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神榜:杨戬》,炸出了多少“无能的”影评人?

8月19日,追光动画最新力作《新神榜:杨戬》在全国上映,也成功引发了网友热议,只不过在多数人看来,追光这里又拍砸了,属于又一次“烧钱放烟花”,空有绚烂的视觉特效,但最最最最关键的故事却讲得个稀烂。

比如在B站拥有200多万粉丝的UP主路温1900,他便表示《杨戬》剧情简直是“不含杂质的大便”,此博文已累计超3万点赞,足见群众的共鸣。

而类似的吐槽在各大视频平台随处可见,有人说看完后和朋友骂了半个小时(因为回家的路只有半小时)。

而有的相对和蔼的影评人也没表达出“极其拧巴”的态度,觉得剧情很乱很空洞,人物动机不清晰,故事不完整,觉得抄袭了日漫神作《星际牛仔》但又只是抄了个皮毛,又觉得主角杨戬压根就没有人物成长的弧光只是当个导游带观众去领略风景,还有角色转变敷衍急促...

类似评价还有粉丝80万的@我是一只粽子啊,粉丝127万的@轩邈Elias,他们都集中怒喷了《杨戬》剧情乱得一塌糊涂,人物动机细碎杂乱,比如玉鼎真人坏得不明不白?杨戬家族女性的牺牲根本与他无关啊,这只是宿命安排。还对比说《哪吒重生》还有安排龙王垄断水资源,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

觉得工具人属性极强,很多人用完立即抛弃,申公豹也是其中之一。

世界观设定和灾难的安排莫名其妙,觉得没有交代为什么就突然不能飞了?认为价值观极度消极,觉得杨戬没有努力去拯救妹妹,很早就认命。

然后绚丽的画面,精致的人物设定就变成,只有成人的尺度,但没有成人的深度。

那《杨戬》就真如这些影评人说的那样脏乱差吗?剧情是真的稀碎、臭烂得一塌糊涂吗?

我觉得烂的不是《杨戬》,而是这些所谓影评人,他们吐的不是槽点,而是尴。

完全就是“狗屁不通”。

所以这期内容我就给各位好好捋一下《杨戬》的故事,以及各人物动机,真正审视一下这部追光新作的优劣。

《新神榜:杨戬》究竟讲了什么?

《杨戬》故事发生在商周封神大战1500年后,此时的杨戬已经失去神职,沦落为赏金捕手,与一众伙伴乘坐飞船四处漂流。

那为啥神仙不御剑飞行,要换坐飞船?杨戬为啥又被贬职呢?这一切都与12年前的一场天灾有关。

在12年前的时候一群玄鸟在世间引起灾难,然后杨戬及其妹妹被派遣去对付,最终在宝莲灯和妹妹跳入华山深渊的牺牲,宝莲灯破裂四散,以及杨戬冒着瞎掉天眼的代价下,成功封印玄鸟,换取了世间和平。

但经历这一役,仙界失去了一种能量,导致仙人们不能够再度飞行,也才有了飞船的横行。

这里解释下玄鸟究竟是什么?这种生物自古有之,而在剧情中出现的最早时间是杨戬小时候劈桃山拯救母亲的那会儿。那时候母亲灰飞烟灭了,玄鸟被释放出来了。

那一次的玄鸟大概在世间游荡了数十年,且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战乱。眼见于此,玉鼎真人也派遣弟子去平息战乱(这一点能在杨戬回忆的战场打斗中佐证),直到12年前安排杨戬及其妹妹去封印玄鸟后,世间才回归到短暂的和平。

那玄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成一种“欲望”,而封印玄鸟则是“压抑欲望”的操作。

玄鸟遨游引起战乱的原因就在于,世人有了争名夺利的想法,虽然压抑欲望能换取和平,但此和平只是短暂的---在这里我们得有个基础常识:无数影视和文学作品都告诉我们,欲望是压抑不住的。鉴于此,也才有了玄鸟在被封印华山的12年内,不断涌动,也不断积累强大的冲破封印的能量。

那为啥封印玄鸟后就不能飞行呢?

