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下令枪毙韩复渠,其子韩子华称:不遵命令只是原因之一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飞赴河南,在省政府召开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并预先通知为了防止日本飞机轰炸,特意改在晚上开会。

时任山东省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韩复渠也接到了开会的邀请,结果到了会场以后,他的三个卫士就被拦在门外,被赶去随员接待处。

韩复渠当然不疑有他,结果着了蒋介石的道,就此一去不回。

图|韩复渠

不过,时至今日,有关韩复渠当年是如何被蒋介石逮捕,其具体细节依然是一个谜,因为没有文字性的资料流传,所以很多影视剧中对韩复渠的抓捕的过程,也只是凭借三言两语的记载,结合实际还原而来。

蒋介石枪毙韩复渠,唯一的罪名便是“不遵命令,擅自撤退”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蒋介石任命韩复渠为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主要负责山东战事的指挥。

韩复渠一开始也确实是尽心尽力,在日军进攻山东时,韩复渠曾在德州抵御日军的进攻,不过因为与日军具有较大的实力差距,致使韩复渠部三个半师在德州一战中伤亡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韩复渠下令第三集团军撤到了黄河南岸。

尽管德州一战,韩复渠损失惨重,但他仍然数次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还将日军写给他的劝降信挂在办公室示众。

军事上的不利,使得韩复渠整个人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也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因为韩复渠向来便是天不怕地不怕,即便是蒋介石,他也怡然不惧,因为他始终觉得,在蒋介石心里,他们这些人都应该算是杂牌,除了考虑抗日,提防蒋介石趁机削弱和吞并,也是韩复渠不得不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直接引起韩复渠的不满。

图|韩复渠与蒋介石合影

韩复渠的第三集团军防守黄河南岸期间,因所部无重炮,所以他特别向蒋介石提出申请,希望能调来一批重炮部队,协助他守黄河,蒋介石也毫不吝啬,将炮兵第一旅第一团调至黄河南岸,归韩复渠截至。

这个重炮团下辖有两个山炮营,装备卜福斯山炮24门,是蒋介石重金从国外买回来的,对于这样一支重炮部队,蒋介石格外重视。

本来这时韩复渠已经松了一口气,可偏偏这时又出了意外。

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也看上了这支重炮团,想要调这支炮兵团到津浦线南段布防,韩复渠这时不干了,他直截了当的告诉李宗仁:

“这个炮团是我直接要来的,你们自己可以向中央要。这个炮团在抗战时期,绝对不能给你们调走。”

但蒋介石后来从中干预,也可能是出于战场实际情况,最终还是调走了这个重炮团。

韩复渠勃然大怒,回去以后就对何思源说:

“蒋叫我们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么?”

韩复渠的想法,也为他接下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图|1938年3月2日,日军占领山东东部战线汤头镇

除了提防蒋介石借日本人之手来削弱自己,韩复渠对于整体抗战,也有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还是他亲自指挥的对日作战,韩复渠很明显地发现,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都与日军相去甚远,如继续与日军死打硬拼,只徒供牺牲,于事无补。在长期抗战的思想体系下,韩复渠并不主张死守黄河,而是主张有计划地撤退,保存实力,以便于争取国际支援,实施反攻。

所以后来面对日本进攻山东,韩复渠为了保存实力,不仅下令放弃了济南,还擅自下令放弃了黄河、泰山天险,致使原本可以防守几周的黄河防线短短几天便告破。

韩复渠撤离济南以后,李宗仁电令他死守泰安,韩复渠在来电手批了几个字“南京不守,何守泰安”,结果被参谋处当做回电回复给李宗仁,李宗仁见韩复渠不尊命令,大怒之下,将原电文转给蒋介石,指责韩复渠不听命令,擅自撤退。

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据时任山东省政府参事的王一民事后撰写回忆文章称,蒋介石与韩复渠曾有过一段特别精彩的对话。

蒋介石质问韩复渠:

“我问韩主席,你不发一枪,从黄河北岸,一再向后撤退,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是你负担!”

