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丑闻:评委泄露名单,瑞典未来女王被人侵犯

1896年12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与世长辞。诺贝尔生前拥有255项专利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工厂,遗产数目非常可观。


诺贝尔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先后立下过3份遗嘱。最后生效的那份遗嘱立于1895年,取消了分赠亲友的部分,将全部财产用于设立奖励基金。诺贝尔在遗嘱中写道: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变换为现金的财产,它的利息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其分配办法如下: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授予文学方面的那部分奖金,就是世界文学的最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它由瑞典文学院评选颁发,评委会由18位终身评委组成。一百多年来,有不少实至名归的大作家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行列,但评委会也遗漏了不少堪称世界一流的作家。


比如遗漏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这三位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伟大的小说家卡尔维诺……再加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极为隐秘,评选标准较为空泛,因此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在引发争议。

到了2016年,瑞典文学院更是以“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内部创造出了新的诗意表达”为由,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75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由此引发巨大争议,就连鲍勃·迪伦本人也拒绝领奖。


但那还算不上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尴尬。在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迎来了一个更大的尴尬,以至于不得不停止颁奖。在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有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及1943年因战争因素没有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并未发生全球性的大战,为何忽然停发诺贝尔文学奖?起因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大的丑闻,涉及到评委将获奖名单泄露给博彩公司以及“性”丑闻。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诺贝尔文学奖在2018年的丑闻源于瑞典文学院,瑞典文学院的丑闻则源于让·克劳德· 阿尔诺。阿尔诺是瑞典文学院终身女院士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的丈夫,是瑞典文化界一名非常活跃的人物,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早在1989年,阿尔诺就和妻子卡塔琳娜创办了名为“论坛”的私人文化俱乐部。这是瑞典文化圈的重要社交场所,经常举办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展览和朗读会等,并且从瑞典文学院获得资助勇于培养作家和艺术家,被认为是瑞典文化圈生活的门户。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阿尔诺经常趁俱乐部开展活动,借机对女性实施侵犯。但那些女性在受到阿尔诺的侵犯之后,都选择了保持了沉默。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普通人会觉得自己难以对抗阿尔诺这样的大人物,有身份地位的人又会害怕自己的名节受损。


直到2017年10月,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侵犯多名女星丑闻,好莱坞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呼吁所有女性挺身而出说出惨痛经历,并在社交媒体贴文附上标签,借此唤起社会关注,由此引发了“Me Too”运动。

很快就又有18名女性站了出来,公开指控恶贯满盈的阿尔诺。2017年11月,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开始调查对阿尔诺发起的指控。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遭到阿尔诺侵犯的女性中,竟有瑞典王储、未来的瑞典女王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公主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与王后西尔维娅的长女,也是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如无意外发生的话,将会成为未来的瑞典女王。维多利亚公主和其他在宫廷中娇生惯养的公主不同,过惯了远离宫廷的独立生活,因此也成为各国王室中不多见的颇有主见的公主。

早在1996年,国王夫妇就将不满20岁的维多利亚公主送到法国学习法国语言和文学。维多利亚公主寄宿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平日穿着随便,和寻常年轻人一样,每天早上时起床到学校上课,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从法国毕业后,维多利亚公主回到瑞典。此时的她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红润的面孔总是带着调皮的微笑,既有公主的美貌可爱,又有未来女王的端庄典雅。之后,维多利亚公主又隐姓埋名来到美国。在大学里,她和别的学生别无二样,就连同学们也不知道她是王室成员。


两年多后,维多利亚在瑞典驻美使馆进行实习时,尽管深居简出,但还是被记者觅到了踪迹。记者们追着这位未来瑞典女王提问,问得最多的是她今后的打算。对此,维多利亚并不回避,甚至大方地说道:我想嫁给我所爱的人……并且还直爽地讲出男朋友的名字。

不幸的是,维多利亚公主回到瑞典之后却受到了阿尔诺的侵犯。那是2006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一场晚会上,包括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在内的多人见证了这一事件。以维多利亚的性格,她本会站出来指控阿尔诺的侵犯。但国王古斯塔夫为了王室的声誉,却选择了隐忍。


一年多过去之后,维多利亚公主看到众多受害者纷纷站出来指控阿尔诺,于是做出了一年多年一直想做的事情——公开指控阿尔诺。因为维多利亚公主的特殊身份,事件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度,阿尔诺能量再大,也无法将丑事压下去。

此外,阿尔诺还被曝出多次泄露诺贝尔文学奖名单给博彩公司,获奖信息来自于他的妻子卡塔琳娜·弗罗斯滕松。卡塔琳娜作为瑞典文学院18位终身院士之一,从始至终参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自然对评选过程和结果一清二楚。


有位曾在阿尔诺夫妇的文化俱乐部供职的受害者向媒体爆料:2014年,就在当年诺奖公布前,我正在办公室,阿尔诺走进来问我想不想知道今年谁会得奖,我给了他一个不太相信的眼神。他马上说是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然后就走了。最终,那年的获奖者正是法国作家莫迪亚诺


之后,又查出了阿尔诺与博彩公司的利益来往。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前,大型博彩公司都会发布所谓的赔率榜,以此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参与博彩活动,赚取大额利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便因常年出现在榜单上而被称为“陪跑王”。

按理来说,阿尔诺犯下如此惊天丑闻,他的妻子卡塔琳娜也不干净,瑞典文学院应该会严肃处理他们。但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了,瑞典文学院放弃起诉阿尔诺和卡塔琳娜,还通过内部投票决定不开除卡塔琳娜。


这个结果一出,就连瑞典文学院内部的人也表示无法接受,18位终身院士中有6位院士辞职。在这种情况下,卡塔琳娜自然也就没法再厚着脸皮继续担任院士了。


克拉斯·奥斯特格伦院士表示:瑞典文学院长期存在严重问题,直到现在仍试图用一种模糊的、凌驾于规则之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背叛了创始人的初衷。因此我决定不再参与学院的一切活动,我退出这场游戏。

谢尔·埃斯普马克院士指出:我在瑞典文学院工作了36年,如今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正直诚信是瑞典文学院的命脉,学院却将友谊与其他无关紧要的顾虑置于责任和正直之上,我觉得自己无法再工作下去。


皮特·英格伦院士在博客上写道:对于纵容弗罗斯滕松这样的决定,我既不能支持,也不能为其辩护,因此我决定不再参与文学院的工作。


按照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规则,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瑞典文学院接受被推荐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每年2月1日起,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到4月份时将被压缩的名单送给18位终身院士进行终审。


按照规定,终审至少需要12位院士,走掉七个之后只剩11位,无法进行。如果想要挑选新的终身院士,负责评定的终身院士也至少需要十二个人。因此,从规则上来说,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顿时因阿尔诺和卡塔琳娜夫妇而评不下去了。

当然,瑞典文学院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方法,还是将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了出来。只是因为受阿尔诺丑闻的影响,瑞典文学院及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遭受重大打击,只好选择暂停颁奖来平息丑闻的负面影响。


2018年6月12日,瑞典检方让·克劳德·阿尔诺正式提起诉讼。10月1日,阿尔诺被瑞典法院判处2年监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诺贝尔   瑞典   丑闻   罗斯   文学奖   维多利亚   文学院   博彩   院士   评委   女王   公主   名单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