表示:“如此欺侮我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偏要造,当了裤子也要造!”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一边是国内的老百姓民生,一边是拥有核武器才能具备的国际话语权,这令中国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如此之多地反对言论中,毛主席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认为,无论中国有多困难,都应当将核武器造出来,以便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这才将研究核武器的决定真正落实下来。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省各地的紧密配合中,核武器的研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研究人员夜以继日地从事科研工作,尽管一天只有两顿饭,但物质上的匮乏丝毫没有消减他们精神上的动力。

历经千难万险后,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终于在延绵百里的罗布泊荒漠中,成功引爆了第一枚核武器,用奇迹向世界宣告着,只要是中国人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

在此之后,陈毅元帅对民众表示,自己当初的发言的确有些不足,表示金庸的反对也是出于爱国角度,虚心接受了金庸对他的批评。

金庸在得知陈毅元帅如此大度后,于1964年12月的《明报》上,发表了一篇向中国国防事业及陈毅元帅道歉的文章,此后的金庸每当谈起陈毅元帅时,时常表示各位敬佩其宽广胸怀。

如今回首再看那段历史,如果当时的中国不造核武器,的确能提升民生水平,但不是长久之计,金庸的想法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陈毅的想法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者都值得钦佩和赞扬。

无论如何,核武器的研究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都是必需品,正是因为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盛世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赫鲁晓夫   原子弹   元帅   长崎   广岛   裤子   苏联   核爆   核武   志愿军   核武器   日本   美国   中国   大国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