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马思纯的“疯狂”,王俊凯的“颓废”,李玉的“生猛”

国产电影中,文艺片里能玩出一股“生猛”劲儿的女导演,也就是李玉了。

最近《断·桥》上映,是李玉继《观音山》之后又一部充满着灰色躁动青春的文艺片。

你可以说它是以犯罪片作为载体的文艺片,也可以说它是充满了浓郁文艺色彩的犯罪片。

口碑好坏参半,强大的阵容与制作团队的努力,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仍可以感觉到,这部电影中有种生猛的力量,马思纯饰演的闻晓雨,逐步表现出一种“疯狂”感,王俊凯则演出了一种“颓废”的气息,范伟老师的演技依然无可挑剔。

大桥倒塌,尸骨重见,阴雨连绵,随着这样阴沉而猛烈的开头,在读研究生闻晓雨平静的生活骤然撕开了一道裂口。

1、闻晓雨的复仇,马思纯演出了“疯狂”的劲头

8年了,闻晓雨至今不能原谅父亲闻亮。她原本敬重的父亲,居然为了一个女人,抛妻弃女私奔了,多年来音讯全无。

母亲随后改嫁。闻亮的朋友朱方正收养了闻晓雨,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资助她读书深造。

没想到,一场大桥倒塌的事故,向闻晓雨揭开了陈年的秘密。

面对那一具残骸,闻晓雨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就是她的父亲,她声嘶力竭地喊道,我爸不是这样子的。

那场迟来的葬礼上,朱方正致辞沉重悼念昔日好友闻亮。

有个奇怪的男孩来找闻晓雨,说有事情要告诉她,看到朱方正走来,话还没说就跑掉了。

这个男孩就是孟超,8年前他在工地目睹了闻亮与朱方正、菊怀义争执,第二天闻亮就不见了,朱方正对外声称闻亮私奔了。

闻晓雨听到这些,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震惊的状态。她多年来信任的朱叔叔,背后居然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随着菊怀义、甘小漾的相继死亡,闻晓雨逐渐看清了朱方正的真面目,也拿到了他杀害父亲的罪证。

然而,闻晓雨却没有把证据交给警方,这个一向文静乖巧的女孩,这次剑走偏锋了。

此时的闻晓雨已然有点疯狂了。从发现父亲尸骸,到确认朱方正是凶手,闻晓雨的精神始终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

从震惊、难以置信,到愤怒、仇恨,闻晓雨做了一个让很多观众都觉得迷惑不解的决定——自己动手,复仇。

朱方正生日那天,打电话叫闻晓雨过去。闻晓雨单独去见养父,为他买了生日蛋糕。饭桌上的闻晓雨,表现得有点神经质,又像喝醉了酒一样,带着一种疯狂劲儿。

被仇恨攫取的闻晓雨,做出了疯狂的举动,但她哪里是朱方正的对手,反而落到了朱方正手里。

马思纯在影片中,演出了一个少女忽然遭遇打击时那种失控感,有点儿阴郁,有点儿神经质,到最后已然变得失去理智几近于疯狂。

她故作冷静,却隐约透露出压抑不住的内心恐慌,贸然出手伤人,却又不够凌厉决绝,她把闻晓雨那种应激状态下的疯狂劲儿表现了出来。

这种神经质又疯狂的状态中,还包含着一种矛盾与犹疑在里面,那是闻晓雨在面对养父时,既痛恨不已但仍存有感情的复杂心绪。

2、孟超的逃亡与救赎,王俊凯演出了“颓废”的气息

孟超是个身负命案、流浪至此的穷小子。

8年前,他打死了欺负姐姐的村霸,一路逃亡到这个城市。

用的是假名,没有身份证,他只能留在工地上干体力活。

无意中看到工地领导争执的画面,当时对他来说也没啥意义,却在8年后,大桥倒塌露出遗骸,才让他看明白,这事情非同寻常。

不知是出于一种来自逃亡者的正义感,还是纯粹属于多管闲事,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诉了闻晓雨。

起初,闻晓雨要报警,要他出面作证,他拼命挣脱,说出了自己在逃的事实。

后来,孟超发现,闻晓雨似乎要走上一条跟当年他类似的道路。

闻晓雨有点像他的姐姐。他的姐姐爱读诗,把海子的诗歌抄在笔记本上,孟超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喜欢诗,但姐姐却是他年少生活中最温暖最坚实的支撑。

但后来这个温暖的支撑被打碎了,他杀了那个村霸,姐姐去世,他逃亡。

如今,他在闻晓雨身上既看到了姐姐,又看到了当年的那个自己。

他不想让闻晓雨走他曾经走过的路,所以他试图阻止闻晓雨,提出要把优盘交给警察。

后来闻晓雨只身犯险,差点殒命,在关键时刻,孟超打电话给朱方正,用自己的命换了闻晓雨的命。

是什么让孟超决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闻晓雨的呢?

