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小国

立陶宛位于欧洲中东部,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罗的海,面积只有6.53万平方公里,面积小于广东省,人口仅280万,拿放大镜在世界地图上恐怕都得找好久才能找得到。


1991年,中国和立陶宛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立关系也有过稳定的发展,甚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中立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还有过蜜月期。

但是,2021年5月21日,立陶宛突然宣布,该国已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声称该机制在欧盟“制造了分裂”,还敦促欧盟其他国家一同退出;还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所谓“代表处”,此举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背弃立方在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政治承诺,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该国距中国万里之遥,与我国在历史上可谓毫无牵扯,非亲非故,更是无怨无仇,为何却像一条疯狗一样咬人呢?

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命不凡、华亭鹤唳:

立陶宛的我行我素,与其历史自豪感不无关联。 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中国明朝朱棣时代),立陶宛曾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立陶宛与当时的邻国沙俄在文化上有诸多迥异之处:语言上,立陶宛语与俄语分属两个不同语族——波罗的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宗教上,立陶宛人主信罗马天主教,沙俄的传统信仰为东正教。文化属性上的差异,决定了立陶宛人与沙俄人存在天然的隔阂,立陶宛自认为是处于当时高级文明的西欧国家,是西欧文明在东欧的桥头堡。

2、冲突不断、积怨已久:

历史上,立陶宛与俄罗斯前身国家多次发生冲突:

17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邦甚至一度占领莫斯科,扶植傀儡沙皇。

1795年后,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吞并,导致立陶宛全境悉数划入沙俄,被统治了一百多年。

19世纪期间,沙俄在立陶宛推行俄化措施,立陶宛文化和宗教信仰受到遏制。

3、饱受压制、“身在曹营心在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瓦解,苏联诞生,立陶宛趁机宣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但随着苏联的不断强大,苏联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与德国在东欧划分势力范围,立陶宛成为苏德交换筹码,1939年迫于苏联威势,被迫并入苏联。

为加强对立陶宛的控制,上世纪40至50年代,苏联对立陶宛进行了“民族大换血”,向当地引进俄罗斯人,迁走立陶宛人,向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强制迁徙了11-14万立陶宛人,很多人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立陶宛是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但20世纪40年代的悲剧始终是立陶宛人心中的隐痛,加上民众认为经济发达的立陶宛长期为较落后的其他加盟共和国输血,对此心怀不满。

至此,立陶宛人和苏联俄罗斯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但因为苏联的强大统治,立陶宛人隐忍了数十年。

明哲保身、见风使舵:

因历史积怨深,立陶宛政府及民众有强烈的“仇俄、恐俄、反俄”情结,在苏联末期,在美国的作用下,苏联内外矛盾急转直下,立陶宛反苏情绪从暗流涌动变为火山喷发,立陶宛在苏联解体前一年即宣布独立,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中首个独立国家,与曾经的苏维埃历史彻底决裂,可以说立陶宛也是苏联解体的急先锋。

从苏联独立后,立陶宛意识到占据优秀地理位置的立陶宛,面积小、人口少,就像没有任何防卫能力的孩童,必须寻找俄罗斯以外的大靠山,而北约就是他们最适合的命根子,北约最大的利用价值就体现在军事上;同时,立陶宛还是一个工业产值占比非常高的国家,但是他本土工业所需的能源原料等是非常稀缺的,经济对外依赖很深,而欧盟经济体恰好就是他们最可靠的输血袋。

为此,立陶宛于2004年正式加入了世界强势经济和政治联盟—欧盟和北约,成为西方阵营一员,在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亲美倚欧。

唯利是图、哗众取宠

在地理上,立陶宛刚好处在白俄罗斯的北边,并与俄罗斯接壤,这个国家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制衡俄罗斯的最前线。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扶助,以及地缘上带来的极大不安,立陶宛和中东欧的许多国家都表现出“亲美反俄”的态势。开始为美国利益服务,主动向美国献媚。同时,立陶宛从欧盟获得大量资助,且欧盟是其主要市场和外资来源,对欧盟的归属感和依赖性渐强,非常强调并突出其欧盟成员国属性。

对西方阵营来说,立陶宛最大的存在价值就是反俄。因此,立陶宛越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就越能获得青睐。为了吸引美国的注意力,并得到美国不会减少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存在的保证,立陶宛开始积极参加北约对俄罗斯的反击,致使该地区局势趋紧张,地缘风险上升。

“恨屋及乌”、助纣为虐

立陶宛按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投靠了文化跟自己比较接近、并且更强大的西方阵营,甘愿成为美国和欧盟反俄行动的马前卒。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日益亲密,立陶宛也按照“敌人的朋友是敌人”的逻辑,把对俄罗斯的仇恨,带到了中国身上,它觉得中俄的友好关系给予了其很大的压力和不尊重。因此,中国成为俄立历史矛盾的受牵连者;

对立陶宛来说,反华进程的重点在于得到美国的青睐。拜登政府改变优先事项,将注意力转向印太地区,将美国的外交任务更多放在遏华上。立陶宛权力集团开始意识到,有必要在老生常谈的俄罗斯威胁论中加入一些更加迫切且美国关心的内容。

中国和立陶宛的双边贸易较少,对华全年出口额不到4亿欧元,其对华的贸易依赖度比较低,给了立陶宛底气与华交恶。另外,立陶宛跟中国离得远,对比一下,反华比反俄安全多了。

美国挑拨立陶宛干涉中国台湾地区事务,挑战中国对“台独”势力的底线,立陶宛通过反华,来向西方国家表忠心、讨得它主子的欢心。为了获得美国更多的军事协助,立陶宛选择了与中国撕破脸,公然突破中国的底线。立陶宛也效仿美国,用香港、新疆的人权问题,以及与台湾当局建立经贸关系向中国施压。立陶宛已成为美国和东欧反华的“急先锋”。

上文所述的因素,决定了立陶宛必然选择“反俄、仇共、亲美、入欧”的政策,谋求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是立陶宛的外交主线。

如果说,立陶宛反俄,还有一点民族仇恨的情绪在里面、对他们保持独立有一定的意义的话。那么,立陶宛反华就纯粹是为了利益、为了哗众取宠,让它的美国和欧盟主子满意,觉得它这么个小国家在北约和欧盟里面还有存在的价值,还有被它主子援助和保护的必要,这也是立陶宛反华的最本质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沙俄   波罗的海   白俄罗斯   立陶宛   北约   立陶宛人   东欧   语族   苏联   弹丸   俄罗斯   小国   美国   中国   欧盟   独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