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古街思悠悠(二)

祝连伍

六九年,七里街政治斗争的气氛越来越激烈。十一条小街的街名,都换成了带政治色彩的名字。我家所住的西外街换成了“红星街”,我家上面的街道两边大张小贴的满是标语、大字报。在“某某某滚到农村中去”的一片口号声中,七里街以前的一些生意人都纷纷被下放或遣送到农村里去了。我父亲以前是生意人,又是老右派,自然也是在清洗名单之列。

六九年,刚过完春节,父亲就带着我们一家老小七人告别了七里街。离开了桂阳城,出了郴州火车站,在远远的江西临江火车站下了车。临江是个小镇,但对我一家来说,此刻却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没有人迎接。一打听,我们落户的官山村离车站还有七里地,没有车马,只一条歪歪斜斜的石板路与落户村相通。我们全凭脚力步行,当时是风雨交加,父亲一担箩筐挑着两个妹妹,母亲背着行李,其余人空手也都艰难的行走着。这七里路与桂阳七里街相比,仿佛要长很多很多。在这歪歪斜斜的石板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行走,感觉大家脚上都像带了一副沉重的镣铐似的。此刻,一家老小就是一群流浪要饭的人。到了官山村,半边房子里一家老小住了进去。这里以前是别人养猪关牛的地方,经我们一家人打扫、布置,还勉强安得下身来。当然与桂阳七里街的住处的条件是无法相比的,尽管我们当初的住房也不怎么好。在简陋的半边屋里,我们砌了灶,安了锅,借了柴米油盐,一家老小开始过起了农村人的日子来。那时我爸五十九,我妈四十一岁,我哥十七岁,我十四岁,我们全部参加生产队劳动。我弟十一岁,我妹一个九岁,一个六岁,他们三人继续在村小上学。一家人从此各自忙着自己的劳动、学习生活来。官山村生产队常常粮食歉收,我们一家人饿肚子的事也常有,大家只有忍着;江西临江缺少柴草,有时煮饭烧干牛屎,冬天没有什么东西取暖,一家人遭受寒冷侵袭,也只有挨着。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要想到桂阳七里街。在七里街生活虽然也很苦,但不至于经常挨饿;冬天虽然烧不起煤炭,但七里街边的大凑山、芙蓉山有的是柴草,只要人劳动就不会受冻。面对江西农村光光的山,秃秃的地,我常常会作着在七里街岭上砍柴的梦儿来。对我们在七里街所经历的事,哪怕是受苦受累的事,每一件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和向往。现实中眼前的日子依旧艰难,但还是一天天照常地过。可能是我一天天长大了,耐苦力也慢慢增强了,挨饿受冻的日子也习以为常了,但先前的七个人,父母变老了,三兄弟长大了,两个妹妹一个初中毕业没上高中,一个进了初中,全家七口人挤在半边屋里已经住不下了。我哥也到了结婚年龄,不久他娶了个农村媳妇,占了半边屋的半边,老父亲只有在半边屋里搭上楼板每天爬竹梯上去安睡,其余人都挤在半边屋的半边房里睡卧。看看一家八口人实在安身不下了,于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盼望改变眼前这一窘境。

也许是上天可怜我们吧?七八年父亲被落实政策,他带着母亲和小妹回到了七里街安家。大妹、弟弟和我转为知青。第二年我们被招工回城住进了七里街“红星街5号”。只有我哥嫂因结了婚,依旧留在江西临江官山村继续做农民。

