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谷歌登陆中国,李开复执掌大印

2005年7月,经历了“七年之痒”的李开复动了挪窝的念头,毅然离开微软,加入谷歌让李开复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挪窝引发了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

2005年7月20日,微软指控谷歌和微软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认为李开复掌握微软的有关商业秘密,比如搜索技术及在中国的商业策略等,有可能损害微软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因此,要求获得经济赔偿。

五个月之后,微软公司突然终止了对谷歌和李开复的诉讼,并表示:“三方已经达成非公开协议。”因为是“非公开”,外界对于协议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这场官司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谷歌和李开复名声大噪,为谷歌进军中国内地进行了很好的舆论造势。

初来中国,“强龙”难抗“地头蛇”

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谷歌进入中国内地,也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业务的开展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顺畅。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个本土的百度,致使谷歌这个后来者难以居上。

为了改变困局,谷歌放弃了既定的高端路线,转而向低端市场倾斜,并且放下身段,在市场、渠道等方面采取了跟随百度的做法。但李开复并不承认百度是谷歌的竞争对手,他说:“谷歌做什么,与百度没有任何关系。互联网行业与别的IT行业不同,百度与谷歌之间并不像微软和MIC这种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和百度,谁做得好,用户自然会向谁倾斜。当用户发现另一家做得更好的时候,又会重新选择,两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会有重叠。”

与谷歌相比,百度是“地头蛇”,早已在用户中混了个脸熟。特别是近几年,百度通过百度贴吧、知道、空间以及即时通讯等产品,已经成为内地最具人气的社区门户。相比之下,谷歌的内容要单调了许多。

在谷歌进入中国这三年时间里,谷歌中国先后发布过谷歌拼音输入法、生活搜索、网站导航以及公交搜索等迎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地化”产品,还结合地图搜索和热榜等产品推出了免费发送手机短信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给中国网民多少留下了些印象,但力度似乎还远不能与百度抗衡。

百度拥有自己的立身之本——“竞价排名”的营销模式。简单地说就是:谁给的广告费多,就让谁的排名靠前;谁出的钱少,就让谁的排名靠后;谁要是不给钱,即使你在业内很知名,也可能被淹没在浩如大海的网页搜索界面中。这一模式让百度迅速占领了市场,但也招致了很多非议,最大的非议是百度将竞价排名与自然搜索结果混在一起。当时媒体传出“百家网站集体状告百度”的消息。但是这个竞价排名却给百度带来了大量的现金流,这是谷歌无法比拟的。

而相对于谷歌一直奉行“不作恶”的价值观,坚持广告是广告,搜索是搜索的原则,广告会出现在谷歌搜索右侧单独一栏里,谷歌坚持不把广告和搜索混在一起,这也大大的削弱了广告的效果,影响了谷歌的收入。

在李开复看来,在网络中最弱势的群体就是网民,“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在互联网上用户其实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不花钱,得不到利益,他们只是免费使用我们的产品。虽然他们数量大,但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整合他们的力量。谷歌要捍卫他们的权利,把网民放在第一位,这样,他们才不会被一些不正当的商业牟利手段欺骗或者误导”。李开复希望网民可以通过这件事真切地感受到搜索公正的重要性。

2005年,李开复带着“情怀”回国创办谷歌,并制定了发展计划:2006年是谷歌的“创业年”;2007年是谷歌的“产品年”;2008年被定义为“普及年”;对于2009年,李开复认为应该是“盈利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谷歌进入了中国市场马上就出现了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在百度步步紧逼的情况下,终究上演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戏码,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年份里为您一一讲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挪窝   大印   地头蛇   水土不服   微软   中国   网民   竞价排名   广告   用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