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北平五烈士》,首次公开的判决书折射烈士掩护战友细节

现代快报讯他们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伪装者”“潜伏英雄”;他们宁死不屈,舍命掩护战友……央视国家记忆栏目近期连续推出纪录片《北平五烈士》。这部纪录片的很多内容,是根据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撰写的同名传记改编的。

传记、纪录片完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史料、补充史实细节的过程。其中,五位烈士的判决书是首次公开。从中可以看出,烈士们在面临审讯的过程中,主动地掩护了战友。

从传记到纪录片,首次还原北平五烈士完整人生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有一处震撼人心的还原场景:弹痕斑驳的刑场围墙、荒芜的路边杂草丛、冰冷的囚车铁门……一片肃杀中,一束光投向远方的墙壁,映照出五位烈士就义前挺立的背影:他们虽然被铐住了手脚,但是依旧慷慨从容、视死如归。每当参观者凝望这个场景,仿佛与丁行、谢士炎、赵良璋、朱建国和孔繁蕤五位烈士隔空对话。

△“北平五烈士”之一谢士炎的遗诗

他们的年龄有大有小,生平经历也各有区别。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他们最终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加入隐蔽战线,成为“伪装者”“潜伏英雄”。1947年秋,由于中共北平秘密电台遭到破坏,他们先后被捕,被关押到南京狱中。他们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坚持斗争,直到10月19日在南京就义,史称“北平五烈士”。

△《北平五烈士传》

2019年初,胡卓然开始着手撰写《雨花台烈士传丛书:北平五烈士传》。此前,北平五烈士的生平事迹存在大段空白。“我们对于他们的认识,集中在壮烈牺牲前的一段时期。即使是这些事迹,也有一些细节有待补充。”胡卓然说,他经过收集史料、考证、对比,并了解旁证资料,第一次还原了他们从出生到牺牲的完整人生。

《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的这部传记式纪录片,复现了五位烈士完整生平事迹。胡卓然作为传记作者,也成为纪录片的统稿人,参与拍摄。

“他们的事迹,对后人有很强的感召、鼓舞作用。”胡卓然认为,应当尽可能充分地还原他们的生平经历,复现鲜为人知的细节。

谢士炎是北平五烈士中最早被捕的,其他烈士原本是有希望逃脱敌人魔爪的。但是,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他们考虑到自己未必暴露了。这时,生和死的几率各有一半。但是,一旦因为畏惧死亡而潜逃,抛弃自己地下斗争的岗位,党组织辛苦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就有可能毁于一旦。”胡卓然介绍,“这样的细节,尤其让人感到震撼。”

判决书首次公开,补充烈士掩护战友细节

“纪录片中呈现的判决书,是首次发现和公开的。”胡卓然说,从撰写传记到配合纪录片摄制,是不断发现史料、补充细节的过程。

△判决书(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在撰写传记的时候,虽然也了解到,他们是怎么被敌人判处死刑的,而且在这过程中尽可能地掩护了战友,但判决书仍然是一份重要的补充实证。“从判决书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主动地掩护了战友。由于赵良璋的口供,由他发展的几位同志,包括朱璧谱、朱铁华、冉瑞甫等,均被判为无罪。”

△“北平五烈士”之一赵良璋留给战友的皮夹克

这份判决书,是在纪录片采访、拍摄过程中发现的,由赵良璋战友朱璧谱的后人提供。“它展现了赵良璋与朋友之间感人的战友情深。”胡卓然表示,作为历史研究人员,他正在进一步研究这份史料,将来在传记再版时也可能补充进去。

△判决书(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胡卓然表示,北平五烈士传记、纪录片的诞生,是在雨花台的一代代研究人员不断挖掘、发现和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完成的。纪录片中,除了这份判决书之外,赵良璋战友冉瑞甫等人的照片,也是首次发现并公开。

此外,最近几年发现的史料,还有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原创歌曲《盟》的手稿。这份手稿由薛介民烈士后人捐赠给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今年被认定为二级文物。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文 钱念秋 施向辉/摄

(编辑 高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北平   判决书   掩护   雨花台   烈士   战友   伪装者   细节   生平事迹   南京   史料   纪念馆   纪录片   传记   记忆   栏目   发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