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炒作破产?欧盟预测:失控长征五号末级残骸或坠入南太平洋

中国航天正在遭受西方媒体一波双标炒作,从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将问天实验舱送上轨道之后,纽约时报、CNN以及BBC等多个媒体都发布了其入轨后失控的末级残骸坠落问题。

毫无例外,每个媒体都夸大了长征五号失控末级残骸的影响,然而欧盟最新的预测却表明,坠落地点却很有可能在南太平洋附近,这西媒的炒作看来是破产了!

失控长征五号末级残骸:到底是哪段?

形容这次长征五号B失控末级残骸的说法很多,比如Long March 5B rocket,或者CZ-5 R/B,也有CZ-5 Rocket等,外媒的说法比较混乱,但所有媒体说的其实只有一个东西,也就是长征五号B火箭的芯级。

长征5号B火箭被称为一级半火箭,它的结构是四个助推器+一枚芯级,顶部就是一个巨型整流罩,直径达到了5米左右,而长度则超过二十多米,在这个巨型整流罩的内部就是问天实验舱,从结构上来看就只有这“三大件”。

发射时四枚助推器和芯级同时启动,但助推器很快就会烧完,之后就是助推器分离,然后就是芯级继续带着实验舱继续加速,将其送上预定轨道。

为什么会留在轨道上:火箭任务不是完成了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非常好奇,这火箭任务不是结束了么,怎么还会留在轨道上?原因很简单,当火箭“开足马力”将问天实验舱送上轨道分离时,其实自身的速度也和载荷速度相差无几了,因此它会留在轨道上很久。

既然入轨了,为什么还会掉下来?

这个原因就稍稍有点复杂了,各位在观看发射问天实验舱直播时,应该看到了实验舱入轨的数据是170千米 x 320千米,轨道倾角41.5°,估计大家都发现了,天宫的轨道数据和这个完全不一样,天宫的轨道高度在390千米左右,似乎完全对不起来?

有图左上角就是刚分离的芯级火箭

这是因为剩下的轨道差距还得问天实验舱启动火箭慢慢去追赶天宫,一边追,一边调整自己轨道的相位,直至和天宫空间站完全重合,最后实施对接,总共耗时13个小时左右。

所以问天实验舱在轨并不表示芯级火箭还能在轨,因为170千米 x 320千米太低了,在这个轨道上会遭遇大量稀薄空气分子的阻力,如果遭遇太阳风,那么其轨道衰减速度会更快。

2022年1月30日爆发,并将于2022年2月2日抵达地球的太阳风暴

比如2022年2月3日猎鹰9号向近地轨道发射的49颗StarLink卫星因太阳风暴,大量带电粒子冲入地球大气层导致高层大气膨胀,而星链卫星的临时轨道刚好是近地点210千米,远地点为339千米,与比长征5号B火箭还略高那么一点。

但这些膨胀的大气分子阻力让卫星轨道衰减很快,即使这些卫星上启动了离子火箭也不行,因为启动离子火箭要展开太阳能电池,这更会让阻力大幅增加,离子发动机根本无法和大气阻力造成的轨道衰减对抗,最终有40颗卫星已经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马斯克损失超过6000万美元!

所以长征五号B的芯级火箭残骸将会在大气分子的阻力下逐渐降低轨道,最终将坠入大气层烧毁,在7月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时还专门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表示长征五号B有特殊设计,为的就是更快速的大气层中解体烧毁。

西方炒作破产?欧盟预测:残骸或坠入南太平洋!

长征五号B并不能长久留在轨道,因此各大在轨航天器监测都对此比较上心,比如AeroSpace的官网就有坠入地球的时间预告,如下图:

不过这个普通版本只能获取一些简单信息,比如坠入地球的详细时间与轨道变化数据等:

上图是AeroSpace发布的今天长征五号芯级残骸的数据,轨道已经下降到了170~231千米的高度,但具体在哪里再入大气层,AeroSpace却没有更详细的数据,笔者翻到了欧盟SST观测中心的数据,这个给出比较详细,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了评估:

The EU Space Surveillance and Tracking (EU SST)

第一个就是雷达观测了长征五号B芯级残骸的影像,发现它真处在翻滚中,而且速度还比较快,达到了3.3秒一圈,也就是18.2rpm/min,对于长度几十米的庞然大物(描述是十层楼,约30米)看起来就像电风扇了。

雷达观测到的回波变化

第二个则是评估了再入窗口,也就是说它会在何时,何地进入地球大气层,一般认为近地点达到80千米左右时,残骸将进入一条不可逆的下坠轨道,那么何时才能达到近地点为80千米呢?这个影响的因素挺多的:

这些方面看起来影响很容易被确定,但事实上高层大气影响很难预测,密度不均,累积时间影响太大,另一个就是太阳照射下和夜间也有区别,再有就是翻滚状态对再入的影响等等,因此综合考虑计算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区间,EU SST给出的范围如下图:

时间集中在7月28日~31日,而据最新的评估结果则会在30~31日再入大气层,这个结果很难评估准确,但越靠近再入时间,评估会越来越准确,最终在再入前数小时左右时基本就能确定它可能会在哪里坠入地球大气层了。

上图是长征五号B芯级残骸目前的飞行轨迹,它有可能在这些轨迹的任何位置落地,当然如果是这样瞎猜的话还要这些航天器轨迹跟踪的机构干嘛?EU SST给出了他们预定的落点,也就是上图中标记了位置的区域。

这个个区域是预测再入窗口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各项评估取得的折中数据,它不一定准确,但目前预测的就是这个值,它位于南太平洋,靠近尼莫点附近,与西方媒体炒作相比,这个位置落入地球是人畜无害的。

目前被称为航天器坟场的就是尼莫点,这里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2600千米以上,控制航天器在这里坠入地球无疑是最安全的,而长征五号B火箭的芯级残骸似乎正朝着这个位置冲入地球,当然这是好事。

尽管这只是EU SST的预测,未来也可能产生变化,但就目前而言,各位可以参考这个数据!(完)

参考:

https://www.eusst.eu/newsroom/eu-sst-monitors-reentry-space-object-cz5b/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太平洋   残骸   近地点   航天器   助推器   大气层   天宫   千米   阻力   欧盟   轨道   大气   火箭   再入   地球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