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何积丰:路车智能互联是通往L4级自动驾驶的解题思路

9月1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智联世界,元生无界”。当日下午,在“AI开源开放与产业智能化高峰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对路车智能互联技术和产业化前景做了演讲。他认为,路、车的智能互联是通往L4级自动驾驶的一种“解题思路”。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根据智能化程度的不同,自动驾驶汽车通常被分为五个等级:L1-辅助驾驶、L2-部分自动驾驶、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

何积丰提出,如今市面上较为盛行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L2.5级自动驾驶系统。由于安全要求,L2.5级别的车辆需要在车上配备两套独立的感知系统,这样的设置抬高了成本,“两套系统谁来付钱?也是我们的用户要额外往外掏钱。”

与此同时,L2.5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要求也导致其成本高昂——“它的测试要求是(行驶数)一亿公里以上,但如果全部用物理方法测试的话,(厂商的)成本也很高,至少要1000辆车每辆跑10万公里。”

而L2.5自动驾驶也面临着缺乏智能互联的问题。何积丰指出,这一问题可能带来信息孤岛:“(车辆)的情况没办法和人、车、路共享,这是我们在智能时代最不希望产生的信息孤岛,但现在已有的道路和城市数据就是一个孤岛的情况。”

何积丰希望,未来城市可以建立在智能网联、智能城市结合的基础上,因此,需要建设更聪明的道路,而道路的目标便是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道路。而交通应当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感知、数据和调度,人、车、路、通信服务平台能够构成一个闭环。

在他看来,L3级别的道路结合L2.5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就能产生L4级别自动驾驶的效果,“将来出了事故都是跟驾驶员没有关系的,是道路和车辆的责任,这样就实现了2+2>4的效果。”

在此基础之上,何积丰认为,智能车路的实现也能够辅助智慧城市的数据采集。“汽车作为移动终端,每天在城市中走,有能力收集到实时数据,也没有必要搞一些数据采集车到处跑。可以用公交汽车、出租车作为数据收集的第一个项目。”

智能车路带来的通信、完成车辆的感知信息共享后也有助于司机更加掌握路况,也可以给路面和交通以新的感知信息,“换句话说,除了路本身的计算跟感知功能以外,车本身作为细微的端点,它应该理论上有很多感知的能力。”

何积丰认为,这些“准备工作”完成后即有可能推动城市的数字孪生发展。他强调,智能的、互联的车可以帮助定义智能的路,定制城市的数字底座。具体来说,经过编撰计算,车与车之间会相互提供信息,达到动态、静态数据的结合,贯通数据孤岛。

在车提供的信息之外,还有城市的其余部分提供的静态数据,比如智慧灯杆、井盖、地下管道。“城市中唯一移动的感知数据源就从车上来的,车边上的OBU(车载单元,采用DSRC技术,与RSU进行通讯的微波装置弥补了其他数据在空间上的不流动,实现城市感知在空间上的连续性,这是智能汽车能够做到的。”

事实上,目前多地的试点方案已经融入了上述设想。何积丰以嘉定新城和成都为例指出,在建设智慧城市交通数字底座方面,是以车路感知为主要的数据来源,通过往年的监管通用数据库和场景库做基础设置。

在道路智能化之后,对城市整体有什么影响?何积丰指出,经其团队统计计算,发现有30%的专用车占据了70%的道路使用空间。也就是说,只要把30%的车用好,道路使用率可以提得非常高。

而车辆的改造也较为简单。何积丰举例说:“公交车、公务车和养护车辆配上感知终端,通过安全网站就跟其他联盟通信联网,来到我们工业信息处理平台上。不需要增加新车,不需要增加新的杠杆来推进碳中和。”

采写:南都记者胡耕硕 发自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智能   孤岛   院士   思路   级别   道路   车辆   智慧   数据   城市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