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是人生的一场必修课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不管是为政还是做事,是靠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人生经验累积成什么东西呢?简单的四个字——人情世故。”


提起人情世故,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戴上有色眼镜去评价它,认为人情世故是贬义词,代表着“滑头”“拍马屁”。然而,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人情世故则是必备能力。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恰好可以让我们重新理解人情世故的意义。书中结合中华传统经典《菜根谭》的智慧告诉我们,无论是为人处世、职场交际,甚至连修身养性都离不开人情世故。


本书的作者章岩,是知名的百万级畅销书作家,他不仅在商场摸爬滚打几十载,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道人心有着独到的洞察与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多懂一点人情世故,拥有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给人留面子,是最基本的情商


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


深以为然。所谓面子,就是一个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说话做事,懂得给他人留面子,才能结善缘,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作者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懂得保全对方的面子,顾及对方的情绪,即便是批评和指责对方,也要柔和一些,才能在沟通中达到积极的效果。


书中提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好不容易在高级珠宝店找到一份柜台导购的工作,却差点因为一场事故而丢掉工作。


原来那天,女孩不小心打翻了装有六枚钻石戒指的托盘,虽然她慌忙去捡,但只找回五枚。与此同时,店里的一位中年男人正慌张地准备离开,女孩赶紧叫住了男人,并诚恳地告诉他,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


男人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握住了女孩的手,祝福她工作一切顺利。当他离开时,那枚消失的戒指就静静地躺在女孩的手心里。


女孩并没有大声张扬,而是用巧妙的沟通让这件事转危为安。她给男人一个台阶,既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一个人成熟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懂得为别人留面子。世间的事都是相互的,真正的聪明是说话做事先考虑对方的处境,而不是据理力争锋芒毕露。


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把握说话做事的分寸。话不说满,事不做绝,给别人台阶的同时,自己也能留有余地。



懂得让利于人,关系才会长久


《菜根谭》中说:“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斤斤计较的人很难在社交中获得长久的回报。事实上,利人与利己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利己先得先学会利人。


作者认为,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利益的价值交换,只有懂得让利于人,才能迎来别人对你的回报。


书中提到,有个名校毕业年轻人,工作能力突出,可就在事业稳步上升时,本应升职的他却被撤职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表现优异的自己会突然被领导责罚,而且同事们对他的遭遇没有一点同情。


原来,他平时行事张扬,又恃才傲物。工作中,对同事的帮助与付出视而不见,喜欢把成绩归功在自己身上,事事都想占头功。因此,部门里的同事私下里对他很不满,便联合起来跟他对着干,暗中给他添麻烦。


长此以往,这个年轻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再加上同事不怀好意的评价,任凭他再有能力,也很难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更别提升职加薪了。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质上就是利益的互换。既要懂得掩盖锋芒,更要懂得好处共享,只有能力不足以成事,必须要懂得让利于人,才能让关系稳固长久。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不断而来。”


现如今,我们的社会追求的是合作共赢。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而稳固团队合作的秘密就在于懂得将利益适当地分给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与其争强好胜图一时之利,不如退一步赢长久发展,给自己留有更多的方便之门,才能在未来的合作中顺风顺水。



学会说话,是人生的智慧


有句话说,说话是人的本能,会说话是人的智慧。


能力再强也不要自视甚高,真理傍身也不要咄咄逼人,说话做事前不考虑后果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很容易因为乱说话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国时期,少年祢衡才华出众,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当时的权贵放在眼里,经常在一些重要场合行事莽撞,口不择言,让当事人下不来台。


祢衡曾在曹操手下担任击鼓官,却在曹操大宴宾客时没有按照命令击鼓为乐,反而当众脱光衣服把众人置于尴尬的境地。后来,祢衡被派往刘表处掌管文书,但却因说话得罪人被打发给江夏太守黄祖。


原本以为祢衡会吃一堑长一智,谨记教训,谁成想他又在黄祖设宴款待贵宾时,破口大骂黄祖是“死老头”。结果,黄祖盛怒之下直接处死了祢衡。


年仅26岁的祢衡,最终为他口无遮拦犯下的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很多时候,功过不能相抵,十个正确也抵不上一个错误。无论任何时候,说话做事都要看清形势、分清场合,先冷静判断,再决定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仕途一直不顺,就是因为在不会说话上吃过亏。


温庭筠曾在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工作过,有一次,令狐绹向他请教一个典故的出处,温庭筠便告诉令狐绹这个典故出自《庄子》。


其实,话说到这里也就可以了。但是温庭筠偏偏管不住他的嘴,张口就调侃令狐绹应该在公务之余抽时间多读一读古书。


看似为对方考虑,实则温庭筠丝毫没有考虑令狐绹的身份,不仅在话中显摆自己学识渊博,还以下犯上教令狐绹如何读书做人,犯了职场大忌。


任何时候都要好好说话,谨慎说话,给对方留有余地,能避免很多麻烦。


看破不说破,更别轻易地用言语讥讽别人,是一种智慧,更是尊重他人,让彼此融洽相处的不二法则。



学会自省,是自我成长的加速器


英国诗人布朗宁曾说:“一个能够反躬自省的人,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的确,一个人能够把自省融入到生活中,时刻检视修正自己,学会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地做到完善自我。


正如书中提到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长经历。胡雪岩十几岁起就在一家钱庄做伙计,有一次掌柜派他去收一笔五年没有归还的欠款。


经过了解,胡雪岩得知这家的户主早已故去,只剩下一个寡妇。多年来派去要账的伙计都吃了闭门羹,全都无功而返,胡雪岩第一次登门催债也是如此。


可是,胡雪岩并没有气馁,而是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下一次应该怎么做才能赢得债主的认可。


一番准备之后,胡雪岩再次登门。这次他并没有急于催债,而是先考虑到寡妇的难处,并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出了解决方案,终于打动了债主,成功收回了欠款。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而是遇事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有在静心反思中才能摒弃浮躁,学会自我反省相当于从内在塑造新的自我,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曾国藩之所以能在三十岁后从平庸走向成功,实现人生逆袭,就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自我反省。


他经常在日记中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行,以圣人的标准逐一对照,一旦发现有做得不当的地方,便对言行有失偏颇的地方做深刻反省,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长期的自我反省让曾国藩改掉了心性浮躁、为人傲慢的不良品质,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难怪周国平说:“认识了自己,过去的一切都有了解释,未来的一切都有了方向。”


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加客观的对自己做出评判,才能坚守本心。在人际交往中,不因他人的赞美而迷失,也不因外界的诋毁而失落,那些反躬自省后的顿悟,都是未来成功的路。



知名作家刘墉说:“技能和成绩影响了一个人能走多块,而情商处事能力影响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成年人的世界里,真正持久的关系都是人情世故的积淀,有来有往,相互成就才能走得长远。


在纷繁复杂的社交中,行事莫张扬,说话留一线,守住本心,以退为进。


愿你能沉得住气,学会因势而动,不断调整自己,也能在世俗的修炼中洞察世事,为自己搏一个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人情世故   菜根谭   人生   留有余地   人际交往   必修课   行事   令狐   面子   长久   说话   智慧   自我   能力   女孩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