黑夜给我,黎明给你。

多年前孟超想要守护的人,他没能守护得住,如今他再次站在了这个关节点上,这一次,他想守护住她。

孟超在闻晓雨身上寄托了多重的情感,她既代表了当年他要守护的人,以及当年那个犯下大错一路逃亡的自己,也是如今在心里偷偷喜欢的女孩。

黑夜总是要有人来承担,那么就让他来承担,让闻晓雨可以在白天好好活下去。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走在路上,大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孟超喝醉酒时反复吟诵的海子的诗,成了他命运的写照,他把自己活成了黑夜,把安慰给了闻晓雨。

这是他逃亡生涯的结束,也是他用生命换来的救赎。

王俊凯的表演虽还带点儿生涩感,但他自毁形象式的装扮,也的确演出了孟超的“颓废”。

隐姓埋名地活着,在废弃房子中间为自己搭建起的凌乱住所,身上的衣服是馊的,脸上随时都是脏兮兮的,一个颓废男孩的形象,就这么立住了。

就像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中也演一个脏兮兮的男孩,王俊凯这次也不惜自毁形象,好像这种少年成名的偶像,要证明自己的演技,都得先把自己变成一个“脏小孩”,从此扔掉偶像包袱,这才步入磨演技拼实力的进阶阶段。

肉眼可见,王俊凯这次进步还是很大的,“颓废”得很成功。

3、导演李玉——文艺片里的“生猛”劲儿

从《观音山》,到《万物生长》,再到《断·桥》,灰色而炙热的青春,是李玉的电影里始终绕不开的一个主题色调。

李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导演,她擅长在这些文艺片里驾驭“青春”的题材,它是炙热的,生猛的,带着些许破碎感,混乱,迷恸,冲撞,寻找与救赎。

所以李玉的文艺片里常常带着一种“生猛”感,或许那就是源自于青春的某种特质。

这部《断·桥》里,亦是如此。李玉,依然向观众展现了一部带着“生猛”劲儿的文艺片。

这股“生猛”劲儿不但体现为影片的气质,而且表现在人物及剧情当中。

痛恨了8年的父亲,突然变成了一具恐怖的尸骸,出现在闻晓雨的面前。

这种冲击感,对这位少女产生了难以承受又不可磨灭的影响,就像一记闷雷炸响在她青春的天空里,从此她的世界就陷入了无尽的迷雾、阴雨与阴霾里。

后来亲眼看到养父朱方正用混凝土灌注,活埋生父闻亮的视频时,闻晓雨被这极具冲击力的一记炸雷,给炸懵了。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惊惧与难以置信,这样接二连三的刺激,是闻晓雨的青春里难以承受之重,所以她崩溃了,疯狂了,笨拙地,你甚至可以说她愚蠢地,直接冲撞向她曾经也当作亲人的凶手。

你可以感觉到这影片用力很猛,带着极强的情感冲击力,以及处于重重阴雨迷雾中的年轻人,那种失去控制的冲撞感,在影片中非常鲜明且有力度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李玉对于青春、对于文艺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与掌控力,在影片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股生猛劲儿,还体现在影片的叙事结构、推进节奏里,虽是犯罪片,但没有多少悬疑氛围,开场没多久就几乎直接暗示出了凶手,也没有玩反转之类的路数,其重心直接放在了表现置身其中的人物的反应,因此在情节的推进上,也是直接、迅猛,不拖泥带水。

《断·桥》目前豆瓣评分6.3分,口碑方面也是褒贬不一,偏爱李玉风格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仍是不喜欢。不少观众纷纷表示,不理解闻晓雨手上拿着优盘,还要去自己杀人的行为。

或许可以理解为,她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吧。

这恰好也说明了,影片中没有铺排好人物行为的逻辑,包括情感逻辑,以及叙事逻辑。如果多花些篇幅,把这个行为逻辑给呈现清楚了,或许评论区就不会那么多观众纷纷表示疑惑了吧。

虽然导演李玉后来在社交媒体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补充解释,但是这本应是影片本身就应该解决的问题,事后补充解释恰恰也反映了影片的不足之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猫飞电影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生猛   文艺片   颓废   疯狂   养父   大桥   神经质   劲儿   逻辑   黑夜   演出   父亲   姐姐   影片   青春   王俊凯   李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