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魁侃历史第二十六讲: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诸多之迷(四)

虽然从多个方面证明三星堆人就是中原的夏人,想必仍有人会质疑:

其一,四川盆地铜矿稀少,三星堆人铸造青铜器的原料是怎么来的?这个不难,入蜀的夏人每人只掂一支戈,足够铸造这些青铜器的。

其二,蜀地不产大象,大量的象牙从哪里来?河南省简称“豫”,意为大象穿棱不息的地方。再看《左传》,到公元前506年,楚昭王还用象群攻击吴军哩。故蜀地今天没有的东西,不等于昨天没有。

其三,关于三星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集中体现在青铜加工上。铸造的器物越复杂,越需要铜液冷却慢、流动快。怎么解决这一难高度的技术问题?三星堆人的做法是:在铜液中加入适量的磷。这一技术,被认为领先于中原的殷人数百年。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极为正常:夏人的文明程度,本来就比殷商人高得多。华夏文明,肯定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商灭夏,是对华夏文明的大毁灭,只是盘庚迁殷之后,得夏人傅说相辅,殷对夏文明才加速恢复。由此可见,“三星堆文化”是逃入蜀中的中原人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和发展。

其四,依《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朝灭亡的时点为公元前1600年,距今才3600多年;而三星堆遗址的起点至少在4000年以上,怎么解释?北京是明朝的都城,考察明代的都城文化时,发现距今3000年左右就在大型的都城遗址,能不能说,明朝在那个时期就在北京建都了?同样,因三星堆生存条件优越,在夏人到来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这种居住还算不上三星堆文化。三星堆的文化标志是青铜器,这种带有“三星堆文化”标志的青铜器的铸造时间一定在夏商大战之后。当然,如果经科学鉴定该时点确实在公元前1600年之前,则可以此时点校正《断代工程》,因为不要说夏代,就是商和周,很多历史大事件都是司马迁臆定的,比如盘庚迁殷,司马迁说他迁了五次,最后一次是从黄河北迁到黄河南。而考古发现:盘庚只迁一次,且是从郑州商城迁到河南安阳。这也怪不得司马迁,商代的事还理不清哩,夏代的事更说不清,臆定也就成为记史的必须了。而今人又承袭司马迁的说法,大量的史实,有待考古校正。

有人总想把“三星堆文化”当作长江文化的源头,以此推出华夏文明多源性的观点。这种说法有几个过不去的坎。一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在哪里?不外乎再回到太空人说或异域说,这等于把华夏文明从根上否定了:长江文明不是中国人创造的,而是自外飞来的。二是没有发展。“三星堆文化”在地下沉睡数千数,等于掐断了续续发展的机会,还是谁的源头?三是就文明多源而言,不可能是平衡发展。比如华文,从古至今就这一套系统,表明中心源头只有一个,使用者只是辐射而已。华文起源于哪里?世人公认在中原。文字是文明的核心,故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个位置不可撼动。

“三星堆文化”的故事已经结束,三星堆人的故事则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都城   夏代   明朝   中原   时点   华夏   青铜器   出土文物   公元前   源头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