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河南女孩用0分抗议高考,为此赌上一生,现在后悔了吗

2006年6月,河南南阳第八中学,高考首场语文考试正在进行。

在别的考生奋笔疾书之时,一个女孩的举动却格外怪异。

只见她快速做完选择题,趁监考老师没注意,翻到最后一页,把卷子倒过来,开始刷刷地写。

她的神情慌张,把头埋得很低,左手紧紧捂着试卷,把空白处填得满满当当。

交卷时,她故意将选择题那页朝上摆放,生怕监考老师发现后面的“秘密”。

接下来几场考试,她都如法炮制。

女孩最后考了114分,其中语文18分、数学30分、英语66分、文综0分。

知晓成绩的那刻,母亲瘫坐在地,女孩却因没有门门0分而失望不已。

很快就有媒体找上门,想要挖出这位“零分女孩”的秘密。

女孩为什么希望自己考0分?16年过去,她对当初的做法后悔了吗?


女孩名叫蒋多多,出生在河南南阳,家里还有姐姐和弟弟。

多多的父母都是农民,全家人的生计就靠家里的几亩地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

因为没钱,漏雨的老房子没法翻新,一家5口只能借住在大伯家。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很上心。

“当年爸妈就是读书太少,你们千万别走我们的老路”,这是母亲常对姐弟三人说的话。

在农村里,许多孩子都被迫辍学,下地务农,多多父母却坚持供3个孩子上学。

为了多赚点钱,父亲常年在外跑保险,留下母亲一人操持全家。

看着父母辛苦操劳的模样,蒋多多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努力读书,出人头地。

她的确没让父母失望,从迈入校门起,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十。

在外奔波的父亲回家,总会发现墙上又多出了几张女儿的奖状,风餐露宿的疲累一扫而空。

中考时,蒋多多顺利考入重点中学南阳八中,距离大学又近了一步。

这可把父母高兴坏了,他们畅想着女儿的美好未来:考个好大学,再找个好工作,在城里安个幸福的家。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日后会干出那件“惊天大事”。

进入高二后,学习强度越来越大,蒋多多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她害怕上数学课,每次老师提问,别的同学抢着回答,她却连问题都听不懂。

数学成绩一次比一次差,蒋多多的自信心也在渐渐瓦解。

而为了备战高考,学校大搞“题海战术”,让蒋多多十分厌烦。

她开始厌学,上课时候不听讲,课后也不写作业,和老师对着干。

但这并不能排解她的郁闷,转而把所有不满写到日记里。

渐渐地,她越写越上瘾,从记录心情变成创作故事,最后竟然写出了一本小说。

一次,她将小说拿给姐姐看,没想到姐姐连连夸赞,还建议她给杂志社投稿。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蒋多多将小说寄了出去,其中一个片段竟然发表了。

自幼被教导“学习改变命运”的她,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除了高考,人生还有别的出路。”

此后,蒋多多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小说上,上课时构思思路,晚自习就在作业本上写大纲。

两年多的时间,她写下20多部小说,100多万字。

每写完一部小说,蒋多多就拿给同学看,很快她“才女”的名声就在学校传开了。

就在蒋多多沉浸在自己的作家梦里,忘乎所以之时,老师一通电话叫来了她的父母。

因为沉迷写作,蒋多多的成绩直线下滑,早已从优等生掉到差生行列。

面对老师和父母的苦心规劝,她一言不发,拿出发表的文章,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老师见她顽固,语气强硬了起来:“你现在的首要目标就是高考,其他的事都不要想。”

老师原本希望多多迷途知返,他哪知道,自己的好意在多多眼里,却变成了对差生的奚落。

那一晚,蒋多多没有继续写小说,把老师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越想越不服气。

第二天,她照常出现在课堂上,神色平静、安心听讲,老师以为谈话起到了作用,便不再找她沟通。

事实上,反叛的种子正在蒋多多的心里悄然滋长。


后来,蒋多多开始关注高考制度的报道,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她看来,现在的教育全部是为了高考,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只会教出“读书机器”。

