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贵州一位泥瓦匠写信给杨勇:我没牺牲,请求给我安排个工作

1950年的一天,贵州一对中年夫妇在家中大声争吵着。那妇人指责着他的丈夫,埋怨他现在的泥瓦工工作挣得钱实在太少,日子实在太苦,孩子也是跟着受罪。

孩子马上就要升学了,可家里的收入实在太少,这让妻子只能急得大发脾气。丈夫无奈道:“我也让日子好过些,可你看看我,我毕竟是个残疾,现在能有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话一说出口,夫妻二人都沉默了下来。就在丈夫一筹莫展之际,他无意间看到一张报纸,这张报纸将他的家从万丈深渊中拉了上来。

图丨泥瓦匠

报纸上的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这两个名字让他心中大喜,他激动地看完报纸。想到自己家中现在的处境,他犹豫后写了一封信向杨勇发起了求助。信的内容很是简短:我是孔宪权,我没牺牲,现在家中困难,请求给我安排个工作。

杨勇收到信后激动不已,他不敢相信孔宪权居然还活在世上。他一直以为孔宪权已经牺牲了,他在收到信后便马上为孔宪权处理了燃眉之急。

那么孔宪权是谁?他与杨勇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图丨杨勇

娄山关身受重伤,被迫留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形势所迫红军不得不开始了长征,孔宪权便是长征大队伍中的一员。这一路上充满了艰险,但红军战士们一次一次化险为夷,他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长征路上我军自身条件本就不好,加上身后还有蒋介石带着国民党军队,对我军的穷追猛打,我军当时的情况很不乐观。

可我军的资源哪能跟国民党军队比,我军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与国民党军队的条件相差太远。所以不可与之硬碰硬,只能从长计议,巧妙地与其对抗。

图丨长征

为了缓解和改变当时的局面,我军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商讨下一步该如何行进。会议召开后,我军决定“再渡赤水”,与他们斗智斗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组织先让孔宪权所在的红十二团打头阵,给他们安排了刺探敌情的任务。孔宪权众人不负众望,在一段时日后,就将敌人在娄山关的阵营摸清了,这为后面的战役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952年2月,孔宪权得到指示后带领众将士,对娄山关的敌人发起进攻。红十二团作为先锋队迅速出击,将敌人打得节节败退。

图丨遵义会议

本以为即将打胜这场仗,但不料敌方援军突然到达战场,在前面的战斗里我方已经损失不少兵力。面对新到的敌方援军,孔宪权已经感受到了敌我力量悬殊的处境,马上选择撤退。敌军没有选择放过他们,继续追击着孔宪权等众将士。

孔宪权他们没得选,只能一边交火一边撤退。终究还是兵力悬殊,一个又一个战士接连倒在了血泊中,红十二团的战士们几乎全部牺牲。

孔宪权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只能选择与敌人拼杀到底。机枪子弹用完了,他就用手枪,可他一人如何能与大队人马对抗。

图丨作战

敌军对孔宪权开始了猛烈的围攻,他们对孔宪权进行不停地射击。孔宪权怎么躲避都没用,身上都是伤口,他的左腿胯骨处还被多发子弹射中。他无力地躲在隐蔽处,深知已是凶多吉少,甚至准备用最后一颗子弹了结自己,绝不落入敌人手中。

就在这紧张时刻,我军援军及时到达,将孔宪权救下,开始对敌人进行进攻。历史上有名的娄山关战役终于取得了胜利。

图丨我军部队

孔宪权身受重伤,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因为受的伤实在太重,孔宪权当时已是危在旦夕。送到医院后,上级领导吩咐医护人员一定要救活孔宪权。但当时条件很不好,麻醉药和消炎药,这些手术需要的药物都十分紧缺。

医护人员拼尽全力救治孔宪权,但碍于他伤势太深、医疗条件太差,所有人都觉得孔宪权可能会没有希望了。但孔宪权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就是他的好运气吧。

图丨救治

孔宪权性命已无大碍,但最大的问题是他现在行动不便,无法再继续跟随军队继续行进。

他只能由其他战士用担架抬着走,但路上颠簸,行军的医疗条件也不好,稍有不慎就会使伤口感染。加上用担架抬着走,还会影响整个大部队的行进速度。

商量过后,组织决定将孔宪权留在当地进行养伤和休整。组织为孔宪权在一位地主家里安排妥当后就离开了,继续踏上了长征路。

之后孔宪权身体好一些了后,想联系组织继续为革命奋斗,却已经联系不上。他就继续留在当地过上了自己的生活,只是偶尔回忆一下以往的故事。

图丨农村

孔宪权的参军之旅

1911年2月,孔宪权在湖南浏阳一贫困农户家中出生了。那个年代,像孔宪权这种家庭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

孔宪权懂事得早,很小就辍学为家中分忧,他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想让大家过上好生活。但面对当时的社会情境,孔宪权不知道他到底该怎么做。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正在宣传的红军战士,他们为农民抢土地,带领农民们进行反抗。孔宪权知道后就下定决心要加入他们。他加入了红军部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红军战士,开始了他的红军之路。

图丨加入红军

1931年,国民党军队带兵在江西永丰的龙岗县,对我军进行围剿,孔宪权也参加了此次战役,还立下不小的功劳。

他为组织出谋划策,战场上的他英勇善战。最后这场战役取得了圆满胜利,还活捉了敌军十八师的师长张辉瓒,这大大打击到了敌军的士气,还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当时敌军派出了18师和50师,而我军只有两个团参加这次战役。人数差距就有着很大的差距,可见这次战役是多么艰难,但机智勇敢的红军战士,总能创造各种奇迹。

