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

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人口迁移(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如图为按照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流动信息划分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模式分类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天津、福建、河南、吉林 B. 福建、天津、吉林、河南
C. 福建、天津、河南、吉林 D. 天津、福建、吉林、河南

2.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是

A. 第一类基本上完成城镇化,人口迁入与迁出基本平衡
B. 第二类城镇化水平增速慢,省外非农业人口迁入为主
C. 第三类城镇化水平增速快,省内人口就地城镇化明显
D. 第四类城镇化的水平最低,向省外迁出的人口数量大

3.西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学习培训 B. 投亲靠友 C. 登山探险 D. 务工经商

下图为北京、四川、浙江、新疆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回答下列问小题。

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 北京、浙江、四川、新疆 B. 北京、四川、浙江、新疆
C. 浙江、北京、四川、新疆 D. 浙江、四川、新疆、北京

5.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

A. 加快①省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 缓解②省的人地矛盾,利于增加收入
C. 增加③省劳动力,加快了当地资源开发
D. 缓解④省劳动力短缺,利于经济发展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题。

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7.“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下列题。

8.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 甲、丙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 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11.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 甲②⑥ B. 乙④⑤ C. 丙①④ D. 丁①③

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自然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13.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 )

A. 甘肃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江苏省

随着京沪严控“大城市病”等原因,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及增长率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题。

城市

深圳

广州

上海

北京

人口数量(万人)

1252.83

1449.84

2418.33

2170.7

增长率%

4.94

3.14

-0.06

-0.10

14.表中四城市( )

A. 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 B. 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C. 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快 D. 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

15.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呈负增长 B. 城市环境质量差
C. 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 落后产业淘汰迁出

16.人口减少将会使北京市( )

A. 加速高端人才外迁 B. 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
C. 加剧城市经济衰退 D. 加剧创业环境恶化

2019年2月12日,CCTV2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北京直达北海,“候鸟”乘高铁向南“飞”》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广西北海过冬的“候鸟”老人达几十万人次。“候鸟”老人逐年积聚,为“候鸟”人才开发提供现实条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广西北海市“候鸟”人群剧增与下列关系最密切的是()

A. 老龄化现象加剧 B. 环境质量的改善 C. 经济收入的提高 D. 医疗卫生的进步

18.“候鸟”人才开发,为“候鸟”型养老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A. 延迟老龄化的到来 B. 缓解老年人才短缺
C. 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D. 加快人口迁移速度

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地区(下图),开启了持续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当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前往新发现的西海岸金矿,淘金华工的到来使几近废弃的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金矿再度风光一时。到1896年,这股淘金热才走向终结,淘金华工或是重返故土,或是转向达尼丁、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据此完成下题。

19.推测到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大约是( )

A. 12月份前后 B. 3月或9月份 C. 7月份前后 D. 任意月份

20.华工的到来对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

A. 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B. 缓解住房紧张状况
C. 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D. 导致性别比失衡

21.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基督城、慧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 )

A. 邮政等服务业 B. 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C. 航空运输业 D. 宗教文化产业

2019年10月9日,自土耳其对叙利亚发动新的进攻以来,叙利亚东北部流离失所的人数达到了10万人。联合国难民署已经发出人道主义危机的警告,叙利亚东北部有近50万人处于危险之中。如图是叙利亚危机以来难民主要流向及周边各国接纳难民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22.图中未接纳叙利亚难民的国家可能考虑到本国

A. 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 B. 国民工作机会受影响
C. 安置难民的空间不足 D. 缺乏足够的淡水资源

23.难民潮对难民接纳地的主要影响是

A. 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 B. 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
C. 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剧环境污染 D. 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了171万人,这是中国流动人口总量连续第二年下降。“80后”流动人口比重由2011年的不足50%升至2016年的56.5%,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

24.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有

A. 城乡发展差异性减小 B.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 社保政策限制人口流动 D. 部分流动人口落户

25.大学生落户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A. 加重城市交通拥堵 B.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 增加城市的养老负担 D. 导致房价下跌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归”返乡创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撂荒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待发

27.“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下图是东京市1975-2015年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题。

28.1975-2000年,东京人口净流出,最主要是因为

A. 通勤成本高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住房条件差 D. 经济发展缓慢

29.1975-2005年,东京城市化进程处于

A. 中心城市化 B. 逆城市化 C. 郊区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30.2000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是由于

