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30年,俄罗斯迎来首次扩军,真是被乌克兰“打残”了吗?

关于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将俄联邦武装力量得编制人数增加13.7万人,让俄军现役军人总人数达到115万人以上一事,诸多西方国家不出意外地进行了大肆炒作。据环球网援引美媒报道,有美国专家指出,俄方此举将“恶化欧洲乃至世界安全形势”。然而这位所谓的专家似乎忘了一点,此前包括德国和波兰等西方阵营国家纷纷宣布增加军费和军队员额,朔尔茨政府甚至意在将德国陆军打造为“欧洲最强陆军”,怎么西方各国的“增兵添炮”就不是“恶化欧洲和世界的安全形势”了呢?

其实对于普京的此番操作,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一番,毕竟这是冷战结束30年以来,经历了多轮裁军后的俄罗斯军队首次扩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战斗民族”的军事体量和军队员额理应相当庞大,但实际情况其实远非如此。冷战时期,苏军现役兵力总规模一度达到400万人之多,号称“全球最庞大的军队”。但苏联解体后,由于国家经济相当不景气,俄罗斯不得不对过盛的军队规模进行大刀阔斧的裁撤。

直到2003年以后,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高涨,俄罗斯通过大量出口油气资源,经济情况才有了些许扭转。但相比起建设军队,俄政府的首要任务仍是改善经济民生,毕竟对军事领域的投入很难对国家经济民生有明显的直接贡献。受军费极度有限的影响,俄罗斯军队很难全面推进军工发展和部队建设,只能在某些重点领域谋求突破,对非重点领域加以放弃或半放弃。久而久之,这些被放弃或半放弃的领域,继续成为了俄政府和军方裁撤的对象。

目前看来,俄军现役总员额仅为101万左右,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世界级大国中,俄军的现役兵力规模是最少的,远逊于解放军的200万现役军人和美军的143万现役军人。即便普京签署的增兵法案于明年1月1日生效并完成目标,115万左右的俄军总兵力依旧排在第三。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军队的加速融合,军事大国的军队基本都在员额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实现了整体战斗力的提升,为何俄罗斯却在冷战结束30年后的今天,选择了军队规模的不降反增?莫不是俄乌冲突真的让俄军“半残”了?其实还真不是俄军被“打残”了,毕竟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的兵力相对有限,且损失程度也远小于乌方公布的数字。至于为何军队规模不降反增,更多的还是军队发展变革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不难发现,时至今日,俄罗斯的大部分军费还集中在对庞大核武库的维护和保养方面,而其他军兵种在武器采购、技术研发和招募兵员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小的挤压。从俄罗斯陆军改革后的BTG“营级战斗群”来看,其有着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即因信息化程度依旧不够高,故只能以增加技术装备的方式尽量提升部队战斗力。归根结底,这仍是机械化时代军队的思路,而非信息化时代的军队。

要知道,技术装备的增加对操作人员的数量有了更多的要求,进而会挤占步兵等基础兵种的可用数量。于是乎,这就形成了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死循环,故俄罗斯只能重新选择扩军。归根结底,除非俄罗斯能把军队信息化水平提上去,否则很难摆脱“堆人数+堆装备”的低效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俄罗斯   冷战   员额   乌克兰   俄军   军费   欧洲   德国   技术装备   美国   兵力   庞大   军队   规模   领域   结束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