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遗弃在偏僻山区的儿子,成了她内心深处永远的伤痛


重庆知青张庆菊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后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黔江县的李家沟(现在的黔江区)下乡插队生活了九年。在李家沟大队下乡插队期间,张庆菊不光和那里的农民有过一段婚姻,还养育了一个孩子。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张庆菊回城后心里一直都没安生过,她说每当想起那个被遗弃在山村的孩子,她心里就痛如刀割,痛不欲生。

图片来源网络

张庆菊是1969年10月份和她的几十名同学一起到黔江县插队落户的。时隔半个世纪,张庆菊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是从朝天门坐船到涪陵,然后转船到彭水,再坐车到黔江县黄溪,最后又步行三十里山路,才来到了李家沟大队。他们十二名重庆知青被分派在李家沟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里。

当年的李家沟偏僻又贫穷,那里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一日三餐乡亲们都是用菜叶煮粥充饥,真的是半饥半饱度日。张庆菊和一名叫陈玉蓉的女知青在五队队长李长林的表哥余仓银家借住,她俩也和余仓银一家人一起吃饭。

李家沟虽然贫穷落后,可那里的乡亲们都勤劳善良,都热情淳朴,张庆菊和陈玉蓉在余仓银家借住,得到了他们全家人的热烈欢迎和全面关照,特别是余仓银家的小女儿余秀秀,帮着张庆菊和陈玉蓉铺床,帮她俩端洗脸水,帮她俩摆放行李,还把那张木床让给张庆菊她俩,她自己睡在用两条板凳和一扇门板临时搭起的板铺上。看到这一切,张庆菊和陈玉蓉都很感动,也发自内心地感激余秀秀和余仓银一家人。

余仓银还有一个儿子,叫余世发,他比余秀秀大两岁,当年十八岁。余世发长相还可以,就是不善言辞,看到女孩子就脸红。张庆菊和陈玉蓉到他家来借住的第一天,余世发躲在外面不敢回家,晚饭都没回家吃,等两名女知青睡觉以后,他才悄悄回到家。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大家都围着饭桌一起吃饭,一家人就余世发一人端着饭碗,蹲在厨屋门口吃饭。余秀秀叫他到屋里一起吃饭,余世发说啥也不去。张庆菊和陈玉蓉他俩在余仓银家借住了整整一年,余世发不是蹲在院子里吃饭就是蹲在厨屋里吃饭,他一次也没和张庆菊她俩一个桌子上吃过饭。

1970年秋后,队里为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青年点(知青点,也叫知青集体户),张庆菊和陈玉蓉都搬到青年点去吃住了。搬家那天,是余世发把张庆菊和陈玉蓉的行李用扁担挑到青年点的,余世发和余秀秀帮张庆菊她俩摆放好行李后,余世发为知青们挑了满满一缸水,又到山上为知青们砍了几担烧柴。看余世发默默为大家做了这么多,知青们都说是借了张庆菊和陈玉蓉的光,要不然余世发咋会帮知青们挑水打柴。

之后的日子里,余秀秀还是经常为张庆菊和陈玉蓉送好吃的,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余秀秀也会到青年点来喊她俩去家里吃饭,余仓银一家都拿张庆菊和陈玉蓉当亲人对待。

1972年夏天,张庆菊和陈玉蓉她俩居住的那间土坯房子漏雨了,屋里的铺盖都湿了大半截。余世发知道后,就借了邻居家的梯子,爬上房顶帮张庆菊和陈玉蓉她俩修房子。修完房子准备从房顶上下来时,余世发脚下一滑,从房顶上摔了下来。

知青们和李队长把余世发抬到了公社卫生院,卫生院的医生检查后说没啥大事,可能是扭伤了脚踝,所以不能行走,回家歇一段时间就好了。医生为余世发开了一点止疼药,就让他回家了。

半年后,余世发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张庆菊和陈玉蓉就强行把余世发带到了县医院,做了X光检查,结果发现余世发右脚上两处陈旧性骨折,两处骨头都是错位愈合,医生说就算再做手术治疗,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程度了,后遗症肯定会有的。

就这样,四肢健全的余世发成了残疾人,他虽然能正常下地干活,对生活也没多大影响,可余世发正好到了成婚的年龄,谁家的幺女会喜欢一个跛脚的男人。为此,张庆菊和陈玉蓉都很内疚也很自责,当初要是不在大雨后就急着让余世发上房顶修房子,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事已至此,内疚和自责也于事无补了。张庆菊和陈玉蓉能做的,只能是安慰余世发,或在经济方面给予一点点补偿。