与七里街长别重逢,欣喜之情无以言表。离别了九年后的七里街虽然没有变得面目全非,但是长街犹在,街两边两层楼的铺子,依然有晒楼伸出,只是那些雕花的格子栏杆全被拆走。仔细查看,七里街还是有很多的变化。街西边的芙蓉山树木森林不见了,乱砍乱伐滥采矿石,把芙蓉山掀了个底朝天。昔日秀丽的芙蓉山,如今山石裸露,成了光山秃岭。因乱挖滥采矿石,破坏了地下水源,七里街四十八口自流井大多断流,有的甚至干涸。各条街的文庙多被拆毁,余下的也被改作居民住房。街里先前那些个夏夜乘凉叫我打水喝的老戏友、老生意人都不见了,大约都已故乡下永远回不来了。不过,街道两边的大字报、标语没有了,游街示众、戴高帽子、喊打喊杀的队伍不见了。商店铺面全部开启,昔日下乡的人大都回城归街,又做了七里街的居民。大妹、弟弟和我都当上了供销社的营业员,街里那些老生意人的后代有能力的不论成分,都做起了局长、主任、经理等,大家都成了七里街的主人。我儿时的同街朋友曾能清当上了县医药局长,他在七里街县医药局主持全局工作,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是我儿时的同街友人何石发,在七里街开起了县第一家私人时装店,生意做得火火红红。我也不满足眼前这现有的一切,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学习,七九年我参加全国高考,考上了师范学校。我小学都没读完,竟敢参加高考,而且考上了,红榜就贴在七里街头,这在当时还是一件稀奇事。紧接着我又发奋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重点高中工作。只有昔日里那些作威作福,任意打人,随便捆人的造反派头头,一个个蜷缩在街边商铺柜台下面,耷拉着脸,简直成了向隅而泣的末路王孙。

七里街店铺里的商品不断地丰富起来,能满足街民的生活需求。随即取消了粮票、布票、肉票等,那种凡事凭票供应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了。人们衣着由单一的黄色、灰色,中山装、列宁装换成多色彩,多款式的新时装。何石发夫妇的时装店生意十分火爆,两口子经常下广东进货而忙不过来。那时,不光是时装流行,家用电器、日杂五金、小商品工艺行也十分兴隆。紧俏的日历大彩电,凤凰、永久牌自行车,新款上海钻石手表,国外双卡三洋收录机等,在七里街都能买到。七里街那时被称作小香港街了。七里街过去的老街名被改了过来,由北至南依然分成“沙子坪”“北关街”“牌坊街”“丁字街”“高码街”“西外街”“回水街”“贸易街”“中正街”“鼓楼街”“盐行街”等十一条小街。八十年代初期,我父亲的单位在“盐行街”,单位名改成“县棉麻烟公司”,他公司生产的过滤嘴香烟价廉物美,很行时,我的同事和朋友常托我买。父亲单位有钱了,率先在全县盖起了“三室一厨一卫双阳台”式家属楼,我父亲退休了,也分到了一套。那时,我正愁结婚没新房,父亲将刚分到新房,把主卧室给我做了洞房,结婚那天,我们学校的校长亲自带领十几个老师,热热闹闹的将新娘和嫁妆从七里街的“贸易街”用单车搭着,那时单车接亲很时髦,单车队十一辆穿过七里街,阵容当时是多么豪华,直引得街道两旁的路人啧啧赞叹。那日我家在棉麻烟公司摆了三十多桌酒席,也是十分风光喜庆的。才几年的时光,与官山村那半边屋的生活相比,天上人间无法相比。现在我唯有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感恩于七里街高天厚土的养育滋润。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七里街也和我个人的命运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烟繁盛,工商农贸兴旺发达;商贾云集,天地家国祥和万方。我父亲的外甥聂炳生从小随我父亲行医摆药摊,改革开放初期退休后,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七里街贸易街东家岭巷摆了个药摊,他摆摊摆出个万元户,他将自己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在七里街的西外街建了一栋四层楼的房子。七里街还有很多像聂炳生这样勤劳人,靠着七里街这一方水土都发家致富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七里街人气越来越旺盛,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街上天天人流如洪,车马根本进不去出不来。街内的公共设施,交通安全,文物保护,居民出行,学校教学秩序,政府行政执法等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部署。总之,七里街地缘条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了。父亲的单位由县棉麻烟公司改名为“桂阳县烟草专卖局”,新公司已选址县城东重新建公司,还没有等到公司搬出七里街时,父亲因前往江西农村我哥家,帮他料理农事而患病逝世于江西,他享年七十七岁。从此,七里古街又一位县工商联代表,县公私合营的奠基者永远回不了七里古街。七里古街又少了一个忠厚的好老人,我的家也痛失了一个伟大慈爱的好父亲。

