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在国外看病经历

2022年6月,我去家庭医生那里,想开些治疗疫苗后遗症的药。谁知,她让我拿着她的推荐信,去区医院,找医生Dr.某某。于是,我稀里糊涂被抽血,被叫到一旁填表,被一名护工带着,穿过几百米的曲折长廊,莫名其妙住了院。

我跟护工说:我可以让我女儿带些东西给我么?他说:当然可以。我带你去大门口等她。

于是,我打给女儿,让她赶紧把洗漱用品,科大讯飞翻译机,手机充电线都带过来。

进病房,就扎手指头,那也叫一个狠啊,鲜血直冒。护士看到我床头柜上有一张卫生纸(我刚刚擦桌子的),就示意我按住针眼。没药棉么,不用酒精消毒么?我一脸懵逼,赶紧谢了护士,趁她转身,偷偷掏出手帕纸止血。

后来发现,这个医院没有酒精药棉和棉签,只用质优小片卫生纸。吊水时,在手臂喷两下酒精,拔针时,用卫生纸按住。吃饭是免费,但没有一次性勺子,第一天我忘了带勺子,旁边老太太把她的一次性勺子借给我,示意我用过后再还给她。护士每天都给病人倒一种咖啡色的茶(类似中国的凉茶),但每人只发一个一次性塑料杯,每天重复用。我真是费解,因为我在超市看到,老外花钱都是不眨眼啊。后来细想,也许是他们的环保意识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吧,也许是他们的文化吧......真是搞不懂。

在国内我也有医院亲友,她们总抱怨病人太多,医患纷扰。我以为国外人少,医生护士肯定舒服。但眼见为实啊,她们的工作量,简直让我震惊。急诊部的医生,碰到救护车运下来的病人,要走出房间,把沉重的铁床推进屋,问诊后,再独自把铁床上的病人推出来。一天来回几十上百次,感觉医生不仅要动脑,更是体力活。而医生在中欧,没红包,工资也不高,一个疫情,很多医生都跑向西欧了。住院部的护士和护工,就更辛苦了。八小时满负荷运转。除了给病人发药扎针,还要给老人换纸尿裤倒导尿袋,一天三餐,要把每个病人的饭菜送到床头,中午那顿不是面包,病人吃完后,护士还要把碗碟端走......女护士大多数都有烟瘾,隔一阵,她们就会在一个楼梯口吞云吐雾。

老祖宗说得对: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让护士照顾了!我住院期间,亲眼目睹几位老人的最后时光,运气好的,善良的护士会擦屎倒尿,喂饭送汤。如果碰到不好的护士值班,你再呼求再咳嗽,也没医护人员过来。早上发现你不呼吸了,就把床单一卷,打几个死结,手上套一个有你姓名的白牌子,身上放一个白牌子。过五六个小时,就有护工推一个铁皮车,把尸体抬上,再盖一个铁皮盖。估计就送去火化了。护士把死者的用具放进黑垃圾袋中,通知家属过来拿。没人来拿的,就被护工扔到垃圾车里。从此,一个生命了无声息了。

每次看到这些,我就体会到,东方的文化还是高明的,更符合人性。凭什么不让子女来照顾自己的父母,而把最后的时光,把端屎把尿的重活推给医院?凭什么不让病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是让护工推着铁床,推着轮椅,把病人送去检查?而病人呢,吃完就往床上一躺,连碗碟都不送到门口的餐车上。真是搞不懂!

每个人,每个民族,做任何事,都有渊源流长的文化和无以言状的理由,除了尊重,再呵呵一笑吧!

有一天早上,我被轰轰声惊醒,看到一架绿色飞机从我窗前飞过。完了完了,是俄乌大战打过来了吗?旁边老太太让我拿出翻译机,平静地告诉我:飞机把病人运到医院里。

啊?以前听说游客在马耳他遇到心肌梗塞,飞机把他从景点运到医院,出院时收费低到超出想象。但,这是中欧啊,不是发达国家啊,而且,布达佩斯有二十三个区,一个区医院,就可以有停机坪......以人为本,不拘形式!也许,这就是西方的文化吧......

在医院久了,发现每到一处,都有人停下来跟我打招呼,再看看或摸摸我手上的科大讯飞翻译机......他们会惊叹:真是神奇的宝贝!真让人震撼啊,好厉害!他们会拿着翻译机自拍,发到脸书上,再网查这个iFLYTEK到底是何方神圣。病房里的老太太会摸着我的手,做出亲吻的姿势,让我把翻译机拿到她们嘴边,跟我诉说家长里短.......我一只病鸭子,在一群病白鹅面前,也是苦中作乐其乐融融。

有一次,一个专家级医生到我病房,我连忙打开翻译机,用中文问了一些问题,比如:请问我的白细胞,糖化血糖,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吗?为什么让我做胃镜肠镜?我的甲状腺需要做造影么?估计翻译机翻译的匈语让他很满意,他很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问我:怎样能买到这种翻译机。它对医生很重要很重要!

有一次,护工要带我做CT,途中,护工告诉我:那里的医生很糟糕,你要小心!

我告诉护工:因为他们天天遭受辐射,我们应该原谅和理解他们!

等护工把我交给CT室医生时,他告诉CT室医生:她是中国人,有一台中国制造的,神奇的机器。所以,一切都会很OK。

后面的一切,确实超出想象的OK。CT室两位医生,还仔细端详了我的宝贝,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中国的,很高级!很高级!!

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突然那么想家,那么自信,那么理解那一片土地,哪怕好的,哪怕不好的......

都说患难见真情,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我能慢慢融入,慢慢释怀,慢慢适应,都是我的科大讯飞翻译机的功劳。我会记住这份恩情,永远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中欧   药棉   翻译机   铁床   铁皮   勺子   卫生纸   老太太   酒精   护士   病人   飞机   医生   妈妈   医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