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郎问:村里住多少八路?孩子答七八个吧!当夜日军来偷袭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1年1月2日(腊月初五)上午,河北省行唐县南龙岗村。

红红的太阳升上半空,给冬日的小村庄和四周的原野带来一丝暖意。村里的大人面对即将到来的腊八节,因为无粮过节而愁眉不展。村头一棵大树下,几个小孩却不时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小土路上一个货郎模样的人挑着担子,慢慢悠悠地向村里走来。

等货郎靠近大树,几个孩子一窝蜂地围上去看个究竟,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卖糖瓜的货郎。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货郎的担子挑的不是糖果和吃食,而是瓦罐里盛的一些香油。

孩子们看到来人是一个卖香油的货郎,顿时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卖油郎喊住了后面两个年龄大一点的小孩,有一搭没一搭地问:“小孩,快到腊八节了,你们家里都买了什么好吃的啊?”

一个小孩没好气地回答:“家里有棒子面粥就好了,谁家还有钱买吃的。”

卖油郎又问:“你家有没有住的八路军,有八路军叔叔,家里就能吃得好点。”两个小孩都摇摇头。卖油郎又问了一句:“咱么村一共有多少八路军啊?”另一个小孩回答:“也就七八个人吧。”

两个小孩一边回答一边追赶小伙伴,卖油郎也挑起担子又慢悠悠地向村外走去。

八路军哨兵

当夜凌晨,天还没有亮,黎明前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北龙岗八路军冀中7分区17团团部,一向喜欢早起的团长闵鸿友已经穿上衣服,准备带上警卫员到村口查岗,毕竟小心不过火。刚一出大院,一个人匆匆而来,和他迎面撞了一个满怀。

闵鸿友定睛一看,是龙南岗3营的通信员,通信员后面还跟着一个老大爷。

闵鸿友一问,原来老大爷一大早起来去马路上拾粪。可是刚出村南不多远,就发现了村子外面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日伪军,在南龙岗村边不远的大沟里,还有几十匹日军的大洋马打着喷嚏。

老大爷吓了一跳,知道是日军摸黑上来了,赶紧回到村口报告哨兵。

哨兵把老大爷领到了3营营部,营长马上派人侦察敌情,然后派通信员带着老大爷到北龙岗向团长闵鸿友报告敌情。根据老大爷的所见和3营的侦察,日军大概有200余人,伪军约有170余人。

闵鸿友有点看不懂:为什么夜袭合围的日伪军,居然来了这么点人?

就在此时,17团政委姚国民也披着衣服赶来过来,两个人马上叮嘱通信员告诉3营,利用付家大院和南龙岗村的院落据险坚守,团部和1营、2营马上对日伪军形成合围,来一个里应外合。

开国少将姚国民

原来,前一天到南龙岗村“卖香油”的人,是汉奸老白洋。

都知道小孩子不会撒谎,所以老白洋断定南龙岗村最多是八路军一个连。所以,回到行唐县向“太君”做了报告以后,日军动用了大约三倍的日伪军,连夜悄悄而来,凌晨5时许靠近了南龙岗村。

但是,汉奸老白洋没有料到,前一天南龙岗村的确只有七八个人的一个班,因为3营指战员都到北龙岗17团团部开会去了,在会上,团长闵鸿友和政委吴西对日伪军可能的突袭做了针对性部署。

日伪军到达南龙岗以后,把30多匹大洋马都拴在深沟里,骑兵下马和大部队一起包围村庄,并把几挺重机枪架在村南出入口。南龙岗村东是一条河,西面是陡峭的山坡,日军一旦发起冲锋,八路军唯一退路,就是离开付家大院从村北撤往北龙岗村。

所以,日军把60多伪军埋伏在南龙岗的西北,并架上两挺机关枪。

让日伪军始料未及的是,一个早起拾粪的老大爷无意间撞破了日伪军的包围。17团团长闵鸿友和政委吴西将计就计,决定3营坚守付家大院和南龙岗村,主力悄悄对来犯日伪军来了一个反包围。

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在冬天的华北地区,早上天亮最晚不会超过7时30分。

随着天色渐渐发亮,闵鸿友和17团1营、2营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对南龙岗村外日伪军的反包围,难度还是很大的。3营必须要在南龙岗村坚持一段时间,给团主力赢得必要的机动时间。

