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汉收养日本伤兵,当兄弟养47年,回国后是怎么对待老农后人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年,某一天早晨一位农民出去赶早集,但是晚上却带回一个日本兵。瞬间在他们的村里头引起轩然大波,村民纷纷让他把这个日本兵赶出去,还一度怀疑他们家和这个日本兵有什么不可告的秘密。

这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村民又为什么会带回一个日本兵?日本兵有什么样的身世?

偶遇流浪汉日本兵,好心收养

1945年9月2号上午9点,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抗战14年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从此终于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

1946年,在天刚蒙蒙亮的早上,在南召县中的一个村庄,孙邦俊的正像往常一样推着小推车,走在村路上赶早集。刚到早集的时候,突然看见在城门口边上围了一大堆的人,他出于好奇心走上前去,才发现原来大家是围着一个乞丐打,他们不停的用石头砸他,辱骂他,甚至还有人不嫌脏动手打他。

通过观察发现这个乞丐年居然是一个日本兵,日本兵不是全部都被遣派回国了,这怎么还有日本兵了,看上去年纪还不大,浑身脏兮兮的,被人打的也只会呜呜呜的乱叫,看上去神智不是很清楚,看这个日本兵可怜的样子,他心生怜缅,便把自己身上仅剩的两个窝窝头都递给了这个乞丐,就想卖完粮食回家去。却不曾想在他身旁的同村的一句话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个乞丐看上去生病了,没人救就要快死了。“没有错就这么短短的一话决定让他收养这个乞丐。

日本伤兵被收留家中

在将车上的粮食卖出之后,把这个日本兵放进因为卖粮而空下来的小推车里,便推着车,把人搬回了自己家。走在回去的村路上的时候,村里的人还好奇这出去卖了个粮怎么就带回一个人来,这个时候的村里人还不知道这是个日本人,对此更多的是好奇。

孙邦俊可能当时只是一时的可怜这个日本兵,才将他带了回来。他并不知道他贸然地带回这个日本兵将要面对什么事情,他也不知道这个日本兵居然会成为他们家的责任,当然他同样不知道这也是他们家磨难的开始。要是他知道估计就不会带回来了吧。

要知道,当时他把这个日本兵领回去的时候还是刚刚才结束抗日战争,可想而知,当时的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不仅还没有衰退,甚至还很仇视。特别是孙邦俊的这个村庄还是个曾经历过日本兵侵犯的村庄,对于日本的仇恨那必然是更深,村里的村民们对于他收养个日本兵的这种行为不理解,甚至还有几个平时与孙邦俊相处的不错的纷纷劝说他,让他把这个日本兵丢出去,你家里还不富裕了,为啥要养这么个累赘。

回国后的石田东四郎

但是今天既然已经把这个日本兵领回来,就不好再将他丢了,那样太残忍了。而且这个日本兵看样子流浪了有段时间,再加上浑身是伤,也就不好是多双筷子的事情,需要去县城里治疗一下他身上的伤,俗话说送佛送到西,于是给他全身认真做了检查,这是才发现原来是他的脑子上曾经中过枪,也是命大没死,这次治疗不仅花光了他们家的全部存款,还欠了别人家300多的巨款,那个年代1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0块钱,又想可知,他们欠了多么一大笔的钱。

不久,这日本兵由于超强的求生欲,居然慢慢地他好了起来,在那个年代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看见日本兵好起来了,孙邦俊这一家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孙邦俊眼瞅的这日本兵一天比一天的好了,想让他帮忙做点农活来分担一下家里的重担,毕竟怎么说也个大男人总不能天天呆在家里等别人侍候。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可能是因为之前打仗头部曾经过中弹,虽然命保留下来,但留下了后遗症,他不仅的脑子总不好使,还又聋又哑,让他去田里种地,他把粮苗当草拔,怎么教都不会,说是上山割草喂养牲畜,也不会,一天才割一把草,这能够喂养家畜?在家做家务差点让他们一家没碗吃饭了。没办法只能继续供养他,日本兵在他们家一就直过得着衣来手,饭来张嘴的日子。

