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打到37线,苏朝建议乘胜追击,彭德怀力排众议:停止追击

1950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入朝作战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便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将其赶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

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让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让小伙子们回家过圣诞节”的豪言壮语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更为重要的是,此战还粉碎了美国妄图控制整个朝鲜半岛、饮马鸭绿江畔的野心,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图|朝鲜半岛“38”线

在胜利之前,“三八线”成了我国和联合国军中间最重要的战略地带。

在胜利之后,我军占据主动,处于攻势。因此新的战略目标成为了如何进一步扩大胜利。而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处于劣势,身陷被动,其目标是组织防御,重整军队,准备再犯。

摆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坚守阵地,围绕“三八线”和美方展开谈判,双方协议停战;

第二,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突破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以战止战。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选项都具有可行性。但是如果深究的话,这两种选择各有执行难点,风险都很大。

图|“联合国军”士兵乘坐一辆装甲车

在我方在为下一步打算深思熟虑的时候,美国人率领着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也开始了下一步行动,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一步一步酝酿着。

对于美国而言,第二次战役的结果对他们打击沉重。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只能通过陆地、海上和空中等多种方式,分散撤退回“三八线”以南地区,暂时转入防御姿态。

而且在这个时候,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对我军的心态由最初的轻视和不屑一顾,变成了畏惧和自我怀疑。

这也刺激到了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美国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持自己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亚洲的影响力。

图|美国第33任总统哈里·S·杜鲁门

早在11月30日的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曾经发表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杜鲁门宣称:“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杜鲁门所说的必要步骤,大约有三点,分别是坚持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加强对欧洲的防务,以及加强美国自身的军事力量。

在记者采访时,杜鲁门甚至公开表示了在朝鲜半岛上使用核武器的意愿,企图对我国以及朝鲜人民实施核威吓。

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的核威吓没有吓倒我国和朝鲜人民,反而在自己的同盟内部引发了恐慌。

尤其是英国,英国工党一百多名议员联名写信,向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表示抗议。逼迫艾德礼不得不在12月4号匆忙飞往华盛顿和杜鲁门展开会谈。

图|时任英国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

在朝鲜战场上,为了继续战争,美方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

在美方看来,美军以及联合国军之所以在之前的战役中一溃千里,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在心理上,由于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过分自信,以及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力的轻视,造成了战场上的溃败。

第二点就是美军以及联合国军缺少有效的防御工事,缺少防御工事就无法把战争拖入到自己最擅长的阵地战,自己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就无法发挥,造成了溃败的态势。

因此美方认为,如果中国人民志愿军选择了乘胜追击,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就必须选择拉长自己的阵线,且战且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纠缠在一起。

拉长队伍可以发挥自己后勤补给方面的巨大优势,尽可能打消耗战,然后在寻找反击的机会。

图|正在向后方转运伤员的美军S-55通用直升机

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在退回“三八线”以南之后,显然是按照着既定战略步步为营的——积极构建防御工事,建立起纵深防线,对军队也进行了整肃和重新安排。

1950年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邦克·李奇微接替在撤退途中阵亡的沃尔顿·沃克,出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

李奇微在上任伊始,就立刻对外表示:“一旦实力允许,便立即恢复攻势。”

到了29号,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下达了新的训令。

这条训令说:“尽可能在韩半岛的某一线确保防线,从政治上、军事上打击中共的威望。”

图|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旧照)

可以说到这个地步,美国已决心要把这场侵略朝鲜半岛的大战进行到底了。

为了应对我军的下一步进攻,美军和联合国军在横贯朝鲜半岛二百五十公里的正面和六十余公里的纵深组成了两条防线,可谓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旦。

敌军加强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以北停下脚步,进行休整。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进一步做好战争物资以及防守阵地的准备。

面对敌军如此反应,我军也开始慎重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最终,还是毛主席做出了精准的战场态势总结,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

图|抗美援朝初期,毛主席在中南海

毛主席认为,我军连续取得了两次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朝鲜的战局,但是尚未大量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因此,尽管敌人已遭到严重失败,而我军要赢得战争胜利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任务仍然是艰巨的。

早在12月4日,毛主席就向志愿军首长们表达了自己对抗美援朝战争未来发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见,毛主席说:

“战争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美国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敌人必须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

图|在街道上作战的美军士兵

战场上的局势走向果然就如同毛主席分析的那样。

美军和联合国军退守“三八线”后,果然开始了自己“先停火,后谈判”的把戏。

其实为了玩这个“小把戏”,早在1950年12月14日,美国和英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没有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的时候,就操纵联合国成立了所谓的“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提出了“立即停火”。

实际上,美国就是想要通过这个手段来迟滞志愿军的攻势,为自己的反击争取时间。

图|志愿军后勤运输队(旧照)