1976年秋天,陈玉蓉招工回城了,回城的前一天,陈玉蓉把自己的热水瓶和脸盆都送给了余秀秀,一条八成新的毯子和一个小型半导体收音机送给了余世发,还偷偷留给了余世发二十块钱(陈玉蓉离开李家沟大队后余世发才发现)。那天是余世发和张庆菊一起把陈玉蓉送到汽车站的,当时在李家沟插队落户的重庆知青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那年秋后,二十三岁的余秀秀含泪出嫁了,自己的哥哥还没对象她就嫁人了,余秀秀心里也很难受,这对余世发的打击也很大,对余仓银两口子的打击更大。村里早就有人给余仓银出主意,都说让余秀秀给余世发换亲,要不然余世发就得打光棍。可余仓银不想这么做,他说儿子女儿都是一样的,他不想委屈自己的女儿。

余秀秀出嫁那天,余世发躲到村外的山沟里哭了半天。那天晚饭后,余世发不见了,余仓银两口子和张庆菊四处寻找余世发,找到半夜,也没找到余世发的影子,就连村子里的那两口水井都拿手电照了好几次。那一晚,余仓银两口子和张庆菊都没合眼,张庆菊陪着余仓银的老婆流泪到天亮。第二天早晨才发现,余世发坐在厨房里的灶坑里睡着了,余仓银拿着扁担就要打余世发,被张庆菊拦住了。

转眼就到了1977年的夏天,在李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重庆知青还剩下张庆菊和一名叫刘小军的男生两个人了,其他知青都通过招工或其他途径进城了。那年张庆菊都二十四了,二十六岁的余世发还没找不上对象,看看余仓银两口子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张庆菊心里特别难受。

一天傍晚,张庆菊拉着余仓银老婆的手说:“大娘,我想给你做儿媳,不知你愿意不愿意?”听了张庆菊的话,余仓银的老婆搂住张庆菊呜呜大哭。

图片来源网络

那年初秋,张庆菊自作主张嫁给了余世发,这么大的事情,她竟然没告诉自己的父母。第二年夏天,也就是1978年的6月份,张庆菊生下了一个男孩,余世发给儿子起名叫余代志。看着白胖的大孙子,余仓银两口子高兴地泪流满面。

三个月后,张庆菊的父母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李家沟,看到自己的女儿,张庆菊的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挥手就打了女儿一巴掌,然后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张庆菊的父亲坐在一个凳子上,只顾低头吸烟,余世发端茶过来,他看都不看。直到张庆菊的母亲昏倒在地上,张庆菊的父亲才慌了。

原来,那名叫刘小军的男子在1978年春天就招工回到了重庆,起初他并没有把张庆菊在李家沟结婚的事情告诉张庆菊的父母,因为在他回城时,张庆菊嘱咐过刘小军,不让他把自己在李家沟结婚的事情告诉别人。后来经不住张庆菊父母的再三追问,刘小军只好如实相告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庆菊的母亲当场就昏了过去。第二天,张庆菊的父母起大早就往李家沟赶来。

张庆菊的父母来到李家沟,在余仓银家哭闹了一番,拉着张庆菊就要回重庆。大队干部和李队长及时赶来,拦住了他们,张庆菊的母亲看众人拦着不让走,她一着急,又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李队长赶忙叫来了村医,打了强心针,又在人中穴和合谷穴扎了银针,张庆菊的母亲才醒了过来。

看看差点没闹出人命来,大队干部和余仓银一家也都害怕了,大家坐下来商量了一下,余仓银两口子和余世发都同意让张庆菊跟她父母回重庆。但张庆菊的母亲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先办理离婚手续,再回重庆。

第二天,张庆菊和余世发带着大队开具的离婚介绍信去了公社民政部门,很顺利地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开李家沟时,张庆菊要把余代志抱走,余仓银的老婆突然跪在了张庆菊父母面前,哽咽着说:“求求你们,求求你们,你们就给老余家留条根吧……”

就这样,张庆菊回到了重庆,第二年春天,张庆菊的户口也迁回了重庆。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在父母的逼迫下,张庆菊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三岁的丧偶男人,张庆菊成了一个四岁女孩的后妈。婚后的第二年,张庆菊又生下了一个女孩,生活上虽然算不上富足,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张庆菊的男人对她也很好,有疼有爱,男人每月的工资都按时交给她。尽管如此,张庆菊心里还是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因为她心里一直牵挂着余世发和余代志父子俩,也牵挂着余仓银两口子。

