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农民夫妻收养失明弃婴,后发现智力也有问题,依旧抚养35年

“好像有哭声?又有点像猫叫。”1987年5月的一天,新坝镇魏口村的村民樊士兆在赶集的路上,听到一声似乎是猫叫的声音。

樊士兆走到路边的草丛旁,扒开草堆,一个小蓝布包赫然出现在眼前。蓝布包里,包裹着一个小小的婴儿,已经奄奄一息了,哼唧的声音有气无力。

樊士兆吓了一跳,赶紧把孩子抱了起来,看看孩子身上有没有什么信息。他检查了一番,发现蓝布包的边上,塞了十元钱,还有一张字条:“孩子出生于1987年5月18日”。

樊士兆一看,孩子的脐带刚刚剪断,还是个男娃。那时候的中国,正值计划生育最严格的风口,虽然自己还没成家,可是以后万一媳妇生个女娃,那连个给自己送终摔盆的人都没有。

樊士兆存了点私心,将孩子抱回了家。孩子很乖很安静,起初樊士兆一家挺高兴,白白得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娃,这以后的日子,可就有保障了。

可谁承想,没过几天,他们发现这孩子好像有问题。眼睛有一只睁不开,而另一只却凸出来闭不上。于是,樊士兆一家人便带着婴儿去连云港的大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一出来,樊家人可傻了眼,这孩子先天性失明,也就是说,他们捡了一个盲人。他们把孩子带回家后,全家人陷入了死寂一般的沉默。

原本以为抱来的是个健康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居然是盲人。扔了吧,于心不忍,毕竟是条生命,不扔吧,又觉得婴儿是个累赘。本想着收养这个孩子为自己养老送终,可现在如果留下这个婴儿,不仅不能给他们养老送终,还会拖累他们以后的生活。

农民夫妇决定收养失明弃婴

樊士兆还没有成家,要是家里多了一个这样的孩子,还有哪个好女孩子敢嫁给他?就在樊士兆一家左右为难的时候,邻居范永珍听说了,便动了恻隐之心。

她来到樊士兆家里,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婴儿,她就想抱回去自己养。当她把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樊士兆一家半点犹豫都没有。正愁着这孩子送不出去,听到有人要养,全家人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千恩万谢地把孩子送给了范永珍。

范永珍回到家,把孩子交到了儿子樊继志的手里。其实,樊继志一家过得非常艰苦,不仅父母年迈多病,还有一个刚生下不久的小女儿。家里的房子又破又旧,没钱整修,全家好几张嘴,就只靠那几亩薄田维持生计。

弃婴的到来,让这个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可樊继志和妻子范益霞却没有任何抱怨和焦躁。他们很坦然,善良的夫妻,本着大人少吃一口,孩子就能活下来的朴素想法,将这个弃婴留在了身边。

他们给婴儿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樊小路”。这个稚嫩的婴儿,激起了夫妻二人本能的保护欲。养母范益霞没有奶水,她就抱着樊小路挨家挨户地给孩子讨奶喝。

村里人感慨着这对贫穷的夫妻能够收养弃婴,也都愿意帮助他们。几个月下来,小路吃得白白胖胖的,可范益霞,却瘦了一大圈。

随着孩子们渐渐地长大,家里的几亩薄田愈发不够全家人生活了,樊继志就跟妻子商量着,农闲的时候出去打零工赚钱。就这样,范益霞在家收拾家务带孩子,而樊继志出门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虽然日子仍旧清贫,可这一家人却充满了亲情与温馨。

悉心照料,夫妻将弃婴视如己出

日子静如流水般过着,在全家细心呵护下,小路快乐地生活着。夫妻二人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健康成长,欣慰不已,他们似乎已经有了盼头。

可是,苦难的生活却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一家人,随着小路越来越大,夫妻俩发现小路似乎有些问题。同龄的孩子已经会说会走了,可小路却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不仅如此,他连上厕所的欲望都不会表达,常常大小便失禁,好像智力一点都没有发育。

夫妻二人又带着孩子去了医院,经过诊断,医生说,小路不仅先天失明,还存在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的症状。樊继志和范益霞夫妇痛苦万分,他们的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

带着小路回家后,村民们也听说了小路的情况。很多人劝解范益霞:“你们养育了小路这么多年,也算对得起他了,现在孩子得了这样治不好的病,以后可是一辈子的拖累啊。如果你把小路送到儿童福利院,不仅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你们也可以松口气了。”

