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产业升级

山东省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 孙 斌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加快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济南市数字经济总规模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2022年1—6月份,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超过2500亿元,规模总量位居山东省首位。依托数字经济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济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济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占山东省一半以上,形成了以浪潮集团等为引领、4000多家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百度、华为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在济南投资布局。下一步,我们将从加大软件名城提档升级力度、筑牢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产业优势、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几个方面入手,支持百度智能云(济南)—智算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落地,持续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

济南产业基础雄厚,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500多亿元,在服务器制造、数控机床、重型汽车、生物医药、核电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领军企业。下一步,我们将从提升工业数字化水平、加快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4个方面入手,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济南拥有10个规模较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建成5G基站3.7万个。下一步,我们将从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业大脑、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能力3个方面入手,聚焦打造黄河流域信息枢纽中心城市这一目标,提升智能基础设施水平。

打造数字引擎 赋能实体经济

安徽省六安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车照启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大力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着力放大数字产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叠加和倍增作用,5G等新基建加速发展,数据归集共享工作稳步推进,示范应用建设成果凸显,实现了三次产业焕新升级。

加速升级“智”造业。工业互联网对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意义重大。六安立体推进智能制造,2022年上半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80台,累计打造省市级数字化车间73个,积极探索行业平台培育,支持制造业专精特新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构建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多层次平台体系。

打造农业“智”管家。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六安着力推动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示范运用,积极开展创新和探索。聚焦“六安瓜片”等优势特色绿茶产业,编制茶产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探索建设茶产业大数据中心,强化产销信息综合分析。持续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打造耕地质量与精准施肥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数据成果,探索建设精准施肥智能服务系统,实现土壤养分定位查询,提供作物精准施肥配方。

构建文旅“智”联网。为打造全域文旅产业感知体系,六安着力构建文旅综合服务管理“文旅通”系统,形成文旅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掌握文博场馆、旅游景区在园游客总体情况,有力提升了文旅产业综合决策、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有效整合全市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智能服务终端设备,为公众和游客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实现“智慧赋能,畅游六安”。

建设智慧丽江 保护历史古城

云南省丽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和丽军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立足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建设智慧丽江。作为智慧丽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丽江古城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出了适应古城保护与管理、发展与转型需求的智慧小镇建设模式,以管理的精细化助推服务的精致化。以智慧化建设开新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管理服务中的难点,丽江古城迈出了历史古城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新步伐。

建成丽江古城管理指挥平台,形成“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部门联动、跟踪督办、办结反馈、回访检查、审结归档、统计分析”的工作闭环,实现统一调度、科学管理。平台上线至今,受理并办结3万余起问题反映、咨询、投诉和求助等事项,游客满意率超过99.6%。建成经营户管理系统,对所有商铺铺设“一店一码”,游客可扫码咨询、投诉,商户可扫码办理手续,政府可扫码综合监管,实现了一码多用、服务三方。

同时,以实现文化遗产要素数字治理为目标,丽江古城建成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遗产本体3D扫描信息采集,实现了141个民居保护院落三维信息集成,实时监测建筑本体,为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和建筑维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建成智慧消防系统,通过3万多个前端感知设备,实现对古城消防栓水压、电线温度、电流的实时监测,形成了隐患可见、火情可控的立体化全域感知防控体系,确保火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建成智慧环保系统,对古城水系、大气、噪声、餐饮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动态管控、超标报警,对执法取证等进行智慧管理。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丽江古城建成智慧化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了游客体验自由自在。

推进数字变革 增添发展动力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宗平

中交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陆、海、空、地下。中交集团坚持以数字经济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数智中交”目标,加速智能创新发展。在管理、生产、经营等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推进数字变革,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管理数字化方面,中交集团以优化智能运营体系为核心,围绕人、财、物的管控与共享,打造协同办公、项目管理、业财协同等体系,实现资源高效、集约配置,增强公司运营管理效能。

产业数字化方面,中交集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围绕“产业链数据贯通”和“智能化生产”两大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使先进技术与集团主营业务深度融合,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为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数字产业化方面,中交集团创新自主产品研发,在推进管理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中,依托自有技术力量自主研发了一批数字技术和产品,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和行业竞争优势。

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未来十年是传统行业推进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交集团将全力构筑以“数智中交”为核心的内外部数字生态融合发展交通基建互联网。以产业转型为方向,创新下一代交通基建产品和服务新模式,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智能生态圈,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积极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交力量。

推进智能管理 提升运营效率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叶 沛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新汽车新生态”已成大势。智能新能源汽车让汽车产业焕发新的澎湃发展动能。

基于对未来的预判和思考,2017年底,长安汽车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全面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在探索智能技术、普及智能产品、构建智能制造、推进智能管理等方面积极布局深耕,已取得一系列战略性成果。

加快相关领域技术突破,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中,已掌握智能低碳技术600余项。8月底刚发布的全新智能品牌可对用户全场景需求进行主动感知,并依托强大的中央计算平台和端云一体系统实现智慧决策,通过可扩展软硬件及可自定义的服务生态,为用户带来更贴心的智能交互和更丰富的智慧生态。

普及多款智能产品,加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敏捷、协同制造体系。加速推进用户服务便捷化,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全面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打造智能绿色工厂,建立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决策和自执行特征的生产系统,实现管理运营效率提升20%。

深入推进智能管理,通过创新驱动变革,加速数字化转型。推进“小总部+事业群+共享平台+孵化创新”组织改革,形成矩阵式、扁平化管理模式。依据“软件定义汽车”这一行业共识,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等关键转型领域,已建立起约5000人的专家及工程研发团队。

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蕴含无限可能。长安汽车愿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全球优秀伙伴一道,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丽江   智能   经济   济南   实体   体系   智慧   数字   产业   集团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