1990年春天,在丈夫的允准下,张庆菊为余代志买了新衣服和礼物,坐车去了李家沟。到了李家沟,张庆菊没有见到余代志,余仓银的老婆担心张庆菊把孙子领走,她就把孙子藏到了邻居家。没办法,张庆菊把带来的衣物和一百块钱留给余世发,她一个人抹着眼泪离开了李家沟。

之后的日子里,张庆菊经常给余世发寄一点钱或给余代志寄一身衣服,可一次也没收到过余世发的回信。亲戚朋友都劝张庆菊:“既然人家不愿见你,这事就算了吧,再说了,你也有家庭有孩子,你总往李家沟寄钱,你男人嘴上虽然不说,他心里也不高兴。”

2004年秋天,张庆菊退休了,她很想去李家沟看看,张庆菊的丈夫二话没说,他把刚领到的工资全都交给张庆菊说:“想去就去吧,多买点礼物带上,这都好几年没去了。”

那次去李家沟,张庆菊见到了余代志,看着和自己有几分相似高大又帅气的儿子,张庆菊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当她把买给儿子的礼物递给余代志时,没想到余代志突然把礼物打在地上说:“我没有妈妈,我妈早就死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余仓银的老婆也说:“以后你就不要来了,你来一次我们心里就难受一次,求求你不要再打扰我们的生活了……”

一次不愉快的相见,令张庆菊心痛不已,她放下礼物和几百块钱,当天就离开了李家沟,在乡里的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重庆了。从那以后,张庆菊就和余仓银一家断了联系。

2017年春天,从成都回到重庆的陈玉蓉给张庆菊打电话,她说想去李家沟看看。张庆菊不好拒绝,她就答应了陈玉蓉的要求,买了一大堆礼物,坐陈玉蓉的车去了李家沟。

来到李家沟才知道,余仓银老两口都去世了,余代志一直也没结婚,快四十岁了还是光棍一条。六十六岁的余世发也苍老了了许多,比实际年龄更显得苍老。父子俩一对光棍,两条光棍相依为命。看看余世发爷俩的生活状况,张庆菊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看到张庆菊和陈玉蓉来了,余世发指着张庆菊对他儿子余代志说:“代志,这是你亲妈。”“我没有妈,我妈早就死了。”余代志说完,摔门而去。看看愤然离去的儿子,余世发自言自语地说:“唉!这娃儿都快四十岁了,还是这么不懂事……”

离开的时候,陈玉蓉把三万块钱塞给了张庆菊,她让张庆菊把钱留给余世发,希望这点钱能够改善一下余世发爷俩的生活状况。陈玉蓉在成都经营了两家酒店和一家食品厂,她的条件比张庆菊好很多。陈玉蓉也想帮帮张庆菊,她之所以拿出这些钱以张庆菊的名义送给余世发,就是希望余代志能够消除对张庆菊的怨恨,能够叫张庆菊一声妈。

那天黑天的时候张庆菊和陈玉蓉才驾车离开李家沟,余代志到黑天也没回家。离开的时候,余世发哽咽着说:“谢谢你俩跑这么远来看望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你们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以后就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要不然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代志虽然没成家,可他很能干,山上那十几亩柑橘一年的收入也有两三万,我爷俩生活上没啥子困难。”那天,余世发还抓了两只大公鸡,非要让张庆菊和陈玉蓉带走。

这一晃又是五年了,张庆菊再也没去过李家沟。前段时间,陈玉蓉通过微信转过来两万块钱,她是想以张庆菊的名义送给余世发父子俩。到底要不要再去李家沟看望自己的儿子,到底要不要把这两万块送给余世发爷俩,张庆菊一直在纠结。只是一想到被遗弃在李家沟的儿子至今还打着光棍,张庆菊心里就痛如刀割,这个遗弃在山村里的孩子,成了张庆菊内心深处永久的伤痛。张庆菊一直在思想一个问题,自己到底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儿子的原谅。

怎样才能减轻张庆菊内心的负疚感?张庆菊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消除儿子对她的怨恨呀?张庆菊到底要不要再去李家沟看望余世发父子俩?敬请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帮张庆菊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


作者:草根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知青   黔江   插队落户   儿子   孙子   银两   房顶   重庆   块钱   口子   偏僻   大队   山区   伤痛   礼物   父母   母亲   岁月   老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