这就是一种设定,类似于《海贼王》的恶魔果实使用者为啥就得是不能游泳?为啥不是不能走路?

在《杨戬》的世界观中,玄鸟释放的某种能量就是仙人飞行的必须,而在封印华山之后,这种能量也不是彻底消失了,而是被玉鼎真人引导去金霞洞,再接着也才有了金霞洞如今的繁华和在仙界的地位。

那是什么地位?编剧没有明说,但通过四天王得听令玉鼎真人,以及整部剧下来玉鼎真人又是最强反派可以猜测到,他已经接近于众神之长的地位了。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仙人飞行需要某种能量---这种能量源于玄鸟---玄鸟被封印后能量被金霞洞吸收---玉鼎真人靠这种能量确立了地位,且帮助世间获得短暂和平。

如上是《杨戬》的世界观设定,到这里还不能断定玉鼎真人的好坏,此时的他更像是一名英雄,在帮助拯救世界和平之后顺便收获了无上荣誉。

但我们都知道“屠龙勇士变恶龙”的故事,在一般的爆米花电影中,平庸的制作人可能会让玉鼎真人走上贪婪力量的道路,单吃玄鸟还不够,还在背后设局想要吃掉全世界的灵气。

不过这回的追光编剧没有跟风,他们对复杂的人性发起了进攻,塑造了一个没有明确正反派的世界,恶不是单纯的恶,各方只是坚守的“正义”不同罢了。

那玉鼎真人的正义是什么呢?那当然是“能维持世间多一刻的和平,就多一刻”,所以也才有了他和杨戬对话时说的那一句话“世间不能再乱了,就算是错,也要错到底”。当然,你要说玉鼎真人没有自私成分,不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

但注意了,当保护自私刚好能和捍卫正义同步的时候,那当事人就更是能理所应当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同时也能够说服一大帮人助力对这场正义(自私)的保护。

也正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正义凛然的四天王们会心甘情愿帮助玉鼎真人,也才能够看到哪怕玉鼎真人萌生过自责(随着玄鸟力量不断壮大世间又开始重回纷乱,玉鼎真人一度质疑过自己的做法),但很快又能恢复到对自我计划的坚定执行的现象---这一切都是因为,这是能被扣上“正义”帽子的。

如上世界观和人物动机设定,可是说是对真实世界复杂的一种呈现。

绝对恶的人不可能得到众人的支持,也不可能持续多少时间。真正能够持续的争吵都是理念的分歧,各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正义坚持,哪怕那些不爱动脑子,喜欢随便给对方扣帽子的人也都不是坏蛋,他们只是用不理性不讲逻辑的方式去捍卫自己的正义而已。

说完玉鼎真人及众天王的动机,以及坚持的正义。接着就聊聊其他角色。

粗略来说,《杨戬》里的势力可分为四派。一派是玉鼎真人代表的当权者,一派是杨戬为首的中立者(可能用“中立”不太恰当,但我词穷想不到合适的),一派是以巫山神女和申公豹组成的革命者,以及沉香所代表的救母派。

在这其中,理念直接和玉鼎真人对冲的是革命派。神女和申公豹是想利用沉香和宝莲灯去劈开华山封印,让玄鸟能够继续在世间遨游。

为啥玄鸟的释放能代表正义呢?它们不是引发动荡的元凶吗?

因为如前文所说玄鸟象征的是“欲望”,欲望是不可能被彻底消除且压抑不住的,用外部力量去封印也只是带来虚假的繁荣,真正的“一劳永逸”方式是学会与欲望共存,正视欲望,承认欲望是所有行为的底色,且在此之上通过各方博弈来优胜劣汰,最终建立起属于人类的新秩序,一个能和欲望共存的新秩序。

类似的道理其实胡适老先生就曾说过,也就是那番:“一个肮脏的社会如果人人讲规则,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道德也会自然回归”。而如果再将时间往前推移,我们在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描述:“每个人都只是出于对自利(欲望)的追逐,但当每个人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无形的手引导他们去达成另一个目标,从而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玄鸟也有着一系列的正义名字:创新创造、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等等。也才会有神女在剧情强调自己是在“还世间于生生不息”。

