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朝代的皇帝,都跟朱元璋一样,真的是可以永世不灭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每个朝代的皇帝都跟朱元璋一样,真的是可以永世不灭。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自己创业成功,后面皇帝能力一样,根本不用考虑继承的问题,每个皇帝相当于创业者,有能力解决问题。

朱元璋恢复了汉族统治,这是他的功劳。

但是海禁,厂卫,八股取士,廷杖,这些都已经超过了一代人的祸害。

从长远来说,中国从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变成一个内敛,封闭型的社会,朱元璋罪不可没。

所以我对朱元璋的看法一直都是功过五五开。

是是非非本来挺清楚的,朱元璋是人,不是神,他也有错误,他也有功绩。

恢复汉族统治是他人生最大的功绩,他不可能看见几百年以后的近现代社会。

他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为了天下百姓,倒不如说是为了他朱元璋一家人,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

开国的皇上能力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整个管理组织都是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以及各种姻亲,掌控力还是比较高的。

还有一个就是那些人都是从死人堆爬出来了,有这样的荣华富贵就比较满足。

而3代以后就是皇子都是神宫之中,君不识臣,中层和基层都是靠科举的思想教育理想和礼教约束,遇到稍微大的利益当然就随风倒了。

武帝被低估了啊,他几乎就是手把手为后世之君立了一个模板,而且手段都是他开创的。

比如盐铁专卖制度,比如独尊儒术,这是在王朝中期转变统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结果硬是被他办成功了。

比如推恩令削藩;比如怎么搜刮民间财富,白鹿币等通货膨胀手法;比如怎么减少世袭爵位,酌金案是大杀器;包括罪己诏,他都是头一份。

这还是内政上,外交和军事上值得说道的也不少。

李隆基和乾隆也是优秀的皇帝了,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传承并发扬,开创的不多。

像武帝这样排除万难,真正算是把几代人的工作基本上干得差不多的皇帝除了开国之君就只有这一个。

朱元璋是仗着开国皇帝的功绩,所以有特别高的威望,官员都服从他。

如果几代以后,大家都是太平年间出生,皇帝老儿能有那么大威望吗?

把官僚阶层逼得太紧,恐怕皇位坐不稳吧。朱元璋确实不是开明,而是站在自己民族前提下的有脑子的人。

《是,大臣》里有句“历史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史”,这句台词可以说是极其精髓。

人类社会运转自有规律可循,谁能理解、抓住、运用好这规律谁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满清残暴无耻但能维持两百多年就是因为满清的几位执政者确实抓住了规律并成功运用。

大萌和大清对地方军队的掌控是两码事,可以看下天朝的崩溃。

我大清到太平天国前,为了防汉,是把绿营打散了,一个区域可能就几十人甚至十几人。

优点是对内压制极厉害,造反的无法聚成规模,刚开始就被扑灭了。

缺点是动员能力差,造反的军队到几千几万,就得各省分别挤出兵力出来。

起码朱元璋没搞成这副模样。

高合法性低合法性真的是在古代差别很大的,李二和朱元璋都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上的皇位。

所以这二位的风格就是豪迈,李二自不必说,所有人无分贵贱有能力就他就敢用,朱元璋也是从不避讳自己布衣出身。

但是你看宋太宗和明世祖,多少都有点小家子气。

朱元璋虽然只杀了30多个开国功臣,但这些功臣背后牵连的各级官员和家属达到十万人,很多还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

除此之外,朱元璋杀的贪官也超过十万人,这样一个皇帝在感觉到土地兼并对皇权的危害后,会毫不犹豫杀一大批皇亲国戚,重臣巨商。

其他皇帝或许会害怕杀的官员太多,自己镇不住,朱元璋在这方面却是毫无顾忌的,用不着别人动手,他自己就在不停地换人了。

其实土地兼并可以靠殖民地来缓和,破产农民过不下去了,会跑到殖民地去。

欧洲不少国家在集中资本的过程中,都是这样的。在过去集中资本,必然会导致大量的破产农民。

只是可惜明朝的舰队是用来宣扬天朝上国威仪的,不是来搞殖民剥夺的。

要是换秦汉时的那帮人来干,有了便利的交通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将资源转运到本土,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做。