A. 生活成本下降 B.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C. 基础设施完善 D.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C、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特点。
【解答】
读图可知,甲城市为第一类,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以迁入为主,对应为天津, BC 排除,丁城市为第四类,城市化水平低,人口以迁出为主,经济水平较低,故对应为吉林省, A 正确, D 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
【解答】
A. 第一类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基本上完成城镇化,人口以迁入为主, A 错误。
B. 第二类城镇化水平高,增速慢,省外非农业人口部分迁入,但是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B 错误。
C. 第三类城镇化水平增速快,省内人口就地城镇化明显, C 正确。
D. 第四类城镇化的水平低,但是不是最低, D 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西藏地区就业机会增多,故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 D 正确;学习培训、投亲靠友、登山探险不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ABC 错误。

4~5.【答案】A、D

【解析】

4.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人口的净迁移率。
【解答】
图中横坐标代表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 =[( 迁入人口 - 迁出人口 )/ 总人口 ]×100% ,净迁移率越大,代表迁入人口越多,图中数字①对应的人口净迁移率大约是 19% 左右,净迁移率最大,应是北京;③地总人口最多,净迁移率为负值,为人口迁出大省,应是四川;④地总人口最少,应是新疆,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北京、浙江、四川、新疆,故 A 正确, BCD 错误。
5.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①省区人口以迁入为主,迁入对象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会减缓①省区老龄化进程, A 项错误;②省是浙江省,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口的大量涌入会增加当地的人地矛盾, B 项错误;③省区是四川,为人口迁出大省,大量劳动力外流,不利于当地资源开发, C 项错误;④为新疆,地多人少且经济相对发展落后,其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人口的迁入可以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 D 项正确。
​​​​​​故选 D 。

6~7.【答案】C、B

【解析】

6. 【分析】
​ 本题主要考查“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导致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C 对;城市产业未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 A 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大面积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 BD 错。
故选 C 。
7. 【分析】 ​
本题主要考查“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
【解答】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B 对;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属于经济、环境效益, A 错;完善基础设施不是最先带来的, C 错;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效益, D 错。
故选 B 。

8~9.【答案】C、B

【解析】

8.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按主导因素的不同工业的指向类型。根据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
【解答】
​甲工业科技占比最大,所以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动力占比最高,所以为动力指向型工业,丙劳动力的工资占比最高,所以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原料占比最高,所以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最能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9. 【分析】
本题考查“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熟记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由题意可知,“移业就民”是指东部地区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①②正确;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短时间内会加剧就业紧张状况,③错误;中西部地区作为产业承接地,会加大环境压力,④错误。综上所述,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0~11.【答案】D、D

【解析】

10.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明确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某地的人口增长速度是由当地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导致的,结合图形可知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A 项错误;
B. 某地的人口增长是由当地的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导致的,结合图形,甲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而丙地人口总量会减少, B 项错误;
C. 结合图形,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说明新生人口会增加,则人口老龄化日趋减轻, C 项错误;
D. 结合图形丁地人口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D 项正确。
​故选 D 。 1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结合实际,从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结合实际,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自然增长率较低,丁曲线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因此, D 项正确, ABC 项错误。
​故选 D 。

12~13.【答案】B、D

【解析】

1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 B 正确。
13.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大量迁入的省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人口姓氏复杂与人口迁移相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一般情况下,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故选 D 。

14~16.【答案】B、D、B

【解析】

14. 【分析】
本题考查四城市人口总量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据表格信息可知上海和北京都是负增长,人口在减少,但是计算结果北京人口总量减少的最多( 15. 万),上海人口总量减少的较少( 16. 万), A 和 D 错误;深圳和广州增长率为正值,表示人口在增加,但是计算结果深圳增长最快( 17. 万),广州增长较慢( 18. 万), B 正确、 C 错误。
故选 B 。
19. 【分析】
本题考查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
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无法判读京沪两地经济负增长,但是就新闻报纸相关信息可知京沪经济是正增长, A 错误。目前影响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事实上京沪的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 B 错误。据人口相关的资料可知,京沪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正增长, C 错误。京沪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产业转型,一些落后产业淘汰迁出,带动了人口的外迁, D 正确。
故选 D 。
20.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减少对北京市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人口减少对北京市的影响。
【解答】
​北京因产业转移导致的主要是普通的青壮年劳动力随落后产业外迁,而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会吸引大量高端人才留下来,北京经济会稳步增长, A 错误、 C 错误;因大量青壮年人的外迁,会使北京的老龄化速度加快, B 正确;由于落后产业的外迁,会使创新的环境得以改善, D 错误。
故选 B 。

