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究竟为什么失败?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同志时指出了两个原因:其一,“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正确路线,他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又害怕日本帝国主义。不经过中央,将队伍偷偷地调过黄河,企图到西北去求得安全,搞块地盘,称王称霸,好向中央闹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是注定要失败的,”其二,河西“少数民主地区,人烟稀少,群众中革命工作基础又很差,地势又不好,南面是大雪山,北面是大山和沙漠,在几十里宽的一条狭窄地区,运动不便,敌人多是骑兵又缺乏同骑兵作战的经验,这些情况,使西路军在失败中不能更多地保存下革命的有生力量。”这两条原因,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这样还很不够,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西路军渡河西进时,敌人早有准备,以逸待劳,而西路军无准备,仓卒上阵。这是西路军不能长期坚持,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渡黄河西进之前,组成西路军的红五、九、三十军,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基本准备。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增强了革命的力量。后来组成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都以为可以打上几个胜仗,从此立稳脚跟,在精神上缺乏西进河西走廊的准备。会宁会议以后,红四方面政治委员陈昌浩,给五、九、三十军传达了张国焘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到宁夏建立根据地的命令,并假借中央名义,提出“建立河西根据地“、”打通国际路线“的口号。西路军就是这样匆匆组成的。西路军从组成到十月二十五日渡河西进,总共只有十几天的时间。经过长途跋涉的西路军指战员弹药粮草得不到补充,从南方穿来的单衣短裤来不及更换,不了解河西走廊的地理民情。在这样的条件下渡河西进,哪有不败之理。



与此相反,长期盘踞河西走廊和青海的马步青、马步芳兄弟,对红军的西进早就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一九三五年秋,当红一方面军进入甘肃时,蒋介石就曾连电马步青,令其准备堵击,并在防区各县要隘构筑碉堡,组成交叉火力网,以利防守。之后,马步青即着手在河西防区各县修筑碉堡,修补城墙,训练民团。待到西路军在靖远县集结准备渡河西进时,蒋介石又急电马步青,促其注意,并令其派可靠部队先行防河,马步青接电后,即以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为河防前线总指挥,带领三个旅前往黄河沿岸防守。

敌前前指挥部驻景泰城(现景泰县芦阳公社所在地);骑兵第一旅马禄部守尾泉、脑泉一带;骑兵第二旅韩起禄部守靖远县对岸的 中泉子、三角城、中和堡一带;步兵旅祁明山部在五佛寺一带做重点防守。17这样,北起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南到皋兰县的水埠河,长达四百多公里的黄河北岸,都布置了敌人。布防之后,马步青曾亲自到沿河防地视察了一次,认为布置严密,万无一失。由此可见敌人的准备之充分。敌人准备充分以逸待劳,西路军却无准备而仓促上阵,这一总的特点决定了红西路军,势必力不能支而被敌人吃掉。西路军渡河后战争形势的逐渐发展,充分证明了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河西   靖远县   指战员   河西走廊   黄河   马步   骑兵   敌人   原因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