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朋友向你借钱,你却不知道如何拒绝;


遇到烦心事了,总是想一股脑向他人诉说;


亲人总是打着关心你的旗号,插手你的生活,你却不知道如何去解释;


如果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你的身上,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边界感不清晰的人。


我们生活在人情社会中,比起那些冰冷的规则,我们更在乎情义,这也使得我们为各种道德绑架、不懂拒绝和不知如何去说付出了巨大代价。


著名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01

舒服的关系,要有边界感


人活在世,并非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关系网络,或是亲人、或是朋友、或是同事。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总希望彼此的关系亲密无间,而往往忽略独立的个体。


虽然我们有很多共性,但是,每个人的思想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使得我们要有自己的空间,而边界感正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边界感不是疏远、而是尊重,是与他人相处时不触及别人内心的底线。


心理学家塔瓦布在《界限》一书中说:“所谓边界感就是分寸感,它是我们在不堪重负的时候做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界限不清或者未划定界限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感到苦恼,甚至让生活不堪重负。


女作家萧红是鲁迅的粉丝,她逃难到上海的时候,鲁迅给了她很多关心和帮助。


这是鲁迅的一番好意,但是,萧红却三天两头往鲁迅家里跑,倾诉自己的心情。


那时鲁迅正值晚年,许广平在照顾鲁迅的同时,还要分出精力陪伴萧红,这也使得许广平经常疲惫不堪。


萧红心眼不坏,许广平碍于情面,只能将个人感受写在文章中,但是迟钝的萧红并没有感知到。


很显然,萧红就是一个缺少边界感的人,而许广平碍于人情往来通过含蓄的表达并未换来对方的理解。


如果我们缺少边界感,当被人打扰时没有明确地表态拒绝,很容易让别人侵犯我们的界限成为一种习惯。


要想建立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就得拥有边界感,这样才能让我们从中获得安全感。




02

关系再好,不戳人短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边界感模糊,不顾忌对方的感受,让人倍感压力。


朋友聚会时,他们常常会显摆自己的优越感,向众人展示自己工资有多高,开什么车,买了几套房,孩子有多优秀。


在讲完自己的事后,他又会问一些你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每月挣多少钱?怎么还不结婚?这么大了还不要孩子?


这些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可能是别人想要遮盖的伤疤。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达到的高度。”


总是揭人短,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会让人想要疏远,久而久之就成了陌路人。


三国时期,曹操和许攸在年少时就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无话不谈,关系非常好。


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立下了大功。


从那以后,许攸自以为有功于曹操,开始居功自傲,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许攸在邺城门口,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如果没有我,你能拿下冀州吗?”


曹操的小名叫阿瞒,曹操表面上陪着笑脸,但心里非常不高兴,他觉得许攸越来越可恨。


后来有一次吃饭,许攸跟自己的手下说:“你们不要看曹阿瞒现在是如何威风凛凛,小时候我们在一起偷鸡摸狗,赌酒骗钱,好不快活。”


曹操听到后大怒,最终在忍无可忍,下令将许攸收押,不久便杀了他。


人们常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再好的关系也要学会尊重对方,保护别人的隐私。


随便拿别人的隐私说事,在别人的痛处扎针,友谊的小船可能随时会翻。



03

亲密关系,要有分寸


西方有一则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刺猬效应”,即使再亲密的关系,如果靠得太近,也会伤害到彼此。


我见过很多家庭,父母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插手孩子所有的事,并要替他们做主,最终孩子要么成了巨婴,要么成了仇人。


父母可能不理解,我付出了那么多,不但没有回报,却换来这样的结果。


其实我们要明白,父母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会让他们变成一个毫无主见,无趣的人。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缺乏边界感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亲密关系中就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人,当杨绛有疑问时,他不会擅自替杨绛做主,而是鼓励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中学时,杨绛各门学科都很优秀,对于学文还是学理,她拿不定主意,于是,回家问父亲。


父亲说:“你自己做主,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觉得父亲太纵容自己了,父亲却说:“喜欢才是自己最适合的,不要在乎外界的评价。”


最终,杨绛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了文科,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为人父母,我们总是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对孩子大包大揽,越俎代庖。


其实,我们要明白,在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同时,也要学会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帮孩子丰满自己的羽毛。


04

写在最后


作家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与人相处要掌握好分寸,不侵犯别人界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界限不被侵犯。


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就是有边界感。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于行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冀州   边界   丹尼尔   鲁迅   关系   不堪重负   旗号   心理学家   分寸   刺猬   界限   父亲   父母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