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后的情景



登山,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休闲的时候,约几朋友或是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在山路上行进,观赏春花秋叶,攀登陡石山峰,体验自然风光,确实是挺惬意的事。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也清静了许多,还加深了彼此的情感。有时也有只身登山的人,除了以上的原因,定还有一种心境的寻求。

人们常去攀登的那座山,就在城市很近的东边,隔一条并不太宽的河。一直以来并没有参加这种休闲方式的想法(本身就不是个追求时尚的人)。以前虽然去过那座山,却是随着一些人,礼节性的陪同,坐了车上去,走了些人工铺就的上山的石阶路,看看不断新建的庙宇、景点等等。绝不是眼望着前方的山,自寻着上山的路或是选择一些很少有人走的山间小道(有点“披荆斩棘”的样子),一点点摸索着向着大家商定好的山峰爬去。

听了多了人们说着登山的好处和乐趣后,也就产生随意走一走山路,体验一下休闲式登山的意愿。

一日,在同事的“怂恿”下,竟也成行。坐车来到山脚下,走上了山里人走多了而形成的小路,曲折婉转、时陡时缓。山路很窄,只容得下一人行走,两边草本丛生,人们只能鱼贯而行,双手还要不时地拨挡杂乱纵横的树的枝杈。有的地方山石耸立,形成峭壁悬崖,攀登时得分外小心,太过危险处,只能绕行。没走出多远,已经是大汗淋漓,找一宽敞的地方坐下来休息片刻,开开心心地逗笑一阵,说些登山乐事,迎着风吹一下满是汗水的身体,好不爽快!高兴时,还扯起并不嘹亮的嗓子,向着前面的山峰大叫几声,山那边随之应和几声长长的呼啸。寂静的山林顿时活跃了几分,远望山中隐约出现的古塔和庙宇,更加显得神秘、幽深。

这样的登山一般不走人工铺就的石阶路,也自然不去拜访那些人文色彩的景点,而是去攀爬景点之外的一些纯自然的山峰,享受天然的风景,体验攀登的乐趣,去看一看那山后的情景。经过一番艰辛(手脚并用)地攀爬,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脸上、身上的汗水,终于登上了最远处那高高的山峰。

那山后面的山们一下子矮小了许多,也较为平缓了许多,应该叫做丘岭吧,一个个连绵着,毫无规律地起伏着。一块块绿色的树林或是庄稼夹杂在光秃秃的土丘之间,斑斑驳驳,有些扎眼,很不协调地呈现在眼前。几条山间的道路,在山谷略显平坦处蜿蜒着伸向远方。在道路的不远处,没有被山丘遮隐,偶而显露出一些房屋,那是一个个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们,在那里周而复始地劳作着、繁衍着、生存着……。

是阳光照射的原故吧,大地蒸腾出烟雾样的东西,抑或是空气中混杂了一些说不清物质。远远望去,那些景物象似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色彩浅淡了些,景像也不十分清晰。虽然站在高处能够感觉到阵阵山风的清爽,而望向山的那边,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感觉不到些微的生动。此时,心中不禁涌动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情绪。

造物之手塑造了大地山川,人在其中微小得如同沙粒。千百年的风云变幻,在这里几乎看不出多少痕迹。草木丰盛、河水滔滔的往昔岁月,杀声连天、战鼓阵阵的几多争战,鳞次栉比、人声鼎沸的故都繁华,完全被历史的雪雨风霜凋蚀得无影无踪,只有几座古塔矗立在天地间作为无声的证明。

回头望去,一弯浅水衬托出一个现代而又美丽的城市,那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下山吧,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石山   乐事   鱼贯而行   山川   景点   石阶   庙宇   山间   山峰   山路   汗水   情景   乐趣   大地   色彩   道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