17~18.【答案】C、B

【解析】

17.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出现广西北海市旅居的“候鸟”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最主要是因为经济收入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有条件进行“候鸟”式的旅居, C 正确;老龄化现象加剧,老年人数量增加,这是“候鸟”人群剧增的基本条件,数量增加不一定有经济条件外出旅游, A 错误;医疗卫生的进步、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北海市独有的优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多数均有这些优势,这是“候鸟”人群剧增基本条件,不是关键因素, B 、 D 错误。
​​​​​​​故选 C 。
18. 【分析】
本题考查“候鸟”人才开发,为“候鸟”型养老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读材料可知,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在广;西北海市旅居的“候鸟”人群至少有十几万。候鸟式养老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可以缓解老年人才的短缺, B 正确;对延迟老龄化到来影响不大, A 错误;老年人体力有限,不会从事第一产业发展, C 错误;每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旅居的“候鸟”人群停留时间较长,减缓了人口迁移速度, D 错误。
​​​​​​​故选 B 。

19~21.【答案】A、D、B

【解析】

1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准确把握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乘坐帆船历时 3 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需要借助风力航行。推测到新西兰淘金的华工从广东出发的时间是冬季,大约是 12 月份前后, A 对。 3 月或 9 月份是春季或秋季,风向不明显, B 错。 7 月份前后是夏季,向南行是逆风, C 错, D 错。
故选 A 。
2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华工的到来对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前来淘金的华工主要是男性,大量华工的到来对克鲁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导致性别比失衡, D 对。华工主要从事淘金,不会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A 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能提高环境承载力, B 错。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减轻当地人口老龄化, C 错。
​故选 D 。
2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基督城、慧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B 对。邮政等服务业属于政府控制的行业, A 错。远洋航运业需要大量资金作资本, C 错。华工大多不是教徒,从事宗教文化产业可能小, D 错。
故选 B 。

22~23.【答案】D、B

【解析】

22. 【分析】
本题考查图中未接纳叙利亚难民的国家可能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该地的地理特征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未接纳叙利亚难民的国家主要是图中标 0 的国家,均为石油丰富的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作机会多,国土面积有大有小,但安置难民的空间应当不是问题,均为阿拉伯国家,民族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故可能与缺乏足够的淡水资源,以及担心难民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关。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3. 【分析】
本题考查难民潮对难民接纳地的主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难民潮对难民接纳地能够提供廉价劳动力,加重社会负担,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故 B 正确, A 错误;难民潮对难民接纳地的工业化水平、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影响不大, 故 CD 错误。
​​​​​​​故选 B 。

24~25.【答案】D、B

【解析】

24. 【分析】
本题考查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我国城乡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A 错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使流动人口增加, B 错误;我国社保政策不限制人口流动, C 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在 2016 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减小的同时,城市化水平在提高,也就是部分流动人口已经转变为城市居民, D 正确。
故选 D 。
25. 【分析】
本题考查大学生落户流入地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答】
每年均有大量人口在流入地落户,大学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会单单因大学生落户导致城市交通拥堵, A 错误;大学生素质较高,大部分是科技人才,可以帮助流入地产业结构重点向高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方向发展, B 正确;大学生是青壮年劳动力,会降低流入地的老龄人口比重,缓解老龄化问题,减轻城市的养老负担, C 错误;大学生从事工作工资较高,可能导致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上升,房价升高, D 错误。
故选 B 。

26~27.【答案】D、B

【解析】

26. 【分析】
本题考查“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解答】
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27. 【分析】
本题考查“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
【解答】
​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8~30.【答案】D、B、D

【解析】

28. 【分析】
本题考查 1975-2000 年,东京人口净流出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1975 年 -2000 年该时期日本工业化接近尾声,东京经济转向低速发展,人们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人口外迁,出现净流出现象,故 D 正确;东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勤成本低,故 A 错误;东京人口稠密,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促进了人口的外迁,但不是其主要原因,故 BC 错误。
​​​​​​​故选 D 。
29. 【分析】
本题考查 1975-2005 年,东京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 1975 年 -2000 年东京人口净流出,城市人口减少,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应为逆城市化。
【解答】
根据材料 1975 年 -2000 年东京人口净流出,城市人口减少,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应为逆城市化,故 B 正确;中心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以及再城市化都会促进人口迁往城区,从而城市净迁入人口增多,故 ACD 错误。
​​​​​​​故选 B 。
30. 【分析】
本题考查 2000 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答】
2000 年以来,东京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人口回流,出现再城市化现象,故 D 正确; 2000 年以来,东京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升高,生活成本上升,故 A 错误;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促进人口回流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 B 错误;东京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故 C 错误。
​​​​​​​故选 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本题   东京   华工   难民   候鸟   题型   劳动力   乡村   人口   地理   因素   正确   错误   关键   能力   城市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