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学子三下乡感悟

为提高个人实践能力与提升自己的素养,就这样我积极响应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了数学科学学院的“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红色文化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在网上查询近些年国家的红色文化的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情况,并且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通过对以前和现在的对比来凸显出近些年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完善了很多,在如今小众文化、草根文化、外国文化等众多文化兴起的时代,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需要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来领导。以小萝卜头纪念馆、小李家红色博物馆以及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为例子,小队结合收集的信息开展更进一步的实地调研,首先小队在淮北濉溪集合。

我们团队在景区中进行实地考察,对参观景区的游客对红色文化有何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并且在观察的同时向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进行了淮北小李家红色博物馆的红色文化普及,我们为学生们讲述了淮海战役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总前委常委们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打出胜仗,当地群众是如何发展弘扬“小推车”精神的。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红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可能我们是因为当地的红色文化才会认识这个地方,才会让我们想要了解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值得让我们敬畏的地方,红色文化更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渐渐的每个地方象征性的红色文化演变成了旅游景点,我看这摩肩接踵的人群大概就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可,他们想要去通过这个去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他们从心底里想要去敬畏。队员也在行动中受到了鼓舞和快乐。

图为实践队友参观博物馆

通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我们团队队员在景区里深入到当地人们生活的社区之中,对当地的居民进行当地红色文化的发展情况问卷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当地红色文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他们自身就是非常热爱本地的红色文化,他们希望红色文化跟深入他们生活当中,并表示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并不在意红色文化,渐渐的有些已经消失,在多次的采访和询问中小队员们受益匪浅,对于调查问卷的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给于我们更多的建议,希望所有人去保护红色文化。我们为保证问卷的覆盖度,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地方的调查问卷,同时增大了覆盖率及平均程度。

图为实践队友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这次实践可以看出许多人对于当前的红色文化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从调查人员来看可大部分老年人对于红色文化是十分了解的,并且也愿意向周围的青年人宣传红色精神,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去关注红色文化并去保护弘扬红色文化,可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大部分都漠不关心,重视力度不够,这种现象应当尽可能减少,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对革命老区而言,红色文化是历史留给当地的宝贵财富,是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老区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我们团队在调研过程中结合了当地居民提的意见以及相应的一些国家政策得出一下结论: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让红色资源惠及老区人民。2.加强对红色文化挖掘的敏感性,不要因为没有加以深挖、细心求证,而是置若罔闻,以致红色文化埋没无闻。3.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

同时我们也在各地的学校开展了“五四精神传薪火,激扬青春献祖国”的红色文化课堂。团队成员从濉溪的小李家淮海战役博物馆讲起,介绍了黄平、刘伯承、陈毅等总前委常委们在淮海战役中的英勇事迹,讲述了小萝卜头在狱中机智的为难友们传递情报的故事,以及邓中夏对国民党说“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的故事。实践队员还给孩子们播放了红色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在观看后大家都感觉很受触动,有的孩子说“我也要努力做一个好兔子,为种花家的辉煌而奋斗”。这堂课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红色文化,理解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这些红色精神将作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鼓舞激励着他们,实践成员们也在学习和传播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红色文化发挥出教化育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图为实践队友在博物馆合影留念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学到了一些技能和知识,虽然活动不一样但是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对这些活动有了更好的认识。这些活动都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还让我们提高了个人素养,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在团队中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我相信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牢牢把握实践的机会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别人,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共同进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小萝卜头   淮海战役   濉溪   淮北   中夏   中国共产党   老区   景区   这个地方   学子   博物馆   红色   团队   精神   地方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