一次语文考试,作文主题是“高三”,有感而发的蒋多多写下:“高考害人不浅”“站着的差生比跪着的优生伟大得多”。

老师给了她10分,还写上几个通红的大字——“不要胡思乱想”。

蒋多多愤懑不已,所有人只会让她按部就班高考,根本没人能理解她的真实感受。



强烈的不满让她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她要在高考试卷上“批”高考。

她天真地以为,如果自己高考全科0分,一定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为了实施这个疯狂计划,蒋多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一步步将想法具化。

高考当天,她早早起床,偷偷带上了黑、蓝水笔,一脸坚定地踏入了高考考场。

她在卷面空隙,用整整8000字写下对高考制度的不满。

为了考0分,她故意在密封线外写上笔名“碎心飞魔”,还违规用双色笔答题。

走出考场,蒋多多甚至有些激动,幻想着自己“一战成名”的情景。

可她一扭头,看到等候许久的父亲,正一脸期待地望着她。

不等父亲开口,多多扔下一句“我今年什么大学也考不上”,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父亲楞在原地,好久才缓过神来,他猜想女儿可能发挥得不好,但总不至于没学上。

过了几天,蒋多多带着省吃俭用的200元钱,以填志愿为由离开了家。

她先到姐姐那住了几天,又跑到山东菏泽投奔朋友,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可身上的钱花完了,工作还是没着落,她只能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6月23日,蒋多多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她知道这一天终于来了。

她急忙赶到学校,准备验收“成果”。

让她诧异的是,老师递来的《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上,显示只有一门文综被判0分。

蒋多多失望至极,她明白自己的计划失败了。


她坦白了故意违规的缘由,结果被班主任一顿痛批:“你写这些干啥?教育制度不是你所能改变的。”

不甘心的蒋多多主动联系了媒体,希望借媒体的力量,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一拨拨记者赶到蒋多多家,但没有多少人关心她对高考制度的抨击,而是把她的行为作为了话题热点。



透过媒体,母亲才知道女儿的疯狂之举,惊得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嚎啕大哭。

为了供3个孩子读书,家里掏光了积蓄,还欠下2万多的外债,这个农村妇女怎么都想不通,女儿为什么要自毁前程。

看着母亲难过的样子,蒋多多的心里五味杂陈。

她以为自己的“牺牲”会换来大家的认可,结果所有人都说她幼稚和不懂事。

事件发酵之后,学校领导带着书本和文具上门看望多多,表示可以让她免费复读一年。


母亲原本黯然的眼神一下亮了,女儿还有希望上大学。

但蒋多多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坚信没有高考,自己也能出人头地。

对于自己的“叛逆举动”,蒋多多多次强调“从不后悔”,可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个大耳光。

到了开学季,其他同学踏上火车奔赴大学,蒋多多只能在家帮父母干农活。

一开始,她以为写作可以养活自己,但那些视若珍宝的小说投出后,都没了回音。

媒体的报道热度减退后,人们也逐渐忘却了这个“零分女孩”。

后来,她尝试去打工赚钱,但由于学历太低,只能找一些零工来做。

苦苦支撑了一阵子,身无分文的蒋多多回了老家,这一次,她终于认命了。

这些年,姐姐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弟弟也在城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只有蒋多多留在了农村。

如今,她早已结婚生子,和丈夫住在偏僻的村子里,重复着父辈的生活。

她日复一日地在农田里劳作,在疲惫的生活间隙,回想起那段年少轻狂的日子。

当初,蒋多多自认是天才作家,不屑于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高考上。

但她没有意识到,当作家除了文笔,还需要足够的阅历和学识,而这些都要从学习和生活中去提炼。

等她认清现实,早已因为一时冲动,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午夜梦回,不知她是否为曾经的“壮举”悔恨落泪?

白岩松说:“高考或许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可哪怕到了今天,它依旧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最好道路。”

不可否认,人生不止高考这一条路,但对普通人而言,能力不足时贸然去开辟一条新路,一旦失败,赔上的就是自己的一生。

如果蒋多多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她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零分   南阳   女孩   河南   抗议   后悔   年前   父亲   姐姐   女儿   母亲   父母   成绩   老师   制度   孩子   媒体   大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