说到这里,其实金霞洞也可以指代现实中的那些企业寡头,比如诺基亚,他们在移动电话打破固话等一系列传统沟通方式的时候,凭借对功能机的推进让大众享受到便捷,也让自己确立了寡头位置,同时也依仗对专利和渠道的把控,限制新的创新者的进入,让我们只能在功能机时代缓慢前行。

但创新是不可能被彻底压抑的,于是后面我们看到了乔布斯带来的苹果手机的颠覆,自此拉开了智能手机的竞争序幕。当然,本来诺基亚是有实力和资本追赶的,但碍于路径依赖的“创新者窘境”,这家封闭的巨头,也就彻底退出了手机行业。

《杨戬》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创新---守旧---再到创新”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杨氏家族“跳山---劈山---跳山---再劈山”的恶趣味喜剧,也不是所谓的的消极,杨戬在12年前的封山这是在不知情情况下的被命令,而12年后知情的他就走上了英勇之路,且故事定格在杨戬方胜利且玄鸟被释放的画面,也一定程度传递出了“宿命被打破,世间终得生生不息”的观点。

再来说说申公豹,有不少影评人说他只是工具人,没有清晰的行为动机。

我想说的是这种解读压根就没看懂申公豹。

此人在前期剧情中是一副颓废模样,且他和沉香叙说帮助原因的时候也只交代了“职场上被歧视”:说自己空有一身实力,但最后却被派遣去“看门口”,算是一种大将军被降格成门卫保安的怀才不遇了。

如果你们真将申公豹的这番交代信以为真,那确实很难支撑起后面舍身拯救沉香的行为,毕竟说到底申公豹都只是一个自私之人,在危机关头应该做出“出卖沉香”才是正确的选择。

但抱歉,唯利是图不是申公豹的底色,他这样交代也只是为了骗沉香,因为他不可能将真相告诉沉香,不可能直接说我要利用你去劈华山释放玄鸟引发灾难,然后你的妈妈我表示抱歉,那是拯救不回来了。

如果没有了“拯救母亲”的动力,沉香就不可能一路坚持下去,也就没有了宝莲灯重新组合并大显神威的一系列故事,所以申公豹和神女在前期都一直欺骗着沉香,直到最后被杨戬戳穿阴谋后,神女才不得不交代真正的目的。

申公豹在剧中的形象一直都是颓废的,但他的这种颓不是“堕落”的颓,而是郁郁不得志,是胸中的某种理想不能被实现的忧虑,是一种为国为民的忧愁。而事实上申公豹的动机其实在他对战增长天王的时候就借一句话道出了:“华山下的那群玄鸟,是时候被放出来了”。

所以我说他和神女是一派的,也正因此,在这角色身上就会存有一种苍凉的底色,而他也才会拼尽全力,以及用自己的生命来让沉香继续走下去。

还有,如果你们真能读懂申公豹的这份背负,那也应该理解他在后期为什么必须死。

因为死亡是影视作品中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方法,那让他在成功保护沉香逃离以及交代自己的目的之后死亡,这绝不是工具人式的退场,而是合情合理的安排,能将苍凉感拉升到另一个高度。

当然,申公豹的死不是玉鼎真人下的狠手,而是与他同一派的神女所为,而这个设置也成为了不少影评人批判的槽点---觉得很荒谬,为什么要杀自己人?这还不是用完即弃?

前面我已经交代了申公豹死亡的价值,那他的死就不是“工具式”的,问题就在于“究竟被谁杀死”。

那为什么制作人不安排玉鼎真人将他杀害呢?为什么要用神女呢?

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进一步加强玉鼎真人的正义感,毕竟他不是穷凶极恶,他也只是在捍卫自我认定的正义而已,所以出手时会点到即止。

另一个则是给接下来杨戬戳穿神女留下伏笔,让他在看到申公豹致命伤痕的时候能联想起二师弟的伤口,从而有了幕后黑手的猜疑。

事实上这样的悬疑设定是很成功的,它能够一直吊着观众胃口,并期待更多真相的揭露,而不会让我们的脑袋沉闷下来,不会走回那种只要看了个开头就能将所有人物的动机都明白透彻的爆米花爽路。

在此之后这种悬疑感被不断增强,且在杨戬戳穿神女之后抵达最高峰,此时的观众会有一个强烈想法:难道神女不是和申公豹一派的?她还有另外的阴谋目的?她才是真正的大BOSS?