冀中7分区17团,是冀中军区吕正操、7分区于权伸的一张王牌。

17团的前身,是东北军53军691团发展而来的冀中人民自卫军第2团(22大队)、冀中人民自卫军第7团(24大队)。其中2团是吕正操手下的一个铁拳头,拥有足足4挺重机枪。

1939年3月,新组建的17团由冀中军区副政委王平率领到路西整训。

当时的17团,有相当多的战士连八路军总司令是谁都不知道,有的认为是冀中7分区的于权伸,还有的认为是冀中军区的吕正操。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对整训非常重视,亲自到路西给17团训话。

整训以后,7分区司令员于权伸、政委吴西派17团到藁(城)无(极)开辟根据地。

于权伸是吉林东辽人,和吕正操同岁,“小樵改编”时任二总队总队长,后任2分区(后改称7分区)司令员。政委吴西是广西扶绥人,参加过百色起义、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曾任120师敌工部部长。

1938年,赵承金、于权伸、沙克和李英武

百团大战开始后,17团团长是闵鸿友、政委是姚国民。

闵鸿友是安徽金寨人,16岁参加赤卫队,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5军师特派员,红31军91师的营长。抗战时期,任冀中1分区营长、晋察冀7分区特务营营长。1939年冬,7分区和16团在深县李家洼遭到日伪军合围,闵鸿友和特务营掩护突围立功,升任17团团长。

百团大战开始后,17团除接受7分区司令员于权伸、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指挥以外,还直接接受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指挥。而17团也不负众望,在闵鸿友带领下连战皆捷,歼敌1500余人。

随后,17团在阜平地区高门屯设伏,歼灭日军数十人。又在定县新乐段的宣村伏击日军火车,再次歼敌百余人,烧毁坦克1辆汽车40余辆,还缴获94式山炮2门、38步枪两箱等大宗军用物资。

此战过后,17团的闵鸿友等13位指挥员受到总部朱、彭首长通令嘉奖。

两战两胜以后,17团团长闵鸿友、政委姚国民一边和日伪军捉迷藏,一边转移到南龙岗地区,3营驻防南龙岗,团部和1、2营驻防被龙岗。但越是临近腊八、春节,闵鸿友越是加了小心,他和姚国民召集营以上干部研究反“扫荡”计划,还召集部队进行动员。

正因为17团准备充分,日军屡屡得手的“夜袭战”,在南龙岗失败。

开国少将闵鸿友

1941年1月3日6时许,200余日伪军开始进攻。

但是,在17团3营9、10连顽强抵抗下,日伪军的“突袭”演变成了拉锯战。

与此同时,闵鸿友命令8连带1一挺重机枪占领村西高地,警戒行唐方向的日伪军增援。1营1个连抢占柳树沟,保护后路;另派3个连控制渡口,团特务连戒村南龙岗河套左翼。

日军集中重机枪向八路军的前沿发动一波又一波猛攻,双方伤亡较大。

但是,7连、11连和12连包抄得手,把藏在树林的日伪军60余人全歼。日军留在深沟的30几匹大洋马,也被17团全部缴获。随着东路、中路日伪军被歼。17团2营趁机夺占日军炮兵阵地。

这次战斗历时3个小时歼敌200余人,俘日军7人、伪军18人。战斗缴获还有平射炮、重机枪、轻机枪、掷弹筒,长短枪、炮弹60余发、子弹1.2万发,以及4个八路军稀缺的望远镜、

八路军17团2营副营长陈国栋等74人牺牲,另有156人负伤。战后,闵鸿友和17团再次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嘉奖。从此,7分区17团成为日伪军的梦魇,17团的战歌也在冀中、冀南大平原流传。

战斗的十七团,战斗在冀中冀南。四芝兰大马圈,沧石路上敌胆寒。

南龙岗宣村战,平汉路上敌胆战。三次攻打郑章,火烧了蟠挑据点。

勇敢的战士们,向前!向前!向前!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行唐县   冀中   日军   通信员   晋察冀   重机枪   货郎   伪军   司令员   营长   当夜   老大爷   政委   军区   村里   分区   小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