晚年的石田东四郎

慢慢的村里人就开始议论了是不是这个日本兵给了他们家什么好处啊,那不然为啥他们绑紧腰带也要这个日本兵吃饱。

其实孙邦俊当初也想过把这个日本兵送到警察局去,但是警察局不收,说是他们已经不再关押日本兵了,你说说这一下子就砸手里了,到底没有办法了,又不能真的抛弃他,他没有任何的行动能力,也没有办法挣钱吃饭,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事情再次进入两难之中,他处于人道主义将日本兵留了下来,这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吧。

慢慢地伴随日本兵在他们家呆的时间越来越久了。村里的人们也发现这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聋哑人,慢慢地认同了他的存在。

在后来有三年的自然灾害的时候,看孙邦俊他们家实在过得艰难,村民们还给他们家捐粮食,在这种情境艰难的孙邦俊没有升起过把这个累赘日本兵抛弃的念头,而是一直把他当兄弟一样的看待。

出征前的石田东四郎

后来我国在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就将这个日本老兵报上了中国的户籍,从此他与孙邦俊一家就成了真正义上的家人了。

但是后来宋邦均的儿子孙保杰上大学,考上了南召师专。但是就是因为宋邦均收养了日本兵这件事情,导致孙保杰的政审没有通过,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甚至还影响了孙保杰未来找工作。但是他们一家人却没有因此而怪罪他。这个人日本兵自此便在宋邦均家就坐住下来一直到1993年。

1962年送宋邦均因病临终的时候,还十分担心日本兵没有人照顾,于是他让他的儿子孙保杰答应自己会照顾好日本兵,随后便放心的走了。

随后为了达成父亲的遗愿,孙保杰开始在附近的城镇不停地打探这个日本兵的身世。但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接触的层面当然也是非常的有限,所以他也就没有问出什么有效的信息,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的进展。

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孙保杰一家由于之前孙保杰在镇上老是打探日本的消息,透漏过他们家里有一个日本兵的消息,在这个时期很多人就认为孙保杰一家有亲日现象,怀疑他们是间谍,最后还是村里的村民们解救了他们一家,从那以后他们一家都小心翼翼的,不再打探有关日本的所有事情,等待时机。

直到1972年中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两国也开始正式建交的时候,孙保杰才敢借此机会开始为日本兵继续寻找亲人,他曾多次到当地政府、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投信,但是最终都因为他提供关于日本兵的信息过于模糊,没有办法找到而告终。

时间慢慢地便来到了1989年,文化大革命也在9年前结束了,日本兵的身体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已经肉眼可见日渐衰弱,甚至孙保杰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在日本兵的有生之年还无法找到日本兵的家人,那么他就要给日本兵送终,孙保杰连棺材寿衣都买好了。

但是毕竟日本兵还健在,还有希望,再加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现在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所以孙保杰现在敢大胆地寻找,而且现在的经济水平提高,于是在第二年的时候他决定再试试,找到当地政府详细的说明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希望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最后这个日本兵的事件得到了当地政府中的相关部门重视将其随后转送到了日本驻华大使馆,但是当时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并没有重视这件事,反而要求他拿出这个日本兵的姓名以及详细地址。要知道这个日本兵早年因为受伤,早就已经变得又聋又哑,脑子还不清楚,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的姓名和详细地址,要是知道早就说了,在第一次征集日本兵回国的时候就走了,不然怎么可能会流落到现在这个时候,但是大使馆不重视,他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继续等待机会。

幸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间有一天当地政府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说是镇子上来了一个日本妇女或许可以帮助他们,那个日本妇女将日本兵的照片发回日本,发寻人启事,帮忙寻找他的亲友,但是由于那会儿条件有限,再加上日本兵也年老色衰,跟年轻的时候长的不一样。所以最终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缘分就是这么的巧!

