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刘翔峰事件其实远比你想的更复杂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有人让我评论这个恶魔披着白大褂,混充在天使队伍里招摇撞骗的故事。


这个事情很长,我们给不知情的读者简短地描述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救中心的一个副主任,叫做刘翔峰,他涉嫌严重违法。


从网络上举报的正在调查中的内容来看,是说这个医生,他在病患根本没有相关症状的情况下,为了收取高额的手术费,就给人瞎动刀。


你好比说没有癌细胞,他就把人的健康器官给切了,你再比如误诊,他就随便切除好的器官说那是病患,还比如他大量的虚报手术的用材,用药,每月的灰色收入高达几十万,即便如此,仍然要克扣年轻医生每天50块的值班费。


总结一下,就是卖假药,做假手术。至于虚报账目之类的相比较而言,都是其次的。因为前者已经是重大的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了,如果被查实的话。


这个事情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我的看法由浅入深,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针对刘翔峰个人。


毫无疑问,如果举报的内容属实,或者有其中部分属实,单凭做假手术,这已经是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涉嫌重大的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是一个披着白大褂,混充在天使队伍里的恶魔。


这是站在他个人的视角看问题,此人完全没有底线。


赚钱,贪婪,这都不稀奇,这是人性。但是利用信任自己的病患,甚至是不惜致他人死亡或者残疾的手法去赚钱,简直令人发指。


不是魔鬼都干不出这种事儿。


第二个层面,怎么做到不穿帮?


其实你稍微动动脑筋就会发现这事儿极度不正常。


你想一想,一个医生,你说他一辈子当中有一次做下了这种事儿,或许有可能不被发现。但是刘翔峰这个人,他几乎是天天这么干,月月这么干。


因为单从举报材料看起来都是铺天盖地的。


这就让人难以置信了,因为医疗的过程,是有记录的,有详细的病例。谁送检的,谁拍的CT,谁化验的,送验的医生,化验的人,以及审核的人,三方都是要签字画押的。


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后,无法还原整个过程,变得扯皮,或者说,没法追溯到相关的责任主体。


所以你想想看,就凭他一个人,他是怎么做到不穿帮,不露馅,一直这么搞一直这么搞?


你从大数据的角度都难以置信。就好比有100个病患,按照概率,其中5个是最花钱的那种患者。


那么大部分医生接待的病患里面最花钱的都应该在5%上下浮动。结果到了你刘翔峰手里,变成50%了,最花钱的病患都集中到了你这里,数据也说不过去呀。明白么?


再加上举报的人里面,有些是他的同事,有些是他的实习生。而且你从这些内容来看,似乎他对待下属的方式非常刻薄,连50块钱的补贴都要克扣。


那这不合常理呀,做这些事情应该要堵人家的嘴呀,怎么能这么嚣张?


所以我很难相信没有人罩他,就靠他一个小小的副教授,能整出这么多幺蛾子。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官方出动了纪委,这么大阵仗不可能是针对一个医生去的。


那应该是想到一块去了。这事儿要全面彻查。看看到底是为什么。是怎么绕开这么多流程管控的。


第三个层面,回归医疗的本质。


既然话赶话说到这里了,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疗的本质是为了什么。


医疗当然是要赚钱的,这不仅仅是一个神圣的工作。这也是一个产业。不赚钱,就没法研发新药,没法让医疗技术进一步突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人,终究是一种生物,他不是一台机器。机器你可以定义一个标准,什么是合格的,可是人,很难讲的。


人终归是会老的,也一定会死,只要这个大的自然规律没有改变,那么针对人的医疗和修机器,就是不一样的。


修机器你可以换嘛,什么零件坏了换什么,理论上机器是永生的,你可以不停地换。无非值不值。


人们最后是觉得机器不值得修了,还不如新的便宜,才报废的。


可是人不一样,人是一个注定要报废的生物,这是一个谁也绕不开的话题。


那么怎么样是合理的治疗,怎么样是过度的治疗,怎么样是毫无意义的治疗,或者说,仅仅是为了提供经费的治疗,这里面是需要拿捏的。


你就说一个人,大家都知道他必死无疑,浑身插满管子,再痛苦的以植物人的形态熬十年,到底值不值得,这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这是一个伦理问题。


到底值不值,你得看病患本人的意见,也要看亲人的意见。这不完全是个医学问题。


可是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显然的问题。那就是道德有时候与利益就是相违背的。


你会发现过度治疗的病患才能提供最大的收益,那到底怎么选?作为院方,作为医生,怎么选?


美国在这个领域,比我们走得更远,我们其实可以看一看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毕竟咱们是摸着鹰酱在过河。


美国有两个行业是非常赚钱的,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医生。


所以有时候你不要光看美国的GDP比你高,你还要看看他的GDP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比如美国的GDP当中有很大一块是由律师行业组成的,这一点在我们这里,占比极低。


你说到处充满了讼棍,天天打官司,是不是生活就会更幸福,是很难说的。


《是,大臣》里面汉弗莱有句台词,一个部门一旦成立了,不管它当初是为了什么成立的,它后来的宗旨都会变成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合理的,并试图扩大自己的范围。


你搁在行业上看也是这样的。美国的律师们想要赚钱,赚更多钱,就不得不去挑讼。挑讼就是撺掇双方打嘛,毕竟双方打得越激烈,自己的收入越高。


可是我们想一想,是不是双方打得越激烈,就越符合当事人的利益呢?


不一定的,当事人的利益有时候和律师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你想通了,就这点事儿。病患的利益和医生的利益,到底是不是一致的,这是值得思考的。


在这一点上,美国开了一个坏头,或者说他们没有找到最合理的方向。


为什么美国叫个救护车,动辄几千上万美金?


因为一开始,是美国的医疗机构想尽办法挣钱,然后是患者发现太贵,受不了,于是保险公司介入。保险公司介入之后,患者无所谓了,反正自己买的是保险,就像你撞车,又不是你自己掏钱赔。


那么接下来,进入第二个博弈的阶段,就是反正有保险公司兜底,医疗机构就会倾向于进一步增加费用。


可是保险公司终归也是要赚钱的,怎么办呢?就只能提高保费。那么保费最后高到无法支撑,谁出来了?


奥巴马出来了。


这就是12年前,奥巴马搞的那个医疗法案,大概的意思就是每个美国公民都要强制买医保,受雇者由公司出。


但是钱是谁出的?归根结底是中产阶级出的,那么到了特朗普时期,又被废除了。


这就是一个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走过的弯路。你看到他们做了很多尝试,虽然最后是失败的。


也就是说人类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功经验,我们能看到的,都是失败的教训。


这就是第三个层面的思考,我们要找到一条路,要想办法把医生,医院的利益与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


希望这个行业里的有志之士,找到好的方法。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巴马   病患   美国   保险公司   事儿   层面   患者   这不   利益   事情   机器   医生   事件   律师   发现   医疗   刘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