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父蜗居危房,6个儿子都住洋楼却不管不问,老人未来何去何从

92岁的刘德顺老人家住湖南娄底,一生养育6个儿子,膝下子孙成群,本应安享晚年,拥有幸福生活,可最近两年老人却孤单一人无依无靠,居住在墙壁开裂、屋顶漏雨的危房,平日的饮食起居只能依靠自己年迈的双手和不灵便的腿脚,老人的儿子们都在附近盖起了小洋楼,可他们又为何让9旬的老父亲独居危房不管不问,这个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刘德顺

老人被赶到危房

刘德顺老人居住的房屋墙壁歪斜,墙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裂缝,窗户和门也都是用纸板和熟料薄膜进行的封堵,给人的感觉随时都可能倒塌,可就是这样的环境,老人已经在居住了将近一年。

老人居住的房子

刘德顺老人今年92岁,头发稀疏花白、牙齿稀松,走路已经不太利索,早就需要晚辈们照顾生活起居,可现如今仍然独自居住在四处漏风的危房,明明养育了6个儿子,又都住在附近,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过问,老人晚年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小儿子刘远达

老大、老二和老四将矛头指向老三

刘远达是刘德顺最小的儿子,他表示原本计划将这栋危房推倒重建,给老父亲居住,可重建过程却困难重重,建筑材料的运输需要经过旁边老大和老三家,没想到亲兄弟却给他设置了障碍,不让弟弟家的材料从他们家门前经过,房屋重建和修缮的事情也就一直被耽搁了。

为了搞清楚两兄弟为何阻碍弟弟建房,老六刘远达带着寻情记者来到老大刘志达的家中,两栋房子虽然近在咫尺,可外观上却差异很大,老大刘远达的房子一共有3层,装修豪华气派,老人的房子却岌岌可危,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大刘志达的房子

老六给老大打去电话,老大刘远达夫妻俩迅速赶回家中,大儿媳表示,11年前婆婆因病去世,去世前婆婆一直住在老大家中,衣食住行也都是老大一家在承担,已经尽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如今公公的赡养问题理应由其他几个儿子承担。

大儿媳透露,婆婆去世前将手上的金戒指送给了她,几个弟媳妇却坚称是她抢走了婆婆的财物,对此她也是无法证实自己的清白,非常委屈,想到自己悉心照顾婆婆,非但没有得到弟弟弟媳的感激,反而落个骗取钱财的骂名,如今她不敢再让公公住在她家。

二儿子刘丰达

老二刘丰达的房子建在老大刘远达的屋后,老四刘名达的家又建在了老二的屋后,三兄弟的房屋互相紧挨着,却没有老父亲的容身之地。

看到老父亲来到家中,几个儿子没有一句问候,甚至都没有拿正眼瞧一下。

老二透露,他身体不好,患病多年,动过好几次大手术,就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想到找父亲帮忙,可没曾想老父亲却置之不理,借钱要按高额利息计算,这件事情让他彻底寒了心。

老二坦言,兄弟六人中他和老四经济状况比较差,在父亲眼中也是最没用的,如果父亲以前能对所有儿子平等对待,一碗水端平,他们自然会去伺候老人,可父亲却偏心向着老三,将地皮和钱财都留给了老三,父亲的赡养问题也需要老三负责。

老四刘名达

老四刘明达说,老三一家长期在长沙务工,很少回家,父母在他家中住了20多年,帮助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六兄弟中父母对于老三的帮助最大,老三当年也做出承诺照顾父亲直至百年。

前年老三回到老家建起了洋房,没曾想却将父亲赶到隔壁的危房居住,不愿让老父亲住新房,老三的做法让其他几个兄弟非常气愤!