但可惜的是,剧情最后还是泄了一口气,制作组在安排神女逃走之后,就让她在华山遭遇了玉鼎真人的截击,而同一时间杨戬也赶到了现场,且在面对玉鼎真人拼尽全力,甚至连瑰宝八卦图都使用上后,杨戬心中的所有疑问也就都得到了回答:神女说的全是真的,玉鼎真人才是终极坏蛋,玄鸟必须释放。

我们必须承认制作人在“神女线”最后的处理是有点仓促的,也只能被理解成“神女在执行阴谋的过程中突逢终极BOSS,计划被打断,进入最终章”。

但这种仓促于我看来并不代表粪,它只是有点遗憾,毕竟在这一番仓促安排后,主角杨戬的思想转变方式(终极BOSS自我暴雷)是可以接受且顺畅的。毕竟那时候的杨戬可是和沉香一同进入华山身处,且身上还带着宝莲灯,玉鼎真人也就有了下死手的必要性了。

我们再来看沉香这个角色的人设和经历的合理性。

他是杨戬妹妹的儿子,也是杨戬在12年前送上金霞洞的。在此之后的12年间,沉香并无被传授任何技艺,有的也只是来自师傅(杨戬的二师弟)的打骂。

这样的设定合理吗?那当然合理。

沉香师傅是玉鼎真人的弟子,也是和四天王一样站在玉鼎真人这边的,那他自然知道沉香是劈山(摧毁现有格局)的关键人物,也就自然不会授予他一切的技艺,甚至会对他有点儿敌视。至于打骂,我们从杨戬口中也知道了他的性格本身就暴躁无比,有打有骂也是正常的。

也或者说,这是玉鼎真人的特地安排,毕竟沉香可是未来会推翻自己统治的人嘛,安排他被打着成长,也可以进一步凸显玉鼎真人自利的一面。

同时沉香的这番痛苦成长履历,也能成为他后来变得狼子野心的铺垫。因为从小开始就没有受过爱,且自己的最爱(妈妈)又被困在山下,那他自然有了不惜一切代价(杀害师傅以及对一切阻拦自己的人下狠手)实行救母的合理性。

说到沉香的师傅被杀害,我们在最后也清楚知道这是神女留下的致命伤害。那她为什么就得下狠手呢?除了在夺取万物如意盏时的意外造成之外,还能起到“断绝沉香后路”的作用,让沉香成为金霞洞叛徒,只能一门心思去劈华山。

另外还有不少影评人批判“沉香在最后的人设转变太突然,只是一首歌时间就从对杨戬出手走向和好”。

我只想说,能有这样看法的影评人根本就没读懂沉香。这孩子如今只剩下一个生存目的(拯救母亲),那自然一切能够帮助自己的因素他都会带着警觉去尝试接纳。

注意了,看待万物别只懂得用二极管思维,沉香除了绝对敌对和绝对友好之外,也可以有尝试合作的状态。作为一名影评人,我们首要是诚实,沉香的转变除了一首歌之外,还包括上杨戬将能够激发宝莲灯威力的手绳也一同归还给了沉香,并缓缓跟他说了手绳的来历,表达了自己对沉香妈妈的念想。

不仅如此,在之前的接近2小时的剧情中,杨戬还曾多次帮助过沉香,第一次在赌场外帮忙解困可以说是意外,但第二次帮助沉香从二天王中逃脱,这就是不争的事实了,沉香不是憨憨,他也会看在眼里。

所以至始至终,杨戬在沉香的眼里都没有太多恶意,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杨戬是沉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血脉至亲了。再加上杨戬在归还手绳后还承诺了要带他去华山寻找真相,而这个真相也是沉香在经历一系列动荡后想要搞清楚的,那他自然也就有了“尝试接纳杨戬”的合理性了。

什么鬼“一首歌就转变”,我看这些影评人在整整两个小时也就用了“一首歌的注意力”吧?