图|日军在济南郊区横行

之前我们谈到过,韩复渠胆子很大,即便是面对蒋介石,也敢毫不客气地顶上去:

“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

蒋介石大怒:

“我现在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丢失,自有该负责的人去负责。”

韩复渠还想开口,结果被旁边的刘峙一把拉住,一直拽出门外,韩复渠注意到门前停着一辆车,不是他原来的车,刚想离开,就被刘峙连劝带拽的上了车,这时汽车前座上有两个人爬到后座上,对韩复渠出示了逮捕令。

韩复渠被捕后,从审讯到判刑,前后不过半个月,韩复渠前后也不置一词狡辩,虽然国民党当局组成了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但韩复渠的罪证早已经固定,所谓的讯问不过就是宣判。

1938年1月24日晚7时许,韩复渠被军统特务押在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一座小楼上枪决。

第二天,《扫荡报》发表了中央通讯社的一则消息:

韩复榘既于本月24日执行枪决,特将判决书摘录如下:……韩复榘不奉命令,无故放弃济南及其应守之要地,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

图|1936年,韩复榘、冯玉祥在泰山纪念栾州起义殉难烈士

在众人劝说下,蒋介石特准将韩复渠葬在鄂豫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并念及韩复渠在中原大战期间的功劳以及一省主席、二级上将的身份,特准在墓前立一石碑,上书“韩复渠”之墓五个大字。

关于蒋介石为何要杀韩复渠,其子韩子华在时隔多年以后接受采访称:

“不听命令,擅自撤退”只是原因之一。“蒋介石之所以想杀我父亲,是因为我父亲一贯反蒋,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蒋介石认为我父亲不听他的话,早晚都有背叛他的可能,所以一直有杀他的意思。”

从韩复渠入主山东谈起,虽然他在山东一直是采取“土皇帝”式的治理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治理地方上,韩复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在山东的七年时间里,山东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环境也有较大的变化。

虽然在不少传言中,韩复渠本身是个大老粗,可据韩子华的说法,韩复渠却是书香世家出身,旧学颇有功底。

图|韩复渠

而且就从抗战这一层面上来讲,说韩复渠完全不抗日是不正确的,但他为了保存实力,消极避战,其实是因为他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固有的军阀思维让他始终注意保存实力,以至于后来犯下了弥天大错。

当然,也正如韩子华所言,蒋介石之所以急于除掉韩复渠,主要是因为他一贯反蒋,特别是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无论是国民党内还是地方实力派,都主张和平解决,唯独韩复渠特别,他在“马电”中,盛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

当时南京政府高层破译了这份电文,对韩复渠的表态十分震惊。

此事后来也引发轩然大波,一直到12月23日,韩复渠才联合宋哲远,联名发出“漾电”,一改原来的态度,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可韩复渠这样来回反复的态度,也得罪了蒋介石,梁漱溟后来谈及韩复渠之死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

“韩在无意中得罪了蒋,所以蒋把他枪毙了。怎么样得罪蒋呢?就是西安事变……韩答复一个电报到西安,他就提议说,怎么样处分蒋,我们大家开会商量。这样一个主张并不利于蒋——共同商量对蒋如何嘛。可是这个电报出去之后,蒋已经出来了,蒋看见这个电报……”

图|蒋介石

韩复渠为人很粗线条,对于电文一事没太当回事,后来韩复榘曾向孙桐萱解释“马电”的原因时,理由至今看起来让人觉得很幼稚:

“那是给张汉卿捧场的,因为他过去在我们打刘珍年时帮了很大的忙。”

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韩复渠这样一个态度,所以动了杀机。

当然着不能说韩复渠就没有一点责任,因为他本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实际上已经注定为他的悲剧埋下伏笔,虽然韩本身是西北军出身,但政治操守很明显一般,与冯玉祥关系也不是很好,后来韩出事以后,冯玉祥也并没有积极奔走。

就从韩复渠之死本身这一点说起,韩子华以及韩氏后人后来有一句极为公允的评价:

“不管蒋介石出于何种动机,在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蒋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追究父亲的责任,应无话可说。判决书中把“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定为他的主要罪状,是没问题的。因为他的确没有遵照大本营的命令去‘死守泰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常识。‘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就是犯罪。”

图|韩复渠次子韩子华夫妇合影

1954年,经人民政府批准,韩复渠的灵柩由其子女转移至北京万安公墓,鸡公山上的坟茔依然保留,为韩复渠的衣冠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西安事变   蒋介石   泰安   重炮   黄河   集团军   济南   南京   山东   日军   韩子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