老三的辩解,老五的态度

老三刘天达

一行人来到老三集中,老三刘天达并不承认之前给父亲养老送终的口头协议,他坦言父亲之前因为无处居住在他家住了20多年,如今赡养的义务需要6兄弟共同承担。

老三和老六对质

老三表示自己是六兄弟中最孝顺的,对于这点老六却不认同,父亲在老三家住了多年同时帮忙老三操持家务带孩子,还把家中最多的地皮留给了老三,如今老三不愿意给父亲养老实在是说不过去。

老三坦言,之前与父亲签署赡养的协议,前提是父亲要与不赡养义务的老二和老四断绝父子关系,这种说法老六极其不认可,认为这是老三逃避赡养父亲的借口。

老六透露,兄弟六人的关系非常差,极不和睦,究其根源是早年分家时父亲划分地皮的方式十分不妥,没有公平公正地对待6个儿子,甚至到了老六成家时家中已无地可分,这让6兄弟间产生了间隙,矛盾越积越深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虽然其他兄弟都认为老三分到了最多的地皮,可是老三却感到十分委屈,他拥有如今的地皮都是和其他人置换得到的,并不是父亲的偏心得到的,只是其他几个兄弟眼红嫉妒才有了这种说法。

老五刘畅达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住在市区,有一栋4层楼的门面,他提出去父亲的老房子沟通,提及房子和老人的赡养问题,几兄弟都显得十分尴尬局促。

刘德顺的6个儿子都有舒适宽阔的住房,可6栋房子却没有老人的容身之地。

老五刘畅达

老五透露,他之前将父亲接到过自己家生活,可是市区的房子是楼梯房,父亲上下楼十分不方便,再加上父亲将4.5万的存款放在他那儿保存,这也引起了兄弟间的互相猜忌,他如今也很难独自处理好这个局面。

老人的遗嘱和愿望

老房旧址

刘德顺老人来到老房的旧址,看着已经坍塌的老房子,他提出住到这里来,其实看得出来老人的性格有点执拗,六个儿子都没有提出接他出危房,他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看儿子脸色行事。

周围的邻居都替老人感到不公,老人有6个儿子且家庭条件都不错,不应该让老人流落到危房居住,儿子们赡养父母天经地义,怎么能想怎样就怎样。

此时,老六拿出了一份遗嘱,遗嘱表明,老宅归老五老六共同拥有,可是这份遗嘱其他几兄弟并不知情,按照目前几兄弟的状况,一旦他们知情,是绝不会愿意共同修缮老宅,老六也清楚即使他一人出钱建房,其他兄弟也断然不会善罢甘休。

遗嘱

村委会介入调解

村委会调解

为了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刘家六兄弟第二天聚到了村委会,刘德顺老人表示希望能住到老大家中养老,老大出力,其他儿子出钱,可是大儿媳却不愿意。

为了先解决好老父亲的赡养问题,老六并未拿出遗嘱,他不愿给父亲的安置问题带来新的困难,只要父亲最后的时光能过得好点,他不愿与兄弟们再争抢利益。

刘家六兄弟,除了最小的老五老六都已经退休在家,老四是当地的五保户,因此村委会建议修缮老宅由五兄弟负责,六兄弟表示同意。

村委会起草协议;

在老宅清理出一块不少于40平米的地基建活动板房,建房所需费用1.5万由五兄弟承担,每人3000元,所需费用多退少补,考虑到老四家庭困难,无兄弟同意其不承担建房费用,采取六兄弟每10天一轮的方式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轮流照顾期间老人的一日三餐由照顾的子女承担,老人手中的4.5万存款有老五负责保管,若老人生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则所需费用从该存款中进行开支,不足部分由五兄弟平摊。

最终,六兄弟就父亲的养老问题达成一致,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终于有了保障,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后记

父母与子女之间所有的矛盾与和解都是爱的体现,当年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老人支撑这个家养育6个孩子并不容易,哪个儿子都是当初父亲努力的付出才换来健康的成长,纵使后来生活中积累了矛盾,也不能成为不赡养父母的理由。

孝顺的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不要与兄弟姐妹计算到底是谁付出得更多,一旦计算得失,对比条件,势必会伤父母的心,伤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孝顺父母不是做做样子,演给别人看的装腔作势,而是每日实实在在的真情付出,最好的孝道是让老人老有所养,心有所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危房   老人   蜗居   地皮   老父   个儿   儿媳   遗嘱   村委会   何去何从   婆婆   家中   父亲   多年   儿子   费用   父母   房子   兄弟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