图丨张辉瓒

我军用着奇特的作战方式,将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18师师长张辉瓒乱了阵脚,独自一人带兵行进,正好被在一处高地防守的孔宪权发现。

直接对张辉瓒一行人进行追击,最后孔宪权带着几个战士,直接活捉了张辉瓒带回军队。军中人都对孔宪权的英勇赞不绝口。

刚入军的孔宪权就成功立下了一件大功,出色的人绝不会被埋没。很快,他就得到了上级的欣赏和表彰。上级领导还特地叮嘱,一定要好好培养孔宪权,他一定会有大作为。

1932年,孔宪权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在黄克诚的举荐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孔宪权年仅21岁。

他凭借自己出彩的作战才能,让自己从当初那个普通的小士兵,升职到了部队的指挥员。

但孔宪权也不是神人,他也不能做到次次都不会犯错。孔宪权因为家庭条件差,没怎么读过书就辍学回家帮父母分担家中农务了,所以他是大字不识几个。

因为他的这个小缺陷还引发了一场悲剧。当时,孔宪权奉命带着军中将士们与敌军战斗着,在战斗中,孔宪权收到了上级传来的纸条,纸条上只有一个“撤”字。

但孔宪权根本不认识这个字,他估摸着可能是上级交代他要守住阵地不放松。

图丨战斗

由于没有正确执行命令,连队遭到巨大打击,最后整个连队打得只剩下两个人。组织上十分气愤,撤了孔宪权当时的连长职务。

孔宪权想到因为自己的一个过错,那么多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失去了生命,他深深地感到了自责,也把“撤”这个字印在了心上。

之后在1934年,因为第五次围剿失败,孔宪权就跟着队伍一同踏上了长征路,也就有了前面的故事。

图丨反围剿作战

在被留下养伤的时候,孔宪权得到了最好的待遇。上级为他留下了300元钱,还将他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地主家,还留下了一名医生给他疗伤。

过了一年后,孔宪权在老乡的照顾下身体恢复了一些。但他的腿伤得太重,左脚因伤比右脚短了十厘米左右,他只能勉强一瘸一拐地走路。

后来爆发了西安事变,所以有志之士都一同参加抗日,国共也开始了合作。孔宪权不愿再继续占用更多资源,让照顾他的人即刻归队保家卫国,他还说自己有一天也会回到部队。

图丨农民

几年后,他觉得自己身体已经养得不错,想寻找部队会合。但他却找寻不到红军队伍的消息,他想自己出发去寻找。

可是收留他的那户家人说什么也不让他走。他当初答应过红军要照顾好孔宪权,而且孔宪权现在又怎么去找他们,万一他们回来找孔宪权怎么办。

孔宪权思考再三后只能选择留了下来。他不想继续留在别人家中白吃白喝,他决定要自己养活自己。

他先是做起了一些小买卖,每日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卖着货,大家都知道他是红军战士而且人还很好,都很照顾他的生意。

图丨干活

再后来孔宪权与一个泥瓦匠师傅相识了,那个师傅教给了孔宪权技术。孔宪权考虑到自己的腿,知道每日挑着货去卖并不是长久之计,就当起了泥瓦匠。

孔宪权一直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记在心中,有人找他帮忙,他绝不推脱,能帮就帮。他还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妻子看他人老实诚信便与他定了终生。

两人起初的日子虽然不好,但勉强能过,但随着孩子长大,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图丨旧时婚礼

写信求职

1950年,孔宪权看到报纸后给杨勇写了一封信,想为自己求得一职解燃眉之急。孔宪权与杨勇在军队中相识,两人一路同行,很是投缘,也有着浓厚的感情。

杨勇收到孔宪权的消息别提有多开心,这些年组织一直都在找孔宪权,却一直没有消息,所有人都以为他因为腿上伤势恶化后牺牲了。

他马上给孔宪权回来信,还将好消息告知了孔宪权之前的首长黄克诚,黄克诚得知后马上做书面证明,请求恢复孔宪权的党籍。

终于,孔宪权如愿回到了组织,还被安排了一份工作。孔宪权被任命为第七区副区长,继续为国家工作。

图丨高兴

他离开了那个他待了十几年的枫香镇,那天镇上百姓都为他送行,他舍不得这些邻里,百姓也很舍不得他,但也是打心底里为他高兴。

后来,1952年,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始筹备建设。遵义会议对孔宪权有着重要意义,孔宪权主动请求,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秘书,组织也是积极批准。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会议纪念馆是最早筹建的,自然没有前例可供参考,尽管这事难度不小,孔宪权依然有满满信心。

1955年,在众人努力下遵义会议纪念馆成功建成,同时,孔宪权也成了馆长。孔宪权上任后,为纪念馆忙上忙下。

图丨遵义会议纪念馆

1964年,毛主席参观纪念馆后也是十分欣赏,还亲自提笔为纪念馆题词,题词一直被挂在馆内。孔宪权的晚年是很有意义的,1960年6月,他执导编写的《红军长征在贵州》发布了,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革命精神。

1988年11月7日,孔宪权因病逝世,享年78岁。

他的这一生是极其精彩的,他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和党,我们应当永远怀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泥瓦匠   遵义会议   援军   作战   贵州   敌军   我军   纪念馆   红军   战役   战士   部队   家中   敌人   牺牲   条件   组织   工作   杨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