事实上,历史上他们真的是这么做的,只不过秦朝撞到扩张极限(当前交通技术下),撞个碎骨。

汉朝就只能休养生息、独尊儒术,慢慢地来了。

统治者也不是神,要是统治者仍然相信天朝上国那一套,仍然相信理学,恐怕结果只会好一点而已。

从秦汉到明清,华夏失去了武德,失去了扩张性。从赳赳老秦到青衣士子。

从筚路蓝缕到保守不前。其实要论“封建”,欧洲才是真正的封建,中国自秦以来,是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而经济上,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比如宋以来崛起了士绅阶级,不同于之前的门阀士族,士绅阶级才是现代人眼里典型的地主阶级。

我看可能是士绅阶级的崛起导致的,这些租佃地主出于自己的利益,打压工商。

程朱理学亦代表了士绅阶级的利益,他们喜欢守成,而反对穷兵黩武。

其实明朝是有民间自发的下南洋,国内的农民为了讨生活,而不得不到南洋去。

不同于士大夫,越是受儒家教化的人,就越是费拉。

我们再说回来,为什么要和无产阶级做对立面?

朱元璋自己本身就是变革者,建国之后一直努力抓生产。

如果每一代皇帝都是朱元璋,那么皇帝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会为了发展生产力以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剪除掉所有阻碍。

朱元璋能上位是底层有无数想活命的百姓支持,注意,想活命。

一旦承平日久,这个基础会削弱,朱元璋会被地主阶级拉下来。明朝估计一百年都不会有。

其实朱元璋本人也遏制不了土地兼并。

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随着上个皇朝的覆灭,人口大量减少,地主阶层和权贵阶层基本死得七七八八。

新皇朝开始,一切都是重新的,人口少,土地多。土地兼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新的地主阶层的出现和增加。

时间推移,人口也增加,土地的减少,兼并也日益严重。

到了后期兼并很严重的时候,再来个天灾……基本农民只能造反。

其实就算是朱元璋再生也没办法。他能杀光天下大部分的人。

私以为,唯一的做法就是大开海禁,转移矛盾。

朱元璋不能跟明君划等号,至少在经济建设方面不算是明君。

滥发钞票、限制人口流动、职业世袭,分封藩王、海禁这些政策只会把让中国在小农经济泥潭里难以自拔。

如果朱元璋不死,明朝连资本主义萌芽都很难萌生。

朱元璋不像李世民,贵族出身,自带自己的宗亲集团起家创业,本就是一介布衣,全靠胆识,谋略,心性,魅力和天命所归的运。

等天下大定后,下面的各个武勋集团,各个文官地主集团,自然是为了权利明争暗斗你死我活。

朱元璋还能牢牢地掌控着大局,谁都翻不起浪花,有多难,有多累。

朱棣是老朱的儿子,能力不输他爹,算明君了吧。

可是他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战争和残酷政斗极大破坏了现有制度,也花费了他一生来弥合。

所以如果一个王朝代代是明君,即所谓强者,那这个王朝的内部斗争肯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

最后甚至在位者不得善终,被上位者频频取代。

稍微操作不慎,就是满盘皆输。因为明君只是能力强,不是神,也会犯错,且更难改正。

有了对历史的兴趣后,自然会去发掘更多的相关书籍,例如《万历十五年》等。

但绝大多数人止于第一步,认为历史繁琐而又无趣,绝对正确也是不存在的,就算正史也是无可避免的。

真正的历史或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真真假假,只要能获得些许感悟,提升自我,那就是有价值的。

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读的是同一本书,但每个人发现问题的角度却不一样。

思考的内容也亦有差别,我们不可否认要去正视一本书所存在的缺陷和偏见。

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它的闪光点及其在非专业历史学者人群所带来的影响力。

功大于过那就不失为是一本好书。

历史总归是留给后人去评说的,没有人能做到“绝对客观”,这本书能让当代青少年喜欢上历史就很有价值了。

毕竟小说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也是各有各的价值。

不能因一方面存在缺陷就否定所有,这样反而不显客观,我们对这类文学作品还是要保持一些宽容的态度为好。

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认为谷瑞玉的抉择是对是错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话记得多多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海禁   皇帝   明朝   士绅   王朝   皇位   天朝   永世   朝代   地主   土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