在“假停火,真反击”的把戏背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军的小算盘。

美军对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通过这几次交手,对我军的阵地和运输线也比较熟悉,美国人知道我军的阵地和运输线集中在北方地区。

而朝鲜半岛上,北方的气候比较寒冷恶劣,南方则相对温和。出于这个考虑,美国人也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意再战,这个时候寻求停火很有可能取得成功。

美军的这一点儿小把戏显然是瞒不过毛主席的眼睛。对于美军的停战请求,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达成了一致。

图|彭德怀与毛主席

在12月13日的时候,毛主席就致电彭德怀指出: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并且,毛主席还提出了下一步的作战部署:

“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再视敌人是否固守汉城,部署我军行动。如敌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

图|毛主席旧照

毛主席向彭德怀阐述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毛主席深知在连续作战之后,志愿军需要进行休整。

但是在何处修整是非常重要的。在“三八线”以南修整和在“三八线”以北修整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关乎于后续的战争部署以及在谈判桌上谈判的筹码问题。

如果说我们跨越了“三八线”,在南朝鲜地区进行休整,就代表着我们在战场上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以及和美军以及联合国军决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如果听从了英美的要求,在“三八线”以北地区停滞不前,一方面是给了美军以及联合国军休整的时间,二是代表了我方不敢于继续作战,在政治上落于下风,在后续的谈判中也是极为不利的。

图|彭德怀与陈赓、邓华在志愿军司令部合影

12月15日,彭德怀、邓华等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为了粉碎美军和联合国军利用“三八线”作为屏障,休整军队,构建防线,企图再次作战的阴谋,向在战场上作战的各部下达了新的部署:

“那就是向南挺进,确定在汉城、原州、平昌线以北地区歼灭美军和南朝鲜军各一部,第一步以“三八线”以北的市边里、涟川为攻击目标前进。”

在志愿军将士们士气高昂的时候,彭德怀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连战连捷,于是在军队内部出现了一些“速胜”的情绪。

图|志愿军战士正在与上级联络

19日,彭德怀立刻致电毛主席:

“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而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军和南朝鲜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还有二十六万左右兵力……所以,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

21日,毛主席在看过彭德怀的报告之后,做出了回复:

“你对敌情估计是正确的,必须做长期打算……速胜观点是有害的。英美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休整是必要的,在打法上,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即目前美、英军集中于汉城地区不利攻击,我应专寻伪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伪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于朝鲜。如能再歼灭美军几个师,朝鲜问题更好解决。”

图|第三次战役中英勇战斗的志愿军

就在毛主席和彭德怀的共识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纠正了自己的“速胜”想法,重新整理情绪,继续发起了英勇的进攻。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六个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的三个军,朝着“三八线”以南发起了进攻。到了1月3日,志愿军已经攻入了汉城的郊区地带。

刚刚上任的李奇微没有想到志愿军的进攻如此迅速,汉城地带竟然这么快就被攻克了。

但是出于军人之间在战场上的互相尊重,李奇微依旧对彭德怀的指挥调度赞赏不已。

图|美军正在炮击,掩护联军撤离汉城

在匆忙撤离的时候,李奇微还不忘把自己的睡衣钉在了指挥部的墙上,而且在旁边留下了一句“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的话,也算是朝鲜战场上一段趣闻佳话。

兵贵神速,一路势如破竹的志愿军战士们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攻破了南朝鲜的首府汉城,一举把阵线向南方推进了100多公里,而且还歼灭敌人一万多人。

这个时候,看到近乎于一溃千里的美军和联合国军,苏联大使和朝鲜方面大喜过望,甚至有一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图|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与时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

他们向彭德怀发出建议,建议应该乘胜追击美军和联合国军,毕其功于一役。

可是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心里明白,这一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速胜”思想最终很可能会害了志愿军。

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彭德怀在接连不断的胜利面前保持了惊人的冷静。

彭德怀仔细地分析了战场的态势,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经把敌人驱逐到了北纬三十七度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还有三陟一线。

我们虽然推进了战线,但是在攻势中还没有达到歼灭大量敌人有生力量的目标。

图|1951年,志愿军攻占南朝鲜汉城

另一方面,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足智多谋,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指挥官。

就当时看来,美军的撤退非常有计划,很有可能是引诱我军追击深入,然后在狭长的地形内突然在我们的侧后方进行登陆作战,对我们进行分割夹击,也就是把“仁川登陆”的戏码重新上演。

但是战争经验丰富的彭德怀显然不会上当,甚至可以说,彭德怀在此时预感到了危险

因此,为了避免部队追击太过深入,给敌军可乘之机,彭德怀立刻果断决定停止继续追击。第三次战役就此宣告结束。

图|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中,我军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第三次战役开始的时候,我军已经接连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战役,部队马不停蹄,比较疲劳。

