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175名将军复出遇尴尬,各大军区都不要,周总理亲自做工作

1972年12月,毛泽东在为中南海为干部问题拍案而起,周恩来抓准时机,向毛泽东建议落实干部政策。

毛泽东深表同意,并交给周恩来去组织落实。

不久后,周恩来便亲自主持大计,为175名老干部的复出工作保驾护航。

然而这些老干部的复出之路却困难重重,在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时,各大军区都不敢要,仿佛来的不是将领,而是烫手山芋一般,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周恩来直接领导复出工作

其实在给毛泽东提建议前,大约从1972年6月份起,周恩来就已经命令总政开始准备即将复出工作的175名将领的名单,日后好上报中央。

周恩来召开政治局会议,在会上转达了毛主席的决定,宣布落实干部政策,并分配好该项工作的具体任务。

中央由中组部负责落实省委以上的干部,国务院由总理办公室负责,军队则是由总政治部负责,落实干部政策的原则是“从上到下,由易到难”。

因此周恩来和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田维新,在这次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解放干部的任务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是得找到干部们,跟他们的家属见面,再然后就是给他们安排工作,落实政策。

第一步找人的工作,说简单,其实也并不好办,干部们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还下落不明。

还好当时干部的亲属子女们给中央的来信很多,有的写给毛泽东,有的写给周恩来,现在这些信件都成了寻找老干部的重要线索。

人民群众也在积极提供线索。

比如有一次,贵州的一位同志反映了自己当地有一个不知名的老太太,总政听到反应的情况后,当即派人去当地查找。

结果发现对方居然是贺龙的夫人,薛明同志。

为了尽可能排除干扰,周恩来把处理军队干部的问题直接交由总政办理,负责此次工作的人员有一个严格的工作原则,那就是一切事情直接请示周恩来。

周恩来尤其关切这批干部的复出工作,时常不分昼夜给总政治部打去电话,询问进程。

一开始,周恩来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查询他们的情况,那段时间,周恩来最常挂在口头的三个问题就是:

“某某在什么地方?”

“之前因为什么原因离开岗位?”

“现在某某又在什么地方?”

到后来工作量实在巨大,就逐渐由点及面,变成一个兵种一个军区地查询。

尽管有着毛主席的支持,周恩来总理还亲自主持,但这方面的工作还是阻碍重重,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的干部一时无法立即落实政策,周恩来时刻挂心着这批干部的状况,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保护。

1973年初,周恩来亲自把田维新叫到办公室,打算跟他谈干部问题。

周恩来让田维新再找一个人过来一起听,田维新又立即通知了总政干部部部长魏伯亭。

人到齐后,周恩来对两人说,这次谈的主要是关于陈再道同志和钟汉华同志的工作安排问题。

陈再道和钟汉华两位同志,过去一个是上将,一个是中将,都是在1967年离开工作岗位的,如今已有六年之久了,现在要安排他们复出。

谈话过后,田维新和魏伯亭回到总政,着手处理两位将军的复出工作。

因为周恩来下了规定,干部复出的审查报告都必须先送去政治局,讨论过后再做决定。

田维新在经过调查甄别后,便写出一份报告,送去了政治局。

陈再道上将过去是在武汉军区任司令员,考虑到种种原因,眼下若是想再把将军安排回武汉军区重任司令员,怕是比较困难。

于是田维新的想法是,给上将安排一个与之前的职级相当的职位。

结果把各个军区都看过一遍后,田维新发现基本没有这样的岗位,所有大军区一级的正职都有人了,这下就有点难办了。

田维新就去请示了周恩来。

周恩来作出指示,先暂且委屈下将军,给陈再道将军安排一个大军区副司令的职位,不管如何,先复出工作再说。

二、安排新工作却处处碰壁

于是田维新很快挑中了一个大军区,给该军区的司令员打去了电话,跟对方说这边考虑让陈再道去那里任副司令。

可是司令员听后却没有立即应下,反倒有几分为难的样子,踌躇着说了一句话:“他是我的老上级啊!”

虽说就一句话,但田维新立即明白了对方的顾虑——昔日的老上级复出工作,却是来给自己当副手的,上下级位置直接来了个颠倒,这搁谁身上谁不为难,敢支派过去的老上级去给自己做事吗?

田维新也能理解对方的难处,但是别的军区更不好安排,他左思右想,再次给这位司令员打去电话,想给他做做工作,先把人接收了再说。

结果这回电话里,对方直接忙不迭道:“老田,千万别让他来。”

田维新真是无话可说了,对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是不愿意要人,他总不能往那硬塞吧?

正职就算了,没想到大军区的副职都这么难安排,昔日肩戴金色金章,在战场指挥千军万马作战,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们如今怎么就成了烫手山芋似的呢?

如是又费了几番波折,田维新找上了福州军区的司令员韩先楚。

韩先楚很爽快地应下了,表示很欢迎陈再道上将来自己这边就职。

韩先楚一直都极尽所能地保护着老干部和下放的同志,在1969年,陈再道、李志敏几人来到福州军区农场劳动,韩先楚率先派人去接。

当陈再道等人所乘的火车抵达福州火车站时,他们一下车,便看到福州军区的副司令员邓克明站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我代表韩先楚司令员来接你们!”

