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气候变暖加剧粮食危机,中国另辟蹊径,造出“人工粮食”

中国突破关键技术,另辟蹊径造出“人造粮食”,一举解决粮食危机和全球变暖两大难题?

把空气变成馒头?据光明网报道,中国科学家花整整6年时间,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法,成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随后,该成果被刊登在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上。

我们知道,人类获取粮食的主要方式是耕种,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人类能用于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如今,俄乌冲突爆发,再次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

有消息称,欧洲近日掀起“减产潮”,大量化肥生产商停产氮肥甚至是氨。对此,不少人猜测,若是该现象无法改善,未来还会有更多化肥企业减产,从而影响到粮食收成。

媒体透露,印度为了保证粮食够国内人使用,还拒绝按合同如期交货,不仅如此,印度小麦供应商也开始坐地起价,让埃及政府相当愤怒。

当然,除了军事冲突加剧粮食危机外,全球变暖引起的各种极端天气,也引发多地出现粮食危机。像中国、法国、英国等,都突破了历史最高温纪录,使得粮食减产。

美国农业部公布数据显示,在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下,印度、欧盟的小麦,欧盟的玉米、大麦均会出现减产,印度、美国、孟加拉国水稻也有可能减产。我国水稻同样,产量或将低于过去一年的产量。

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表示,“人工合成淀粉”这一极具颠覆性的技术,将能够为“人造粮食”提供可能,甚至是改善全球粮食危机。

来自大连化物所的科学家表示,之所以研制“人工合成淀粉”,最初目的就是出于对粮食产量和全球变暖的考量。

而人工合成淀粉,主要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简言之,是对空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再利用,通过电催化技术,将其高效还原成高浓度乙酸,而后用酿酒酵母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据悉,经过以上步骤制造的人工淀粉,对二氧化碳利用率达到了普通淀粉的8.5倍。

最重要的是,在实现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我国一共突破两大开创性技术:

我们知道,从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再到转变为淀粉,将经历60个步骤100多天时间。而现在,合成效率成倍增加,只用11天就能完成。

试想,当淀粉转化周期缩短后,农民将可以用相同的时间,生产出更多粮食,这是过去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此外,相较于过去来说,植物在合成淀粉的过程中,也可以直接摒弃光合作用。

因此,在不少人看来,生产人工粮食期间,可以尽可能多地消耗二氧化碳,达到减碳作用,最终产出更多粮食。这样的技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将是无比重要的。

只不过,现在的人工粮食,到底会不会给人类身体造成危害、口感能否和真的粮食一样、能否推广到全球……以上问题,仍然是科学家们需要考虑的。但我们相信,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这些问题迟早会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孟加拉国   中国   粮食   危机   另辟蹊径   印度   水稻   美国   淀粉   小麦   化肥   欧盟   气候   冲突   人类   更多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