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天安门秘密重建,拆除时发现数枚炮弹和一个小木盒,咋回事

1969年,北京天安门城楼被一个大棚围得密不透风。很多人都以为只是在进行普通的修缮,但其实,这是在进行一次秘密的彻底重建。

重建天安门首先需要进行拆除,这项工程的重要程度让工人们不得不万分谨慎。在拆西侧城墙的时候,一个工人忽然惊呼了一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大家纷纷赶过去看是怎么回事,没想到这位工人一镐子下去竟然挖出来了一枚炮弹!

而在拆除城楼脊瓦的时候,木工组的姚来泉师傅,则从脊瓦的后面摸出了一个小木盒!

这是怎么回事?这炮弹与小木盒是什么来头?小木盒中装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的名字叫承天门,在封建背景下,这个名字有着“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寓意。经过了两百多年岁月的洗礼,直到清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天安门被翻修整新,然后才改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看上去金碧辉煌,磅礴大气,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的天安门其实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重建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之后,天安门城楼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但自从顺治八年天安门城楼进行过一次重修之后,一直到60年代,这三百多年里,城楼便没有再全面的修整过。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火和风雨,城楼内部已经有了严重的损伤。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对城楼进行局部修缮,但都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城楼内部损伤的问题。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了剧烈的地震,北京因此受到波及,在地震的打击下,天安门城楼的损伤更加严重,甚至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形。

因为时常会有领导人登楼视察,所以相关部门便十分担心城楼会出问题,也多次向上级反映城楼的情况,请求翻新城楼,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所以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了。

直到1968年,才迎来了转机。

为了保证能够顺利过五一节,1968年3月,北京调来了一批专家组成检查小组,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天安门城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城楼大厅内的两根金柱,一根内部已经通朽,另一根也朽空过半,八根承受屋顶荷重的“五架梁”,已经有六根断裂,其他地方的木柱也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和断裂,若是再不进行重修,恐怕城楼坚持不了多久。

为了领导人们的安危,也为了保护好这座古建筑,北京市下定决心进行重修。

本身这项工程应该在1968年国庆后就开工,但因为当时缺乏优质木材,需要从国外进货,所以就耽误到1969年国庆节后才重新开工。

因为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国际上也有特殊的政治地位,考虑到重修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政府决定这次重修秘密进行。


翻修天安门城楼的任务下达之后,建筑公司立马选派了约500名技术人员,他们都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好苗子,这500人被分成了五个施工队,分别是木工连、瓦工连、彩油连、架子工连和混合连。

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还专门派了两个连的解放军战士加入工程,负责保卫安全。

当时为了不让群众知道天安门重建的消息,施工方准备将天安门城楼给遮挡起来,但是因为城楼过于庞大,所以想要完成这第一步就十分艰难。

施工方本身计划用钢架搭建一个封闭空间,但那至少要一个月,重修城楼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后来有工人想出可以用杉篙代替钢筋,搭起支架,然后再用苇席罩在上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帐篷”将城楼罩住。

决定好了之后就开干,工人们仅用了8天时间就将“帐篷”搭好,然后又在里面建了锅炉,铺设暖管。即便是冬天,这里面也如同暖春。

因为这是一个秘密行动,所有的工人都必须严守秘密,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告诉,所以当时除了高层与工人,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帐篷”里面究竟在做什么,甚至就连附近的北京市民都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修缮。

1968年对天安门城楼进行检查之后,专家们给出了三个方案:

第一,保留旧城台,拆除城楼,但是重修是仍用木结构,并对个别地方进行加固;

第二,保留旧城台,城楼部分改用混凝土结构;

第三,全部拆除,使用混凝土结构重建。

这三个方案被送给周总理过审,最终周总理指示使用第一套方案。

当时木工组组长是经验丰富且年轻力壮的劳模姚来泉,因为他技术过硬,人机灵又会使用经纬仪,所以测量城楼所有地方尺寸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和测量局的工作人员们。

测量数据出来之后,就被送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批示,城楼重修要按照原样修复,尺寸不能动。接下来,工作人员们便开始了正式的城楼拆除工作。


重建的工程异常艰难,工人们不仅要拆除原来的城体结构,还要其按照原尺寸全部恢复,所以每拆除一个木头,都得拍照测量画草图,然后再将新的木材按照旧木材的尺寸修改复原。为此,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这日,在拆除城体西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当时拆墙的工人正在正常施工,没想到下一镐子打下去,竟然听见了一声清脆的金属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将那东西挖出来一看,不禁惊呼道:“炮弹!”

众人纷纷赶来查看,没想到这竟是一个完整的炮弹,因为时间太长,炮弹上面已经有了锈迹。有工人量了炮弹的尺寸,还发现上面有一串英文。

兹事体大,工人们立刻将这件事报告给了领导。公安人员和领导、专家们很快赶了过来。有懂英语的发现,那串英文字母翻译过来是“大不列颠军械制造所”,经过专家研究,这正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使用的炮弹。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枚炮弹还是完整的(如果是被使用的炮弹,那弹壳应该会脱落),也就是说还没有被使用过,可见这应该是人为放置的。

那么新的问题就产生了:是什么人把炮弹放进去的呢?