话音刚落,陈再道几人忍不住落泪了,为这番真情而感动。

韩先楚亲自作出指示,要求保障老干部的日常生活,他们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一定要照拂好,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便可。

而且韩先楚还经常会给周恩来、叶剑英打电话,汇报陈再道等人的情况,夸奖他们的表现,主动帮他们申请去福州做体检的机会。

韩先楚待他们,就像还是在对待军区的在职首长一样。

后来毛泽东南巡,在南昌见到韩先楚,韩先楚也立马抓紧时机,在毛主席面前积极替陈再道等人申请工作。

韩先楚对毛主席道:“主席呀,陈再道身体还好,想为党做点工作。”

毛主席回答道:“他要工作就给你当副司令。”

如今一语成谶,陈再道能重新回归工作,这正是韩先楚无比渴盼的结果。

他很积极地就接收了陈再道来自己的军区。

于是陈再道的去处终于有了着落,许多同志也都纷纷为他能重新出来工作表示祝贺。

陈再道去了福州,钟汉华也去了广州军区就任副政委。

陈再道上将去了福州军区任副司令员后不久,王建安上将的复出工作也随即提上日程。

王建安上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先后在沈阳军区、济南军区任副司令员。

因为王建安当初是从济南军区离开的,所以济南军区现任的干部司令员很多都是王建安的老下级,如果再安排他重回济南军区工作,势必又面临着跟陈再道一样的情况。

田维新在这个问题上碰了好几次壁,所以这次直接就去请示了周恩来。

周恩来沉吟片刻,跟他道:“你找韩先楚谈一谈。”

田维新心想有道理,韩司令员人很好,当初很爽快地就接收了陈再道将军,找他的话想必会比较好说话吧。

田维新就又去找了韩先楚。

然而韩先楚听后,却有点犯难,只含蓄地道:“我这里已经有一位老同志了,别的军区也可以安排嘛!”

这便是委婉的拒绝了。

田维新没想到在比较好说话的韩先楚这里都碰了个软钉子,只好半开玩笑道:“韩司令,我是征求你的意见,这可是总理让我征求你的意见。”

田维新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搬出了周总理,还使出了激将法——上一次你就答应的很爽快,我觉得你这人能处,这回可千万别叫我对你改观啊。

但韩先楚就是不松口。

韩先楚的顾虑还是跟前人的一样,红军时期,他还会只是个师长的时候,王建安将军已经是军政委了,是他的老上级。

这些要回归工作的老将军们哪个不是战功赫赫、业绩光辉?

正因为他们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韩先楚越发自内心地佩服老将们,才越不敢接,他们本该配得上更优秀的职位,却被安排来给自己当下手,韩先楚怎能没有压力呢?

来一个还好,老上级都过来这边,成了自己的下属,身边众将环绕,他也不好展开工作。

无可奈何的田维新只好又去找了周恩来汇报。

周恩来听后,却很果决地表了态:就把人放韩先楚那里。

“开会时我与他谈。”周恩来一锤定音。

三、四上将齐聚福州

几天后,韩先楚来北京开会,田维新见着他就跟他打招呼,说你看,我都说了是总理的意思,这回总理都亲自找你谈了,你不能不给总理面子吧?

韩先楚也无奈地摇摇头,说就算是总理亲自找了,他还是为难啊。

韩先楚此次奉命过来跟总理谈话,也做好了可能会被总理施施压的准备。

然而跟周恩来谈过后,没有长篇大论,没有痛心疾首,总理只三言两语地一点拨,韩先楚居然同意了接收王建安,而且是心悦诚服地同意。

田维新不禁感叹,果然还是得周总理出马。

王建安上将就这么去了福州当副司令员。

后来,李志民上将也被安排去了福州军区当政委,这下就出现了“四上将齐聚福州军区”的场面。

几位老将曾经都是身居高位,如今却只能在大军区当副手或政委,这种情况换作旁人,心中必然会有落差感。

韩先楚之前也害怕这样,他怕老将们心中不平衡,不愿意工作,而韩先楚也只能束手束脚的,就很麻烦,所以在接收了陈再道后就不敢再要人了。

但韩先楚之前担心的情况完全没有发生。

几位老干部尽管远离工作数年,但依旧满腔热血,对他们来说,能够重新回归工作便已经足够了,至于职位高低,上级是否是昔日手下,这些他们并不在乎。

比如陈再道身为上将,又曾是大军区的老司令,回归后却只是个副司令员,还要在比自己资历浅的旧部手下工作,但陈再道对此毫无怨言,只尽心尽力地配合工作,在岗位上鞠躬尽瘁。

陈再道此后又接连担任了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司令员等职务。

无论多艰苦复杂的任务,陈再道总是斩钉截铁道:“让我干,我就干,没什么可说的。”

上将们都很配合韩先楚展开工作,于公,他们表现出身为军人和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于私,他们的胸襟开阔也令世人钦佩。

比起其他基本只有一两个上将的军区,上将级别的将军都来福州这里当副司令和政委,而且还是好几个,福州军区当真成了人杰地灵的一块有福之地,四位上将的相继到来,为福州军区增色不少。

能拥有这么一批优秀无私的将军,不仅是福州之幸,亦是党和国家和人民之幸。

解决任何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落实所有干部无疑是一个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周恩来总理夜以继日的心血、韩先楚等人对老干部的关怀保护、总政治部所有同志的劳动,甚至普通群众都在为中央寻找失散的老干部积极提供线索和帮助。

当看到一个个重新回归工作岗位,得以继续发光发热的老干部,所有人都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他们所做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参考资料:

周恩来与毛泽东一次对话解放了175名将军 党史文苑

175名将军是怎样“解放”的? 谢国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总政治部   军区   周恩来   将军   总政   司令员   工作   福州   上将   上级   老干部   总理   尴尬   同志   干部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