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以上乳腺癌患者都会遇到的并发症,重点关注这四项指标

根据《乳腺癌患者随访和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指出,我国>45岁女性乳腺癌占69.75%,因此,超过半数的乳腺癌患者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

这些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从而使其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另外,辅助内分泌治疗和辅助化疗也会升高乳腺癌患者的血脂水平。

数据显示乳腺癌患者血脂异常的比例超过30%,所以在乳腺癌治疗及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乳腺肿瘤科医生和乳腺癌患者共同重视,调控患者的血脂水平。


乳腺癌患者为什么常出现血脂异常?

一项对全国900多家医院的调查发现,乳腺癌女性在没有治疗前,就有50%的患友血脂异常。而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同时受到卵巢功能减退和药物的双重影响,下降明显,血脂异常更容易发生。

雌激素与血脂两者间有密切关联。雌激素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卵巢、乳腺、子宫等,还对心血管有巨大作用。

雌激素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绝经前的女性卵巢能产生雌激素,它使血管不易硬化,血脂不易升高,是调节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进入更年期,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血脂的调节是失衡了。

再加上内分泌药物的使用,使得雌激素下降得更为厉害。

乳腺癌患者一定要重视血脂检测

血脂异常是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拦路虎,而血脂异常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心血管事件也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第一大诱因。尤其是45-55岁以及70岁两个高峰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在做内分泌治疗时更应关注血脂问题。

血脂全套检测包括很多指标,不少患者和家属拿到检查单后觉得困惑,数字那么多,究竟怎么看?

事实上,虽然血脂成分很多,但重点关注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四项指标就可以了。

如果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正常上限,或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下,称为血脂异常。

所以,乳腺癌患者除了在平时注意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下控制血脂,还应在随访时对血脂进行检测。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更为显著。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根据绝经后女性ASCVD发病风险及血脂异常情况决定治疗目标。

1.正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血脂,高危患者6个月检测1次,普通患者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6-12个月检测1次

2.根据合并疾病和(或)危险因素决定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标水平(表1)。

表 1 伴其他疾病和(或)危险因素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LDL-C 目标水平

注:*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55 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体质指数 ≥ 28 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家族史

3.若无危险因素,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的理想水平定为<3.4 mmol/L。

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全程关注乳腺癌患者的血脂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有助于防治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可降低乳腺癌的复发风险。

所以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现血脂异常,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血脂检测可以将术前水平作为基线标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乳腺癌患者防治的首要血脂观察指标。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与《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2019)》均较以往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降脂目标和更加积极的降脂策略,不同ASCVD风险程度的患者需要达到不同的LDL-C目标水平(表2)。

根据LDL-C管理目标,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

1. 所有患者

均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同时注意每年对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①戒烟:不吸烟、避免吸二手烟,可使用尼古丁替代或戒烟药物。

②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多种水果、蔬菜摄入,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食物,每周至少吃2次鱼,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酒精和糖的摄入。

③保持理想体重或减重:通过运动、控制饮食和行为训练维持或减轻体重,保持体质指数(BMI)≥20 kg/m2且≤24 kg/m2,且腰围<80cm。

④运动:每周至少坚持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绝经后女性应每周至少进行2次肌肉张力锻炼。

2. 存在危险因素或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

除上述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

①结合临床疾病和(或)危险因素决定是否开始降脂药物治疗:

他汀类是临床中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且他汀类药物与内分泌药物间无相互作用,其他降脂药物则多在必要时作为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的选择。

②选择适当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对于血脂异常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治疗时可选择对血脂影响较小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对于AI类药物使用前检测出血脂异常的患者,建议AI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针对已经使用非甾体类AI治疗、出现血脂异常的患者,建议换用甾体类AI药物联合或不联合他汀类药物。

拒绝接受AI治疗或不能耐受AI类药物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以服用他莫昔芬。

③长期规律随诊随访血脂水平及降脂药物不良反应:

对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最初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标,则继续生活方式干预,每6~12个月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亦需每年复查1次。

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血脂达标且无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可以逐步改为6~12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标,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降脂药物,并在调整后4~6周内复查。

患者血脂管理不理想时,建议与内分泌科或心血管科专家共同制定适当的干预方案,同时对疗效和依从性进行监测。

写在最后

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后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血脂异常,但多无明显症状而未受到关注。而血脂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已成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首要死亡原因。

因此,乳腺癌患者首次确诊及治疗随访期间应注意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以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患者伴发的血脂异常,这对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乳腺癌   患者   脂蛋白   都会   雌激素   生活方式   并发症   胆固醇   内分泌   心血管   血脂   类药物   药物   异常   危险   因素   指标   水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