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国家博物馆落成,一个绞刑架引发讨论,中央批示:编为0001号

195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毛主席特批在北京建一批建筑,中央革命博物馆就是十大建筑之一。

这年8月,中央革命博物馆正式竣工,开始对外征集红色文物,就在这时,有个绞刑架出现在大家面前。

经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确认,这个绞刑架居然是当年李大钊先生从容就义时的绞刑架,一时间,大家都再次对李大钊致以深切的缅怀之情。

为了李大钊先生对中国革命做的贡献,中央特批把这个绞刑架作为0001号文物,对全世界展出。

那么,这么大绞刑架,几十年间到底是被谁收藏了呢?为什么会突然面世。

李大钊先生和毛主席的师生情

说起李大钊,必然有陈独秀,1916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常常看到的一本杂志《新青年》的主编,正是这两位鼎鼎大名的人物。

当时毛泽东的导师杨昌济和陈独秀颇为熟悉,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多次给《新青年》投稿,毛泽东十分希望可以亲眼看到这两位导师。

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经过杨昌济的辅导,毛泽东决定留在中国,让同学们出国留学,他探索自己国家的问题。

后来经过导师的推荐,他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月薪八块钱。

本来对读书痴迷的毛泽东,看到北大图书馆这么多的好书,简直爱不释手,整夜秉烛夜读,这一幕被李大钊发现了。

原来,李大钊就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他常常在下班后看到一个青年在一角默默地看书,而且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李大钊对这个年轻人十分敬佩,别说他的学生,就是所有北大学生,也不见得有这样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李大钊主动上前打招呼才得知,原来这个湖南青年就是“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啊。毛泽东看到李大钊也十分激动,原来李大钊就是自己的领导。

那一晚,李大钊也没有回家,和毛泽东在图书馆越聊越投机,甚至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学生,李大钊认为,毛泽东虽然不是北大学生,但他的思想和热爱读书的精神,不比任何人差。

正是对毛泽东的这种敬佩和信任,李大钊给毛泽东介绍了一大批的北大著名导师,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邵飘萍,鲁迅等。

图 | 青年毛泽东

不仅如此,李大钊还特地给毛泽东办了听课证,允许他在北大打工期间,去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旁听。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专门去拜访这些名人,除了当时正在闭门创作的鲁迅,毛泽东基本上都深入和老师交谈过。

陈独秀第一次见毛泽东时惊叹不已:“原来你就是毛润之,你的文章写得真的太好了。”

从此以后,李大钊多次带着毛泽东参加各种活动,不管是上街游行还是话剧表演,毛泽东和北大学生真切地融合到一起。

而真正让李大钊看中的,实际上是毛泽东的学习精神,李大钊认为,毛泽东对知识的理解十分迅速,刚来北大,毛泽东对俄国十月革命一知半解,不到半年的时间,毛泽东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了。

1919年夏,毛泽东因为母亲病重不得不离开北京,临走前毛泽东又和李大钊进行了一次长谈,毛泽东问李大钊陈独秀二位导师:“新文化运动主张创新,是不是就摈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李大钊笑着说:“并不是,我们摈弃旧思想,并不是摈弃旧文化。”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生的影响。

陈独秀和李大钊

等到毛泽东再次返回北大的时候,李大钊和陈独秀已经开始计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创建中国共产党。

从容就义,年仅38

1920年夏,一辆带篷的骡车自北京朝阳门缓缓驶出。车上坐着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操着北方口音,从容应对一路盘问,车内的人则一声不吭。

车里坐的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当时陈独秀在北京遭到通缉,李大钊设法让陈独秀秘密从天津到上海。

毛泽东得知后,曾专门到上海看望陈独秀,陈独秀不仅在上海重新开始《新青年》的发行,而且已经把建党工作提上日程。

陈独秀告诉毛泽东,我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已经翻译出来了,毛泽东读完后喜出望外,正所谓陈独秀李大钊,一南一北,相约建党。

毛泽东在湖南积极开始吸收党员的工作,这一切都十分的顺利,也都十分的危险,在湖南搞革命那段时间,毛泽东一直关心着北京李大钊的安危。

毛泽东虽然不是李大钊在北大的学生,但在李大钊的心中,毛泽东算是最特殊的学生,他经常给毛泽东写信,还给他寄书,让他在湖南做好建党工作。

对于青年毛泽东来说,李大钊的这些对他的关心,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图 |1920年,青年毛泽东(左四)在北京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连同留在北京的60多个工作人员全部被军阀逮捕,此前李大钊在北京多次被通缉,毛泽东和陈独秀得到消息后,已经迟了。

4月28日,李大钊和20多位革命人士被判处死刑,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刑台,慷慨赴义,当年李大钊仅仅38岁。

得知噩耗,毛泽东悲痛欲绝。

李大钊先生就义的地点是北京的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同时被处刑的20人中,李大钊是第一个走上绞刑台的。

在第二天的《晨报》上这样刊登着:

计自二时到五时,20人出行完毕,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先生。李神色未变,从容就义。

实际上,在李大钊被通缉的那几年,他是完全有机会离开北京的,他完全可以去找陈独秀,或者去找毛泽东都可以。

但他没有,他之所以选择留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告诉全国革命者,只有革命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

在他的办公室,仍然是那两句铿锵有力的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生前曾撰有一篇短文《牺牲》: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牺牲三个月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踏上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

绞刑架去了哪里?

