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这场重要会议作出明确部署|经济粤评

7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

上半年经济如何看,下半年怎么干,政策走向可能有哪些新变化?粤评君梳理发现有这些重要表述值得关注:

其一,对下半年经济的总体要求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其二,在宏观政策上,强调“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其中,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其三,对房地产市场、地方村镇银行风险、平台经济等热点话题均有明确回应,提出若干积极举措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经济具有很强韧性,此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举措有利于推动下半年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01

“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专家认为应争取回到潜在增速水平

上半年,面对异常复杂困难局面,我国经济实现同比增长2.5%,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对此,会议作出评价,“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国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展望下半年,会议指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没有特意强调5.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在现存的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研判,但是从会议坚持总工作基调不变,积极释放多种积极信号可以看到,中央下半年工作持续防疫情、稳增长、保安全的决心。

这一点,也可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上半年表现对照来看。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的贸易数据显示,德国5月出口额同比增长11.7%至1258亿欧元,录得近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

这也意味着,放眼全球,中国以外的主要工业国家全部出现外贸逆差。在这背后,一方面是各国能源进口额的大幅攀升,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对这些国家生产能力产生冲击。相对而言,国内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给经济运行特别是制造环节营造了更为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全国上半年出口超11万亿元,增长13.2%。

欧洲受俄乌冲突影响,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最新数据表明,美国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滑0.9%,这是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进入所谓“技术性衰退”。

这样严峻的形势,也就难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调低预期:7月26日,其最新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6.1%放缓至2022年的3.2%,这较今年4月的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

回到中国看,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此前称,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概在5.5%—6.5%之间。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认为,下半年首要任务是尽可能确保经济增长回到潜在增速水平甚至略高于潜在增速,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填补上半年因疫情冲击产生的损失缺口。就全年来看,实际GDP增速的表现大致可以用“保4争5”来概括

如此一来,即使距离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仍有差距,但从全球看,我国仍将位居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前列。

实际上,对于如何“算账”,此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表述,那就是“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换言之,决不能只盯着经济增速,而是要将其放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中综合考量,“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02

基建投资有望发力,广东等经济大省承担重任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将有哪些变化?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在财政政策上,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在货币政策上,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在产业经济上,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

可以看到,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在用足用好现有稳经济的工具和手段。这也和疫情以来“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总体思路保持一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次会议的部署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个方向入手,均指向基建投资提速方向。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从上半年的7.1%进一步加快至13%左右,全年有望实现10%的累计增速,对GDP增长的拉动力将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近日发布《2022年中期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建议,在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功能的同时,注重运用定向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以及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析,制造业投资前期增势比较强劲,但是随着能源、用工成本上升,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比一季度回落了5.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还在回调之中,基建投资在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支撑下保持较快增长。

具体落实上,此次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粤评君梳理发现,这在近年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表述中并不多见。

王青认为,伴随疫情得到稳定控制,下半年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大省、强省蕴含经济强劲反弹的潜力,能够对全国经济较快修复发挥引领作用。下一步,政策面将鼓励这些经济大省、强省充分释放增长潜能,部分省份要弥补上半年的增长缺口,力争完成此前设定的全年GDP增长目标。

03

房地产要“保交楼”,平台经济将推“绿灯”案例

会议对今年以来的多个热点问题作出明确回应。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延续“房住不炒”定位,强调一方面要“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下半年,各部委配合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剖析各地成因,加强沟通,厘清责任,及时发现和有效预警房地产金融风险,还需要弥补预售资金存在的监管漏洞,确保房企预售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建设,保障工程款按期支付。

在金融市场方面,会议专门强调要“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今年以来,在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事件爆发以后,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声,给出了下半年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方面的重点。

此前,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一是进一步提高微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持续强化金融业行为监管,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工作。二是分类施策,持续化解重点金融机构风险。三是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经营活动发现要早、认定要准、下手要坚决。四是继续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压降至200家以内。

在平台经济方面,延续今年4月会议的表述,强调“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同时提出 “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与之相近的表述出现在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当时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多名专家认为,此次会议的提法是对这一表述的进一步充实和明确。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表示,下半年或会进一步出台政策明确如“绿灯案例有哪些”“包括哪些领域”“具体的营商模式是什么”等内容,为平台企业提供更良好的治理环境,让其明确可为和不可为的合规边界,进而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如何更好激发各方积极性也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冯煦明认为,这是再一次强调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当前三重压力之下市场主体预期转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些企业主体投资的意愿还不是很强,但是市场主体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关键的细胞,“三个敢”也体现出中央层面希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能动性,进一步稳定和提振市场主体预期。

【主笔】王彪 实习生 黄华枫

【策划】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下半年   经济   重要会议   中国经济   基建   疫情   百分点   地方政府   货币政策   上半年   专项   市场主体   重点   会议   银行   工作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