八七年,桂阳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在靠紧七里街并平行于七里街的地方新修了一条宽阔的七里街,取名为蔡伦路,分蔡伦北、蔡伦中、蔡伦南三段。一开始,人们对古七里街恋恋不舍,不习惯在新七里街做生意,后来在政府部门慢慢的劝导下,新的七里街才慢慢地繁华热闹起来,成了桂阳人的另一条主要的商业街。

九一年,我江西的哥嫂一家回了桂阳,哥被安排在县建材厂工作,这时,我们母子及兄弟姐妹终于得以团圆了。此刻,我们一家人格外思念已故的老父亲了。

九四年,我单位盖起了一栋十八户,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的新宿舍楼,我分得了一套,搬了新家后,我才正式告别了七里古街。

但桂阳人迎新并没有放弃旧。珍惜古七里街过去留下的历史印记,保护好古街蕴藏丰富的文化宝库,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桂阳人民的共识。为保护古城,传承千年文脉,2016年,桂阳县开启申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路。2021年,桂阳县七里街及其中的盐行街等被国家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桂阳人大力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修缮,如今,盐行街古井涌泉汩汩,头井、二井、三井都清水淩淩。芙蓉山下的八角井旁树立了古人和今人修井的碑记,恢复建造了古亭,四周围起了保护红墙,泉水墙内墙外唱着欢歌,歌唱桂阳人的精心呵护,期待着桂阳赵子龙庙的重修。鼓楼街以前有一座宋代建的两层古楼,是当时人们喝茶饮酒、吟诗作画的场所。如今古楼不见踪影,然而古楼街上的七属会馆保存至今。七属馆里还时常飘溢出湘昆剧爱好者练喉吊嗓的演唱声。我衷心的盼望鼓楼早日重修重建,恢复它昔日的风采。贸易街的江西会馆,要恢复它以前盘龙卧凤的顶、雕栏玉砌的观礼长台、别致小花园的两腰间恐怕有点难,因为会馆文革时期已大多毁坏,现在原址建起了桂阳演艺苑,我唯愿演艺苑能真正成为七里街人欢乐向往的地方。七里古街回水街3号修缮后的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旧址,如同走进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1928年2月14日,湘南起义郴、桂农军第一次攻克桂阳县城,15日在此召开桂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在此拉开了桂阳工农革命起义的序幕。桂阳人民的这段光荣历史怎能忘记呢?北关街32号的太史第,是清咸丰三年葵丑科进士刘澍覃的故居,它布局严谨,青砖灰瓦,古香古色,是桂阳古代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至今还保存完整。我驻足太史第,仿佛看到当年刘澍覃手捧圣贤书,心忧家国事的身影,心中顿生一种无比景仰之情。刘太史的事迹当永远值得在七里古街保存。七里古街两旁,从北至南,还有50多条巷道里有“刘氏公馆”“欧阳宗祠”“何氏宗祠”“培才书院”“高山梅阁”“滕王阁”“龙潭书院”等如粒粒明珠镶嵌其中,需要珍惜保护。七里古街西边的芙蓉山生态环境需要恢复美化。桂阳人民举全县之力,在那里植树造林,共同努力,建设起了一个国家四星级的宝岭矿山公园已面向全国开放。目前七里街老旧小区保存、修缮、改造工程已在顺利进行而且完成率已达百分之九十。

我每次回桂阳我都要到七里古街去走走。去踏踏光溜发亮的青石板,去摸摸身披白硝的旧墙壁,去牵牵爬满古树的长青藤,去读读记载古今多少事的石碑木匾。每去一次,我都会记忆起七里古街的一些悲欢离合的往事,感受七里古街的沧海桑田的变化,并由此激起我对七里古街无比的热爱。我由衷地祝愿我的七里长街永远幸福安宁,希望它更加祥和美好!

2022年6月于湖北黄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桂阳县   苏维埃   临江   鼓楼   老小   江西   生意人   山村   半边   芙蓉   悠悠   家人   父亲   农村   单位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