距离上一次重建天安门广场已经过去三百多年,当时还是清王朝时期,距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尚且还远,就算当年国民党政府也修缮过城楼,那也离八国联军侵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炮弹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放进城楼了,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从开始拆除天安门到最后结束,一共发现了七枚一样的炮弹,因为当时局势复杂,重建天安门城楼又是一件秘密进行的事,所以这个消息也被封锁了起来,所有人都不允许外传。至于最后这些炮弹去哪儿了,工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大家也并非全无收获,这枚炮弹就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证据,是中华儿女都要牢记于心的耻辱,也是激励后世奋发图强、建设祖国最好的史实教育。


城体拆除完了之后,就该城楼了。

在正式拆除城楼脊瓦之前,姚师傅接到了指挥部的一项特殊命令。

当时,姚师傅将城楼内所有的电源全部切断之后,便带着两个人顺着梯子爬到了天安门最高的脊瓦处,那两名工人从两边往中间数瓦,直到同时数到最中间琉璃瓦的位置,而这也是姚师傅的所在。

接着,领导们上到楼顶,让姚师傅把这琉璃瓦砸开。

姚师傅看领导们的神情便知道后面肯定有什么东西,姚师傅是个聪明人,知道领导既然这么说了那自然有他的道理,只管照做准没错。于是,姚师傅拿起撬棍便狠狠地往琉璃瓦上砸去。

瓦片被击碎的时候,后面竟然露出了一个木盒。这木盒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但上面二龙戏珠的图案却还是那么的精美。

姚师傅立刻向领导们报告了这一情况,众领导们都神情严肃,示意姚师傅把木盒打开。

姚师傅小心翼翼地在木盒子上敲了两下,发现是金丝楠木做的,盒子一打开就变酥了。在场的所有人都盯着姚师傅伸进木盒的手,姚师傅摸到里面有一个硬硬的东西,拿出来一看却是个“铜疙瘩”。

姚师傅将铁疙瘩递给了专家们,专家们鉴定后激动地说:“这是个金元宝啊!”

虽然这个金元宝的色泽不那么明亮,但确实是金元宝,领导立刻让姚师傅再摸摸里面还有什么。姚师傅再伸手时摸到了一个凉凉的东西,好像是石头,拿出来一看,还真是石头,只不过是一块拇指大的红宝石!

姚师傅继续往里面摸,摸出来了几块类似铅笔头上的红橡皮那么大的块状物体,轻轻一捏就碎成粉末状了,专家们接过来闻了闻说:“是朱砂!这可是百年真朱砂啊!”

得知这一消息的专家们都很兴奋,姚师傅也再接再厉,从盒子里又摸出了黄豆、高粱、大米、黑豆、谷子和玉米,这在古代统称为“五彩粮”。

木盒中就摸出了这些东西,后来这些东西也都上交了国家,这些东西象征着什么意义,我们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也是天安门城楼建成的“见证者”。

因为木盒被拿了出来,所以后来便在那个地方又放上来一块汉白玉石,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同样是姚师傅。这块汉白玉石上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样,同时用金箔贴字装饰,被姚师傅小心仔细地重新放回“宝盒”所在的位置。

而这块玉石也成了新中国重建城楼的“见证者”。


在工人们人夜以继日的工作下,新的天安门城楼很快就有了雏形。

新建筑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样子,还加强了抗震能力和一些照明设备以及电梯、暖气、电视等现代化的设备。

原来的天安门城楼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已经下沉了很多,就好比人到老年骨质疏松,会比年轻时矮几厘米,考虑到木质结构的特殊性,在重建城楼的时候就在底座墙镶了一层砖,还在外墙打了50厘米的水泥,这样新建的城楼比原来的城楼高了八十多厘米。

对此姚师傅说,这不算天安门“长高”,因为这才是城楼最原始的高度。

在重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争议最大的便是城楼上的“吻”的造型。吻,也叫“正吻”“大吻”,是古建筑房顶正脊两端的装饰品,造型是大张着口的龙头咬着正脊。

当时关于大吻的造型,有人提出说这是“四旧”,如今新时代应该舍弃这些东西,改用向日葵和延安宝塔这样具有革命意义的图案代替。

但也有人觉得,既然是古建筑,那就该传统的方式修建。

就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总理给出了最后的指示:吻兽要按照原样恢复。

因为周总理的要求,吻兽才没有被改动,而本来应该用在檐头瓦上的葵花最终也用在了新城楼上。当时城楼内的金龙和玺被改成了西番莲图案,直到80年代才又改回龙的图案。

天安门成楼竣工前的最后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悬挂国徽,这项神圣而又重要的任务,还是由稳重的姚来泉师傅完成。

国徽直径1.7米,得8个人一起抬,国徽的位置也要对准北京的中轴线。

当时技术人员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中线上,用经纬仪精确测量位置,在上面的姚师傅根据技术人员的指示调整国徽的位置,最终用了整整一上午,才将国徽准确无误地挂在北京中轴线的位置上。

1970年3月7日晚上,城楼内所有的工程全部完工,经过检验全部合格后,工人们彻底松了一口气。一个全新的天安门城楼,也就此诞生。重建天安门的工程自平地盖起到最终竣工只用了112天,被称为百日工程,速度之快,质量之好,举世罕见。

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工人们也都得到了一份纪念品:有毛主席烫金手书的“重建纪念”的镜框。

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如期举行,天安门城楼上的伟人身姿仿佛更加高大,工人们看着自己辛勤工作的结晶以及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叹,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与骄傲的情感。

人们看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欢呼雀跃,新中国也如同重修的天安门城楼一样,未来可期。


天安门城楼的成功重建,离不开勤恳辛劳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同时也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以及中国的无限潜力。

而高大辉煌的城楼,也象征着我们的国家将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   炮弹   国徽   城楼   师傅   工人   秘密   东西   领导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