可是抚养小路这么多年,樊继志夫妻哪里舍得?看着小路稚嫩的小脸,夫妻二人的心都化了,他们想,就算再难,也要把孩子养大,小路已经成为了他们割舍不掉的亲人。

此时,樊继志和范益霞只有两个女儿,加上樊小路,尚可支撑。可过了两年,三女儿和小儿子也相继出生。家里的日子,就更加难以为继了。

就在这个时候,樊继志的老父亲又撒手人寰,夫妻二人每天下地干活,年迈的母亲范文珍要独自照顾四个孩子加上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路,老人简直分身乏术。

有一天,夫妻二人下地干活的时候,母亲范文珍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年迈的老人犯了高血压,一时支撑不住,倒在床上起不来了。而此时,五个孩子还在院中玩耍。

小路眼睛看不见,就摸出了家门,一边走一边玩,离家越来越远。等范文珍发现的时候,小路已经不见了。心急如焚的范文珍赶紧跑到地里,喊回了儿子和儿媳。

范益霞和樊继志一听急坏了,他们喊来邻居,一起帮忙找小路。几乎全村人都出动了,大家分散到四面八方去寻找孩子。小路是盲人,按理说走不太远,可大家却足足找了一整天。

天色擦黑,大家才在一个树洞里,找到了已经睡着了的小路。樊继志把小路背回了家。看着饿了一整天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范益霞的眼泪流了出来。

“孩他爹,这样下去,会害了孩子的,咱妈年纪大了,带着五个娃,小路身边又离不开人,可怎么好?要不,要不就送他去福利院吧。我听说,那儿有专门的老师看着,还能教娃读书认字,比咱条件好多了。”

樊继志眉头紧锁地抽着烟,不抬头也不做声。过了一会,他看着小路额头上被树枝刮破了的地方,狠了狠心:“行,听你的。”随后就转身出了门。过了一会儿,妻子范益霞看到,丈夫蹲在院子里的墙角,耸动着肩膀,抽泣着。

她心里一阵泛酸,自己也舍不得小路,可是又能怎么办呢?繁重的生活压力,让夫妻二人步履维艰。这一晚,全家人都没有睡,范益霞看着熟睡的小路,看了一整夜。

第二天,夫妻二人套上车,将小路送到了儿童福利院。范益霞将小路的衣物,吃食,准备了半车,一股脑地塞给了福利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好好地对待孩子。

小路被老师领进去的时候,夫妻二人扶着大门的栏杆,看了许久,直到小路的身影再也看不到,他们才倍感失落地回了家。

来到福利院的小路,很是惊恐,这么多年,他从未离开过养父母半步。陌生的环境让他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晚上,闻不到母亲熟悉的味道,白天,也没有母亲耐心地给自己喂饭,小路开始整天整夜地哭泣。

福利院的老师们轮番上阵哄着、劝着,却都无济于事。白天还好,一到晚上,整个福利院就回荡着小路的哭声。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让小路折腾得不得安宁。

福利院的老师就只能给范益霞和樊继志打电话,本来就担心小路的两口子,成天吃不安,睡不着的。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地里的活儿也不做了,套上车就往福利院跑。

四十里的路程,俩人一个小时就赶到了。看到几天下来就瘦了一大圈的小路,两口子别提多心疼了。范益霞拉着小路就上了车,三口人赶着往家走。路上,小路蔫蔫的,似乎已经疲惫至极。

回到家,他倒在范益霞的怀里,呼呼大睡。樊继志抹着眼泪,对妻子说:“真不该把小路送走,看把孩子折腾的。”

范益霞更是后悔不已,要不是她建议送小路去福利院,小路也不能遭这么大的罪。两口子终于下定了决心,再也不会把小路送出去了。

随着小路慢慢长大,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村里的小朋友都背上了小书包,樊继志的心,又活了起来。假如孩子能多读点书,以后,说不定就可以找个力所能及的营生,我跟老伴走了,小路也能活下去。

他回到家跟妻子商量,想送小路去学习。范益霞听丈夫这么说,心里也很高兴。随后,夫妻二人找到学校老师,将小路送了进去。可小路还是不适应,吃饭的时候,饭粒掉得哪都是,大小便也不能自理。还常常在教室大喊:“妈妈,快带我回去。”

过了几天,学校的老师就把小路送了回来,连钱也没收。从此,小路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樊继志和范益霞的身边。