1992年日本派遣一个访华团前来中国,孙保杰在得知消息后,立刻通过当地的政府联系上了这次访华团的负责人,并说明了这个日本兵的一些情况,想让他们回国后帮忙寻找日本兵的亲人。

但是可能缘分就是这么巧,当时在访华团里正好有一位是日本兵当年的一起参军的战友,但是为了进一步地确保他的身份,这位战友还是将日本兵身上所采集的血液和头发带回了日本进行检测。

1993年,在经过血液鉴定。这位日本兵就是从秋田县入伍的士兵石田东四郎。

石田东四郎是1936年入伍的,刚入伍没多久就被派往中国大陆,第二年便作为谍报员的身份入驻河南封丘一带。从1937年一直到1945年石田东四郎在中国整整活动了八年之久,战后被抛弃在河南附近,他远在日本家乡的亲人们认为他早已命送战场,也就没有想过他还活的,不仅还活的,还能回到日本。

1993年6月,历经50多年的石田东四郎终于回到了家乡。后面他的弟弟小十郎寄到孙家的感谢信中有说到,感谢您一家三代人的人道精神收养和救助,我哥哥九死一生,全家是他的幸运不然早就命送黄泉了。

后面据石田东四郎的妹妹回忆说他在家中是体谅人,很顾家的好哥哥,都是因为帝国主义风潮把他推向战场。当然这只是他妹妹个人的说法,具体他在中国这八年到底是干了什么没有人,没人知道,毕竟他现在是一个又聋又哑又失去记忆的老人,更是不可能再从他的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河南南召人这种救助日本兵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民博大胸怀,以德报怨。但是我对于中国人就日兵这件事情内心是复杂的。

因为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夕,秋田县城里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情就是花冈事件。

1945年的夏天,被强掳到这里工作的劳工因不堪忍受折磨奋起反抗有百多名劳工遭到杀害。这与日本兵的伤病的故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现出日军的可恨之处。

日本旅客向河南农民高呼“万岁”

石田东四郎“死亡”50多年,居然活得地重返日本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日本,全部日本人都知道了。因为这件事在当时日本出现了一定的轰动性,许多记者早已守候他将要到的机场。

经历了50多年的两位亲兄弟终于在今天的机场上再次见面,两人相拥,泪流满面,在旁边看着这一切的孙保杰眼泪夺眶而出,随后他们一行人便在小十郎的家里住下了。第二天孙保杰才知道石田东四郎的家人们以为石田东四郎已经去世了,就给他建立一个衣冠墓,所以这次他回来,就把墓碑上的字都用红笔先一遍,以示这个老人并没有死。

不曾想,随着石田东四郎的事迹在日本得到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后,知道此事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多,中国人以德报怨,以往不究的高尚品德也在日本广为流传,加深了日本人对于中国人民的进一步认识。

一天孙保杰在日本出去乘火车时,车厢内有一位日本游客认出了他,站起来向他鞠躬致敬,车厢内其他人都被这个游客带动起来,纷纷向他鞠躬致敬并高呼万岁,以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对孙保杰的感谢之情。

后来就连秋田县长都找到他,向孙保杰表示感谢,同时也表明了对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歉意。

在日本孙保杰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回国,在他回国以后还经常和小十郎一直保持通讯,小十郎告诉他了在他走后那几天,石田东四郎还一直找他。后面小十郎对孙保杰的儿子和儿媳出国留学提供了帮助。

后面小十郎为了报答孙保杰他们一家收养石田东四郎,还想给他们一些钱,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孙保杰却说给我们还不如都捐出去,他认为当初收养石田东四郎并不是为了钱,纯粹是为了良心。

不过在后来孙保杰的儿子去日本留学,小十郎还是为他们提供了帮助。等到孙保杰去世的时候,小十郎还专门发来的唁电,以表慰问。

事后由于此事过于感人这件事情还被拍成了电影。

最后写道

我们中华人民就是这么个友善的民族,我们热爱和平,但同样我们无法忍受同胞被伤害,也无法不对出现困难的人伸出援手。

当然了,在这14年的抗日期间,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现在我们的国力已经大大增强,甚至可以说的上是世界前三名,但我们千千万先辈所经历的血泪史是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的。今天是日本战败投降77周年,要记住,我们以德报怨并不代表纵容罪恶,要铭记历史,发愤图强。


作者 向日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南召   河南   日本   秋田   老农   文化大革命   抗日战争   以德报怨   伤兵   日本人   老汉   村里   中国   后人   乞丐   家里   事情   兄弟   消息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