最后还有大男主杨戬,影评人喷得最狠的就是这句话:这是一个几乎没有成长的男主,简直就像是一个导游,作用就是为了带观众去遍历绚丽的美景,同时他的人设也似乎在抄袭《星际牛仔》中的斯派克。

要我说,别动不动就扯抄袭,致敬或者借鉴日漫神作,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关键点在于这种借鉴是多余的(纯粹为了蹭热度)?还是真有作用的?

我的答案自然是后者,前期将杨戬塑造成慵懒洒脱的角色,这一来能够彰显出杨戬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哪怕瞎掉了天眼也无惧面对一切磨难,问题只在于是不是有“积极的意愿”。

这种积极的意愿就来源于他在冒险过程中适逢的一个又一个“悬疑点”,从神女的委托,到沉香的身世,再到玄鸟的秘密等等,这些悬疑点一路刺激着杨戬探索的欲望,也一路牵引着观众的好奇心,让杨戬逐渐从懒散走向积极,且在最后玉鼎真人暴露真面目之后,完成彻底的蜕变,并呐喊出那句振奋人心的话语:“我们要保护的不是金霞洞,而是世间的生生不息”。

致敬斯派克,就是为了进一步凸显出杨戬的成长,且杨戬的成长是可以观察到的,当然,这需要一点注意力,这显然对于那些“只给了一首歌时间”的影评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杨戬》的剧情并不像前作《哪吒重生》般无脑的打喊到底,而是改成了悬疑,从开篇之处就留下了大量伏笔,而杨戬也从傻白甜男主变成了一个福尔摩斯,那请问你们在看侦探作品的时候,比如《名侦探柯南》,你们就一定要求柯南在剧初和剧末完成所谓的“心灵蜕变”那才算是对角色塑造的完满吗?是不是每场剧场版都得让柯南死个好友,患上心灵重创,然后通过帮助有类似经历的罪犯的破案,来完成对各方的救赎呢?

提出这样说法的影评人,我劝你们还是扣扣眼屎,悬疑故事的一大核心难道不是用悬疑点来狠狠地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让我们的思绪跟着编剧的安排来走吗?况且杨戬在剧情里头也确实有了明显的态度转变(成长)啊。

最后

可以说,这次的追光给我们讲了一个相对顺畅且有着创新性的《杨戬》故事,各方有着各方的背负,且能够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牵着观众去深入,没有片刻的冗余和沉闷。

当然,遗憾在于神女线的最后处理得有点儿仓促,以及剧情中确实存在一部分的工具人。对于前者来说哪怕是仓促,各方势力的目的和阴谋都能够被聚拢到华山下的玄鸟身上,并无缝接洽上了最后的大战;而对于工具人那部分,那就是指代杨戬的同船好友以及卖药贼等角色了,但要知道这些都是次要角色啊,并不会对主线起到重要影响啊,属于活跃下气氛的路人之类的。

当然,也不排除剧组在做铺垫,让他们在后续剧情中出现。

是的,这本该是一部被各方赞许(创新、勇敢尝试)的精品国漫,同时它的内核也是相当精彩的,尤其在最近几年来国内群众将外来文化视作“侵略”的舆论背景下,能有这样一部国漫上映并呐喊出“开放”态度的,就更是难能可贵的存在。

但却因为那些所谓的影评人的自大和迂腐,成为了一部“故弄玄虚”的作品,也间接劝退了大量有着潜在观影欲望的影迷。

或许中国电影的衰落不在于制作,而是两点:一个是审核;另一个则是拥有这样一群掌握话语权,嘴里说着中国需要有内涵的电影,但当真拍点有内涵有创新的电影后,又会因为自己没实力看懂,并跑去全网怒喷“烂作,故事稀碎”的所谓影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影评人   华山   目的   宝莲灯   沉香   神女   悬疑   封印   无能   动机   正义   真人   世间   剧情   欲望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