老迈多病,盼望弃婴有好归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是29年。儿女业已长大成人的樊继志和范益霞,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樊小路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农忙时节,不管地里的活儿有多忙,妈妈总是要回到家给弟弟做饭。饭做好后,妈妈也要先尝好温度,再一口一口喂给弟弟吃。每天半夜,尤其是冬天,妈妈总要起来好几次,看看弟弟的被子有没有盖好。妈妈给弟弟的爱,比我们几个孩子都多。”大女儿樊士梅这样评价妈妈。

邻居颜士霞也对范益霞伸出了大拇指:“这家人对樊小路真的是没的说,照顾周到,爱护有加。就拿小路的衣服来说,这孩子总是大小便失禁,范益霞一天四五遍的给孩子换衣服,换裤子。”

“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孩子穿的多,换洗衣服相当麻烦。我们这的河水刺骨的冰手。范益霞还是每天及时清晰小路的脏衣裤,那双手,肿得跟馒头似的,全都是冻疮,看得人害怕。”

“这两口子,二三十年了,都没有让这个孩子受过委屈,我们也没听到过他们一句抱怨。这家人,真是好人。小路这孩子,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能有这样好的人家养活他,真是不容易。”

樊小路从来到这个家,一直到十二岁,都不能自己吃饭,每顿饭,都是养母范益霞一口口的喂。赶上闹脾气不肯好好吃饭,两口子就像哄小孩似的,哄着他把饭吃进去。

一顿饭吃上半个多小时,再正常不过了,等小路吃饱了,这桌子饭,也凉透了。这么多年,范益霞几乎没吃过一口热乎饭。范益霞只要看到儿子吃饱穿暖,就心情舒畅。这份爱,让身边人无不感动。

因为樊小路看不见,智力也有障碍,他经常在家乱走乱动。这多年,被他砸碎的东西不计其数。

有一次,小路趁父母不在,居然划拉到了家里的一截儿电线。小路以为这是个好玩的东西,就使劲儿的扯过来,电线禁不住拉扯,断掉了。断了的电线呲呲冒着火星子,差点就把屋子点着了。

幸亏范益霞发现得早,要不然就会酿成大祸。从此,夫妻二人把家里所有貌似“危险”的物品都藏了起来。即便自己生活会麻烦一些,但只要小路安全,他们就能安心了。

没过两年,樊继志的母亲范永珍也离开了人世。这下,老两口照顾樊小路可就更加的力不从心了。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了,儿子还在扬州读书,小女儿出门打工,照顾樊小路的重任,就只在范益霞的肩上。

村里人也很愿意帮衬着范益霞照顾孩子,遇到农忙的时候,总会有人代替范益霞来照顾孩子。谁家有了什么旧衣服,也来送给樊小路穿。“整个村里的人,都帮助过我。”范益霞笑着说。

日夜操劳,让老两口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脑梗,范益霞还得了腰间盘突出症。家里的地是种不动了,只能包给别人。范益霞每天去成里替人做绿化赚的五十块钱,成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即便是有邻居乡亲帮忙照顾着,家里也还是快揭不开锅了。村里为他们申请了低保,一旦上级有什么扶贫基金,发放扶贫物资,村里也最先想着他们,可是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低保只有一个月290块钱,吃饭都不够。范益霞每每流着眼泪,想要带着小路去要饭。村委会的干部说,要是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有好心人将小路接过去抚养。

未来,是范益霞和樊继志最害怕提及的两个字。他们二人在还好说,不会让小路受委屈。可是一旦老两口走了,小路自己又没有生存能力,该怎么办呢?

樊继志说:“如果儿女生活条件好,那就把小路交给他们养,如果不行的话,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现在,老两口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把樊小路接过去抚养,再领着他到大医院看看病,接下这个接力棒,把小路的一生照顾好。这样,他们老两口就可以闭眼了。

樊继志也呼吁社会,哪个好心人愿意领养小路,希望大家帮帮小路,给他一个幸福的归宿。

樊继志和范益霞用了三十几年时间,抚养一个失明痴傻的弃儿,其中的辛酸苦辣,又有谁能知晓。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这份无私的善良包容,和深沉无比的慈爱之心是对道德的坚守,也是对爱的信仰。

他们用这三十几载的爱,彰显了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至纯赞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夫妻   发现   老两口   福利院   两口子   村里   小路   智力   婴儿   家里   多年   母亲   农民   日子   妈妈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