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

1949年初,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经过20多年革命历程,新中国成立在即,毛主席再次来到北京感慨万千。

在清华园时,毛主席深情地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北京吃了不少苦头。”

毛主席说的就是1919年他在北京大学打工的事情,到现在整整30年。

沉思一会,毛主席突然说道:“我在北平遇到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先生,他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毛主席的这句话无疑是对李大钊先生最大的肯定。

然而李大钊先生牺牲,这个沾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绞刑架去了哪里了呢?

北平解放后,北平军管会接管文化系统的负责人王治秋就和中央反映过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到当年的绞刑架。

毛主席对此事也高度关注,但是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绞刑架还在吗?当年的绞刑架是木制的,被北京市民当成木柴烧了也极有可能。

但王治秋先生认为一定还在,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当时北京很多知识分子都极其崇拜和敬重李大钊先生,所以一定会有人偷偷藏起来这个重要的东西。

果然,到了1959年,李大钊先生就义时候的绞刑架果然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胡乔木都说:“这个绞刑架让我一辈子忘不了,像刀子一样刻在我的脑子里。”

那么,在寻找绞刑架的过程中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呢?这还要从中国革命博物馆说起。

国家博物馆建成,寻找绞刑架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已经规划建设一座新的博物馆。

在此前,中国就有国立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在喜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从1958年动工到1959年,前后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这是北京当时十大建筑之一,展出了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文物精华。

同时,在陈列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开创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落成前,中央已经有了规划,在博物馆展出什么文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我国出土的著名文物数不胜数。

光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文物就有上百件,包括战国时期的铁器,还有汉代的马车,三国的绘画等等。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近代的革命文物。

按照中央指示,近代文物要收藏我国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和现代历史文物,向全世界宣传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以及向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思想。

但到底什么样的文物最为珍贵呢?

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后,中央向全国征集文物,当时博物馆提出三个要求:

第一,和老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的文物,不限于使用过的物品,或者留下的手稿等。

第二,革命烈士留下的遗书,或者生前写过的日记或者给家人写过的家书等。

第三,革命战争年代发行过的极其珍贵的报纸,记录重大事件的珍贵文献等。

征集活动开始后,有大量的珍贵文物面世,其中有20年代的报纸,还有各种手稿,以及当年的重要资料等。

其中的重要实物有革命前辈用过的马鞭,还有长征时期的行军锅等。

经过博物馆的专业人士的鉴定,这些文物都符合条件,都是极其珍贵的,但是文物要按顺序编号,这0001号选哪个都不太好。

按照此前规定,0001号必须是极其珍贵的文物,同时还要对中国革命有巨大的启示和纪念作用。

就在工作人员都绞尽脑汁的时候,王治秋先生拿出了他找到的一个绞刑架,打算作为文物展出。

革命年代,在绞刑架上牺牲的烈士有很多,但是王治秋告诉大家,这个绞刑架是李大钊先生牺牲时军阀用的。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批示马上派文物专家调查,如果这个真的是李大钊先生牺牲时的绞刑架,那就是顶级文物,必须编为0001号。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家认定,这个绞刑架就是30年前那个绞刑架。

顿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绞刑架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似乎李大钊先生就在眼前一样。

最后博物馆把这件事如实上报,中央领导人认为,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革命先驱,是把生命献给国家的爱国义士。

所以,把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绞刑架编为0001号,同时,这个绞刑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这么重要的文物,王治秋先生是怎么找的呢?由于时间漫长,说法不一。

据王治秋先生说,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一直在寻找这个绞刑架,他借了一辆自行车,从东城骑到西城,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找到。

最后在德胜门外的一个草丛里发现了绞刑架的踪影,据说当时绞刑架在原国民党第二监狱里,王治秋先生发现时,这个绞刑架已经被拆散。

王治秋先生知道这个绞刑架意义重大,他暗中把绞刑架保护了起来,直到1959年,他才组装起来。

王治秋说:“李大钊先生牺牲的时候毫无惧色,第一个走向绞刑架,那年他不足38岁啊。”

20年后,王治秋费尽周折,是他的坚持,才终于找到这个著名的文物。

消息传出后,从全国各地都开始送来各种有关烈士的文物,其中有一件,也得到了中央的关注。

那就是一口铡刀。

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有人说,当年刘胡兰牺牲时的铡刀还在,工作人员马上赶赴山西文水县。

1947年1月12日,16岁的山西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组织群众和军阀作斗争,最后被军阀用老百姓家里的铡刀无情杀害了。

当年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八个大字。

在以前铡刀是用来给牲口切草的,军阀居然这样凶狠。刘胡兰牺牲后,村民将刘胡兰厚葬,可是那个铡刀谁也不愿意拿回去,就藏在了麦秸地里。

如今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后,村民掩面而泣,他们说:“刘胡兰终于成了女英雄了。”

最后,这口铡刀终于被找到,成为了革命博物馆里极其引人注目的高级文物。

后记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百年奋斗历程,在这百年征程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伟大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李大钊,他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脊梁。

我们当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一定不要辜负这大好盛世,一定要有一番作为。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让社会变得更好,让国家变得更强。

如今,每每走进现在的国家博物馆,看到这个珍贵的绞刑架,就会想起来李大钊先生,也不免轻轻说一句:您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正风华正茂,一往无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绞刑架   新文化运动   历史博物馆   北平   中国共产党   铡刀   中央   军阀   湖南   北京   文物   博物馆   北大   牺牲   国家博物馆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