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惨败后,总指挥陈昌浩在愧疚中度过余生,儿子却成国家栋梁

1939年的一天,我党曾经的高级领导人陈昌浩带着儿子陈祖涛踏上了通往苏联的列车。陈昌浩此去,是为了治疗自己的胃病,但看着眼前不断倒退了景象,陈昌浩又想起了西路军的战败,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陈祖涛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年纪太小还不能完全懂得父亲的难过,但他知道,他即将面对苏联寒冷的冬天。

在陈祖涛的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总是高大而神秘。事实上,自陈祖涛出生起到他9岁那年,他都很少有能见到父亲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的父亲正忙于革命、忙于指挥作战,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陈昌浩选择了将时间分给革命,就势必要忽略年幼的儿子。

但在陈祖涛9岁后,一切似乎发生了变化。一直忙碌不已的父亲忽然有了空闲的时间,他不再领兵作战,而是被调往了宣传部工作,有的时候还需要写一些检讨。

隐隐约约间,陈祖涛听到了有关西路军战败的消息。在向西进发的道路上,由陈昌浩领导的一支两万人的部队与国军间展开了长期且激烈的斗争,由于人数相差过于悬殊,加之指挥不当,西路军最终的结局异常惨烈而悲壮。

两万多人的队伍战到最后,只剩下六百多人,而被敌军俘虏的人数则多达四千。身为西路军的总政委,陈昌浩之所以能逃出来,是因为他扮成了乞丐,利用乔装打扮骗过了敌军的眼睛。

在经历了千难万苦后,陈昌浩终于回到了中央,但跟随他一起回来的,是日渐浓郁的愧疚与悔恨。每每午夜梦回,陈昌浩总会想到牺牲在战场之上的西路军战友,他们的血液铺满大地,一个又一个倒下,然后再也没能站起来。

在陈昌浩的心中,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盲目乐观与错误的指挥,他将西路军失败的原因都归结在自己的身上,并自此消沉下去。

在胃病日益严重之际,陈昌浩不得不带着儿子前往苏联治病。在达到苏联之后,陈昌浩很快就再次与儿子分开,并将儿子送往了苏联的国际儿童院生活。

在这里,陈祖涛接受着教育,学习着知识,也有了许多年龄相仿的伙伴。因为战乱,陈祖涛曾有一段时间与父亲失去了联系,身处异国他乡,孤身一人的陈祖涛并没有因此感到慌乱不安,反而凭借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去,并最终考入了苏联的最高学府——鲍曼高级技术学院。

在这里,陈祖涛学习了机械方面的相关知识。他是个十分聪慧的孩子,在学习上更是有着过人的天赋。在系统地学习了部分知识后,陈祖涛对汽车的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1955年,陈祖涛终于学成回国,并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大任务——建设“一汽”。

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厂,长春第一汽车厂始终在该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作为该方面的人才,陈祖涛的回归仿若雪中送炭一般,为“一汽”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陈祖涛几乎参与了“一汽”建设的全过程,并投身于一线的工作之中。在那个年代,我国汽车的发展是落后而艰难的,但正因如此,陈祖涛才期待着回国,并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之后的岁月里,陈祖涛还曾参与“二汽”的建设工作,并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说,陈祖涛为我国汽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成为了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汽车工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陈祖涛同他的父亲一样,心中装着党和国家,始终盼望着这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对于父亲,陈祖涛心中怀着感激与敬佩,但令他难过的是,在十年特殊时期,他的父亲因无法承受内心的折磨而选择了自杀,直至1980年才终于被平反。

从父亲到儿子,陈昌浩与陈祖涛之间的牵绊长达一生,但始终不曾改变的,是他们一脉相传的爱国之心,与将继续延续下去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国家栋梁   苏联   儿子   汽车厂   总指挥   作战   敌军   余生   胃病   愧疚   我国汽车   父亲   心中   领域   陈昌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