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良药属栀子:内外之火,见之则消

今天,我们继续讲中药。说谁呢?说一说栀子。

栀子这个东西,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这个东西性味苦寒,入心经、肺经和三焦经。它是中医里头最重要的清热去火药之一。

它性味苦寒,但是用处颇大。它真正诠释了,什么是衡量一人一物,必须看其内在,而不为外表所迷。

栀子第一个作用,就是治疗湿热黄疸。因为它有清热利湿之效。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茵陈蒿汤。

它的组成,就是茵陈、栀子、大黄。它出自《伤寒论》。

是治湿热黄疸的常用方。而且,是那种全身黄、眼睛黄、舌苔黄腻的阳黄。

其中的栀子,通利三焦,导热下行,利尿排出。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容易出现这个情况。

栀子,善于清、利下焦的湿热。

所以,它对淋症有治疗意义。比如说八正散里,就用到栀子。

八正散的组成,是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甘草、木通、大黄。

其中的栀子,就是泻火,通利三焦。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患者,如果出现湿热蕴于下焦,小便不通、涩痛,甚至血淋,苔黄腻,脉滑数,可以用八正散。

栀子苦寒,通利三焦,不但可以治湿热,还能解心烦。

比如说栀子豉汤里,就用到栀子。栀子豉汤,基本药物组成就是栀子和豆豉,可以宣发郁热,清热除烦。

治的是热郁胸膈不寐

就是说,患者在睡不着的同时,心中憋闷、闹心,甚至心中结痛。这个时候,用栀子和豆豉治疗就很好。其中的栀子,就负责清热除烦。

栀子性苦寒,可以治疗出血症。

为啥?因为很多出血证,是因为热迫血行而来。既然如此,我们通过栀子的清热之力,就能很好地把热势击退,令血液不再妄行。

比如说,一些著名的止血剂,像十灰散、黄连解毒汤等,都用到这个东西。

栀子还能辅助清肝胆之火,治疗肝火上攻导致的目痛。

栀子外用,可以治疗热疮。对扭伤挫伤的人来说,外用栀子,可以很快得到好转。栀子粉和黄酒调服即可。总之,这栀子,用处特别多。

历史上,有很多以栀子治病的例子。

比如说,有的人拿栀子治胃热口臭。怎么办呢?就是栀子单味药,炒焦了以后水煎,加生姜汁一起来喝。

古人看中了栀子辅助清肝火的作用,所以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上丹皮和栀子,做成加味逍遥散。

如此,起到疏肝解郁,清解肝火之效。还有大名鼎鼎的越鞠丸,里面也用到栀子,用于泻火,宣发火郁。

另外,现代中医临床,越来越看重栀子外用的效果。

比如,用生栀子粉和面粉,按照1:1的比例混匀,粉末加醋,调成糊状,外敷,治疗创伤性软组织肿痛,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办法,治扭伤,就是生栀子,研为细末,配合鸡蛋清一个,面粉适量,白酒适量,调成糊状,贴在患处,扭伤当天敷药休息,第二天早晨取下来,疗效很好。

这些,都是较为不错的办法。

栀子这个药,性味苦寒,用多了容易败胃。

所以,它可以治病,但最好别拿它养生,没事儿别碰这玩意儿。

生用,清热泻火效果好。炒了以后,苦寒之性可以减轻。炒焦了,那就直接入血分,可以止血了。

好了。关于这个栀子,我就给你简单说这么多吧。希望你能对这味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栀子   车前子   苦口良药   肝火   豆豉   黄疸   苦寒   糊状   湿热   大黄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