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主动“放行”孩子玩游戏,也没那么可怕

文 | 张宇驰

近日,一份名为《中国年轻玩家》的调查报告指出:“由于防沉迷新规的影响,中国未成年玩家数目减少3900万,但仍有29%的未成年玩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规定的3小时,而其中82%的家长允许孩子冒用自己的信息玩游戏。”

去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而今新规实施将满一年,家长主动“放行”引发关于有效性的争论。

单从数据上来看,防沉迷新规实施一年卓有成效。新规之“严”主要体现在供给端,对实名认证和服务时间作出了硬性限制。一年来,玩游戏的未成年人数从1.22亿降到8900万,71%的未成年人在规定的时长内适度娱乐,76%的玩家呈现出游戏时长减少的趋势。这些数据反映出新规在整体上降低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风险。

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将其置于监督下。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需要外力的约束。统一划定3小时的上限,是严厉亦是无奈,具体的监管引导还应由家长担负起责任。超时游戏的情况依然存在,但超八成家长允许孩子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游戏,侧面说明了逾越标准的现象大多可控,有家长为其把关。更应关注到,剩余两成是通过何种途径绕过了监管?前有媒体频频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平台租号,通过技术手段绕开防沉迷等市场乱象,应严厉整治,规范游戏产业“灰色地带”。

“放行”背后,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需具体分析。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调控学业和娱乐时间,不同的家长想法有别,无需用一纸规定管到死。家长若能担任孩子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科学“放行”没问题,但若家长一味忙于工作,疏于监管使得“放行”变为“纵容”,则违背了新规的初衷。

长远来看,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管共治,发挥合力。

【作者】 张宇驰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新闻出版署   监督者   家长   孩子   引导者   未成年人   中国   严厉   可怕   主动   能力   小时   玩家   网络游戏   时间   数据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