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客观评价戈尔巴乔夫

2022年8月30日,91岁的戈尔巴乔夫在医院去世。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风云人物,对于戈尔巴乔夫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人无完人,这个世界没有谁是圣人。就连这世界都不是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人又何来的绝对好坏之分呢?

戈尔巴乔夫的功

总结一下戈尔巴乔夫被世人称颂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戈尔巴乔夫结束了美苏冷战,开启了两国外交的通道。

1985年,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一上台后就开始推进改革,希望改变当前的国际局势。而那时候,整个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阶段,两大势力台下的竞争使得全世界都处于战争的恐惧中。

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当时美国为了打压苏联组建了北约,而苏联方面则以华约对抗。虽然美苏两国都是二战战胜国。而且,还都是为结束战争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两国在战后都希望自己能够独霸世界。而这一点,全世界的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一代的人们在当时有一个很明确的共识,第三次世界大战早晚要爆发。并且,战争将是毁灭性的核战争。

戈尔巴乔夫为了向美国传达善意,上台后立刻开始削减军费。众所周知,美苏冷战的核心是军备竞争,苏联率先撤出军备竞争成为了美苏两国破冰的关键举措。

1987年12月8日,美苏关系更进一步。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在华盛顿签订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目前,俄罗斯和美国均已撕毁中导条约)

1991年7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晤时达成协议,正式签署了条约,名为《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根据该条约,两国需要同时削减各自攻击性武器数量,其中包括核武器。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和美国的关系从对抗转向了合作。

第二,促成德国统一。

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东德归苏联管辖,西德归北约管辖。

1989年11月9日,分割东德和西德的柏林墙被推倒,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实际上,当时戈尔巴乔夫完全有能力出兵阻止这起事件。但是,他的选择是默认。如果苏联出兵干预的话,德国的统一时间必将推迟。

为此,德国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始终心存感激。时至今日,德国国内谈到戈尔巴乔夫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赞美。

第三,体制改革试验。

事实证明,戈尔巴乔夫对苏联体制的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措施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在退居幕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戈尔巴乔夫自己都承认,当初自己推进改革的目的并非苏联解体,自己也没想到会变成那种结果。

当时,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这么几方面。

一是为之前遭受迫害的100万公民平反。同时,解禁一批此前被封禁的文学影视作品。

二是结束计划经济,开始市场经济。

三是下放权力。让地方拥有更大的自主裁量权。

四是访问中国重新建交,结束三十年的中苏交恶。

因为过于激进的推行改革,戈尔巴乔夫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击。1991年8月19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度假时被软禁。最后在叶利钦的力挽狂澜下安全返回克里姆林宫。只不过,此役之后,叶利钦成为了苏联实质上的最高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的过

总结一下戈尔巴乔夫被批评的过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又名《关于设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相关协议》。虽然当时参加谈判并且全程主导的是叶利钦,但真正促成这份协议的是戈尔巴乔夫一系列没有详细规划的改革制度所致。

在西方世界看来,苏联解体是历史性的功绩。但客观而言,作为一国最高领袖,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必须对结果负责。而国家解体对于一国最高领袖而言是最大的耻辱。

苏联解体也宣告了戈尔巴乔夫的彻底失败。

那时,戈尔巴乔夫在走流程的签署这份协议时非常懊悔,并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无奈,当时的他已经失去控制力,只能眼睁睁地等着自己成为“罪人”。

第二,苏联经济遭到重创。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并没有随着所谓的改革变得更好。相反,苏联经济越来越差,甚至触及根本。用数据说话。

苏联历史上,GDP最高时期是1983年,当时苏联的GDP接近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戈尔巴乔夫掌权一年后,1986年苏联GDP是8488亿美元。而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当年GDP是7575亿美元。

财政方面,1985年苏联的预算赤字为139亿卢布1991年前9个月的赤字就达到890亿卢布。同时,苏联的黄金储备在改革初期为2000吨,1991年下降到200吨。

债务方面,1985年苏联的国家内债为1420亿卢布1991年前9个月国家内债规模达到8900亿卢布。1985年,苏联实际上没有外债;1991年,苏联外债大约为1200亿美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经济每况愈下。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货币锚不断减弱,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债务节节攀升,拖累日后发展。

第三,国家综合实力骤降。

二战后,原本苏联和美国是齐头并进的世界两极。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大部分苏联遗产,但综合国力已经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自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军事大国,但却再也不像苏联那样有话语权。

2012年,俄罗斯做过一次全国民调显示,近百年历史上,俄罗斯最受欢迎的领导人排名中,支持率最高的是普京高达61%,其次是尼古拉二世31%、斯大林28%、赫鲁晓夫24%、叶利钦17%,戈尔巴乔夫垫底只有14%。

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戈尔巴乔夫是“叛徒”、“罪人”。2014年4月10日,俄罗斯国内多个党派议员联名要求检查机构调查戈尔巴乔夫,认为他在苏联解体事件中犯有“叛国罪”。

就连戈尔巴乔夫自己的秘书瓦列里·伊万诺维奇·博尔金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虚荣心强且奢侈浮夸,每天都会仔细搭挑选时髦的领带皮鞋与穿着。很爱视察地方,即使明明知道视察时地方官员给他看的都是作秀却不点出,与以往的苏联领导人并无不同。由于他在西方民主国家之间声望非常好,每次都能受到热烈欢迎,因此他也很喜欢出国访问,访问到后来同僚开始质疑他怎么整天往国外跑不管管国内事务,他就会因此发脾气。心眼很小,会清楚记住每个曾经有意无意得罪过他的人绝不让他们升迁,或者贬官。”

如今,随着戈尔巴乔夫的去世,他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过往的是非功过自当留给后人评说。不过,作为重要的历史参与者,戈尔巴乔夫缔造的案例值得反复研究,苏联解体这样的失败代价实在太过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东德   苏联   西德   俄罗斯   美国   条约   客观   评价   美苏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