一是人员没有得到休息和补充;二是后勤供应更加困难。因为第三次战役的战线是向南推进的。战争线南移,这就造成了后勤补给的运输线延长,供应因而成为了大难题。

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在对前线的电文中说“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以及彭德怀司令员下令停止进一步深入追击的重要原因。

图|正在站岗的联合国军士兵,看起来神色疲惫,感觉都快睡着了

在解放了汉城之后,我军乘胜追击,把敌人逼退到北纬三十七度线为止,为我们的后期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心军心大为鼓舞振奋,帝国主义阵营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些指挥体现了积极和稳妥并重的原则,尤其是彭德怀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力排众议,下令停止继续深入追击。

因为当时美军和联合国军虽然在我军的攻势之下仓皇逃窜,但是主力部队并没有被明显的削弱。

在战役正式发起之后,敌人可以说是一溃千里,仓皇逃窜,没有做出有力的抵抗,甚至在未接触到我军的时候,就已经是有计划地撤离。

图|已经退到汉江南岸的土耳其士兵正在隔岸观火

可以见得敌军是有计划地撤退,想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引诱我军深入作战。我们如果是直接南进追击,那么东西海岸的防御势必就会出现空虚,敌人就有了可乘之机。

如果这个时候美军再度重演“仁川登陆”,在我军的侧后方登陆作战,那么我军就会陷入到非常不利的局面。

最后事实也证明了,我军的追击和收兵的时间把握都恰到好处,可谓是高瞻远瞩。

我军的适时停止追击,不仅仅让美军再一次“仁川登陆”的想法落空,更让麦克阿瑟的疯狂计划成了空谈。

图|在仁川登陆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在前两次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狼狈不堪,这也让一向自信心爆棚的麦克阿瑟恼羞成怒。

而且由于在前线的接连失利,也让麦克阿瑟和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麦克阿瑟一心想要把战火蔓延到整个共产主义阵营,想借助朝鲜战争,让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国际阵营进行最后的决战。

很显然,麦克阿瑟的打算和杜鲁门的全球战略(援助西欧以遏制苏联)可谓是背道而驰。

图|嚣张至极的麦克阿瑟

再加上在前线的接连失败,麦克阿瑟为了挽回败局和自己的影响力,开始了自己的疯狂计划。

麦克阿瑟曾经在报告中说:

“面对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我们可以且战且退,诱使他们南进,以延长他们的补给线,在南部的一定地段适当抵抗,以图达到双方力量的相对均衡,然后命令两栖登陆部队从靠近鸭绿江的半岛两端登陆,同时投放放射性钴废料以断绝中共军队和中国东北地区的联系。”

为了在战场逆转局势,麦克阿瑟显然已经顾不上任何国际公约,全不顾忌其计策的恶劣影响,决定使用放射性武器!

如果当时我们真的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逞一时之勇,贸然深入追击,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后果不堪设想。

图|中朝军队在汉城的国会大厦前联欢

不得不说,这场可歌可泣的第三次战役战略意义重大,对后来中朝方面的政治影响和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星夜兼程、舟车劳顿。在后勤补给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是英勇作战,奋勇杀敌。

在后方,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依据当时的战场和国际形势,为了粉碎敌人“假停火,真反击”的阴谋。

趁着敌人刚刚撤退到“三八线”以南,立足未稳、举棋未定,士气比较低落、内部正是混乱的时候,我军果断越过“三八线”,打出了我们的主动权。

图|毛主席旧照

1950年12月29日,毛主席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地说:

“如从12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南朝鲜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毛主席在战争前夕的一道又一道电文,准确预测了战争将要发展的趋势,犹如海上明亮的灯塔,为所有志愿军战士们指引了前行的道路。

图|抗美援朝战争油画

在我军的运筹帷幄和英勇作战之下,华盛顿也不得不向朝鲜前线发去电报:

“在优先考虑部队的安全和保卫日本以基本任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伤在朝鲜的敌军,一旦你判明必须撤退才能避免人员和物资的严重损失时,就从朝鲜撤往日本。”

华盛顿的电报表明了在接连三次战役全部失败之后,美国从战略进攻,妄图掌控整个朝鲜半岛,转变为了战略防守,甚至有了退守日本的想法。

这也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一次遭遇了战场和战略上的双重失败。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打破了美国军队的“不败金身”,完成了这个近乎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志愿军   南朝鲜   麦克阿瑟   杜鲁门   朝鲜半岛   汉城   力排众议   朝鲜   乘胜追击   作战   国军   我军   美国   战役   美军   敌人   战争   苏朝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