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我亚轨道运载器首次实现重复使用飞行


(词林正韵吴文英格)


文/冯志清


8月26日(壬寅年孟秋廿八)新华社一则200余短消息,震撼全球!鼓舞国人!

该新华社短消息全文:2022年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笔者注意到,国内网友经常调侃新华社发布重大消息的特点:字数越少,事情就越大。这不,8月26日(壬寅年孟秋廿八),新华社发布的这篇仅两百余字的文章。大致意思就是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首飞任务圆满成功。

虽然看起来十分不起眼,不过却在国际航天界引发了一场极大的轰动。不过网友们却对此一脸懵逼,因为此次发射任务事先并未有任何消息透露出来,于是都十分好奇亚轨道的庐山真面目,不过对于网上的“疑问”,中国军工的回应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对于这种“凡尔赛”式的回应,让原本就十分好奇的网友更加浮想联翩。那么它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笔者检索相关“亚轨道运载器”科技文献,概括并供读者参考如下:

第一,机动性能强大。亚轨道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距离地面在20到100千米的空域,而飞行介入介于现代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和最低飞行轨道之间。在这个高度内,有着极大的生存能力,因为地空导弹根本无法达到亚轨道高度,所以在这里地空导弹无法威胁它。此外亚轨道飞行器还拥有着10倍以上的音速,在未来战争当中,可以凭借速度优势,先发制人对敌方进行远程打击。

第二,可重复使用。其实在这一点上,通过此次试验的项目名称就能知道。不是一次性消耗品也就意味着节省了许多人力成本和投入成本。并且还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完成飞行任务,这个功能其实挺厉害的。只要设计好程序,就能很好地完成一整套动作。这其实也很好地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良好运用,而且还减少了人力损耗。

第三,升力式可自主垂直起飞在此后还可返回水平着陆。这个特点简单点说,就是该飞行器是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相关的专家也表示该亚轨道空天运载飞行器就像是“空天飞机”。


笔者认为,从以上能够看出,中国首次成功实现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的该款飞行器,应该是将航天技术和高度发达的亚轨道运载器技术完美融合。

足够令全球、尤其是西方世界震撼!令14亿中国人欢欣鼓舞的吧!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军工会说太过先进不便展示了。值此,笔者特赋《霜天晓角》为评为纪。


神奇幽径滑。*

新说藏曲折。

重复飞行升力,

空天道、简文帖。


密绝。

迷雾泼。

往来风侠别。

运载环球烟间,

高科梦、孟秋月。


注*幽径滑,代指航天“亚轨道”。


——2022年8月2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霜天   阿拉善右旗   孟秋   升力   地空导弹   新华社   诗社   飞行器   中国   理事   航天   轨道   笔者   中国化工   高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