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丧借屋,家有福;喜借屋,家中哭”,啥意思?有道理吗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口头语言,语句简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从而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并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启示。不知大家听没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语“丧借屋,家有福;喜借屋,家中哭”,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丧借屋,家有福”

丧事就是不好的事,也就是指人死亡的事,这句话里的“借屋”明显不是死者自己的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屋中有丧事是属于一件有福的事情,这明明不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吗?古人为何会这么说呢?

其实,这和古代人们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丧葬文化中人们讲究事事圆满,人死后并不是立刻埋葬,而是要穿寿衣、净面等等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然后用棺材盛殓起来。停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逝者的子孙后代还有生前的亲朋好友前来做一次做后的告别。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虽然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丧借屋”就是说死在了别人的家里,不是自己的家,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常有的事。

毕竟人是一种有思想懂得感恩的一种高级动物,比如,女儿家为了尽其孝道接父母小住或亲戚朋友家为了联络感情接其小住,却不幸发生死亡的事,这都属于“丧借屋”,因为不是死亡在了自己住的屋中。按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可为什么会说“丧借屋,家有福”呢?

在民间曾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已嫁人为妻的女子,成家后生活条件还算过得去,唯独婆婆精神失常,患病在床,整日伺奉前后,但一直也没好转。一日忽然想起家中孤单的父亲很是惦念,便与丈夫和公公商量,希望能接过来小住几天。

大家知道,在古代,处于“男尊女卑”的思想,姑娘一旦嫁人就视为别家的人了,常言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的水”。以后只能说是一门亲戚,作为女儿的父亲来说,也是不会去自己姑娘家随意走动的,在姑娘家住就更不要说了。

但其丈夫公公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为人很和善,而且都把情分和礼仪看得很重。因此,当媳妇提出想接自己的父亲来家里小住几日,丈夫和公公都没意见。不料,就在接过来住宿的当天晚上,老婆父亲竟然突发急病死亡了。

父亲突然死在了姑娘家,这个在当时的农村看来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时的人们都很迷信,非常忌讳别人死在自己家里,外人也是议论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都认为从此这家也会跟着倒霉。

然而,她的公公却很坦然地看待这一起突发事件,他认为,亲家死在了自己家里就是替自己家里“冲”了灾。于是,用棺材把亲家装殓起来,找人抬回去,好好地安葬了他。

也许是巧合,也许真的为其家挡了”灾”避了祸。自从媳妇的父亲突然死在了自己家里之后,原本精神不太正常的婆婆的精神状况居然一天天好了起来,一年后便彻底摆脱了精神疾病的困扰,恢复了健康。同时做什么事都很顺利,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小财进账,从而使生活也越来越顺意。

这也许纯属巧合,后来人们就传说,见棺材如同见“官财”,认为“丧借屋,家有福”是很正确的,这样的事,不但不会倒霉,而且还能够为家庭带来福气。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好人终有好报却始终不会改变,人们常说“积德行善,必有余庆”,也许“丧借屋,家有福”就是一种回报。那么,“喜借屋,家中哭”又是什么意思呢?

“喜借屋,家中哭”

这句话好像和上句话正好相反,一丧一喜。如果说到喜事是有很多,但在古代一般提到喜事就是金榜题名、婚姻结合、生子添瓦,“借屋”当然指的是别人家的屋子不是自己的房子。这句话的“喜借屋”,也就是指夫妻同房或生孩子在别人的家中,那么,为什么会说“喜借屋,家中哭”呢?

其实,这也缘于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认识。在古代社会里,农村家庭如果来了成双成对的客人,在晚上是不能同住在一起的,就连女儿女婿到了娘家也不例外。

古代人认为,成双成对的人在家里睡在一起,是一种耻辱,男女好合行床上之事不但见不得人,而且是很丢人的事。若是得了喜,他们怀上了孩子或凑巧在其家生了孩子,就会迷信的认为,把家里的喜事和福气都给带走了,很不吉利,以后家中就会有不好的事发生。

这样的说法其实毫无道理,人们之所以不希望外人喜事借屋,是因为古人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所影响。如果家中有年青男女,也怕自己孩子见到因此而学坏,更怕别人说长道短而引起心情不愉快。

“丧借屋,家有福;喜借屋,家中哭”这句俗语之所以有所流传,其目的前者是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懂得孝道,尊重别人,就能换回自己应得到的福分;后者告诉了我们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俗语毕竟不是真理,虽然没有多少道理可讲,但也有可取之处,最少能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这句俗语,大家如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有福   家中   目的   姑娘家   丧事   亲家   孝道   俗语   喜事   棺材   公公   俗话说   家里   父亲   古代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