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生前留下两份遗嘱,一份让人敬佩,第二份让人无法接受

1992年7月11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在她逝世后,她的遗嘱出现在了人民的视野中,其中第一份遗嘱让人看了后肃然起敬,但第二份遗嘱却让人们无法接受,遗嘱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激情岁月,相恋相知

邓颖超同志出生于广西南宁,小时候家境优渥,后来因为父亲在官场上的失利,被迫流放。邓颖超同志也被迫和自己的母亲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11岁那年,邓颖超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年龄,在天津女子师范预科上了学。上学的时候,邓颖超极其认真刻苦,成绩优异。这一次受教育的经历,为她后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邓颖超

对于邓颖超来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她一生中极其重要的转折点。1919年,中华民国代表团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前往法国巴黎,但是凡尔赛条约却将青岛的主权给了日本。

中国各地的学生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纷纷走上街头,通过游行的方式抵制这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时候,邓颖超在当时的天津进步学生的组织中认识了当时的周总理。

由于理想上的契合,邓颖超和当时的周总理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友情,在五四运动的过程中也经常与周总理配合。

后来,邓颖超大学毕业,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书,这一期间与周总理来往的极其密切,两个人在革命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从那时起,邓颖超就决定为妇女的解放,为全体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奋斗终生。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占据主流,妇女的权益经常得不到保护,通常妇女得不到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工作中也是经常受到歧视与剥削。

邓颖超一生中,一直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着工作。

邓颖超早年四处奔走,进行着解放妇女的伟大工作,呼吁妇女学习新思想,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妇女进行实际上的工作上的帮助与支持。

邓颖超(中)

在这个时期,周总理正在法国留学。两个人在这段时期有着极其频繁的书信往来,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两人之间萌生了爱情。

周总理在法国的时候,见识到了欧洲蓬勃发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之前的独身主义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周总理喜欢邓颖超的坚毅果敢,经常会回忆起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与邓颖超的相处经历。

邓颖超也十分的崇敬周总理,两个人在理想上极其契合,于是一场跨越了亚欧两个大洲的恋情就在这一封封书信中发酵起来。

周总理和邓颖超

等到周总理回国,两个人终于在得到组织同意后结为了夫妻。

海棠花开,相伴一生

邓颖超一直陪伴着周总理,经历了无数个艰难的时期。

初期,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邓颖超被国民党当局所通缉,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邓颖超两次流产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也成了邓颖超和周总理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爬雪山,过草地,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邓颖超都在和周总理共同奋斗,做着最艰苦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当选了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而邓颖超女士则是继续负责新中国的妇女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社会百废待兴,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需要从头开始。

这就让周总理的工作变得极其繁忙,同时,革命胜利后,让妇女彻底的解放也成了党的重要工作,毛主席也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

周总理通宵达旦的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但是身体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变差。邓颖超作为周总理的灵魂知己,只是支持他的工作,很少去阻止他,因为她是最懂周总理的人。

哪怕后来,周总理被确诊了癌症,饱受着病痛的折磨,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在去世之后,北京的市民更是自发地送别周总理,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西花厅的海棠花记录着一段佳话,海棠依旧,故人却已不在。住在西花厅的邓颖超女士,看着再一次盛开的海棠花,总是能想起周总理。

关于两个人的爱情,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极其浪漫的佳话。曾经,两个人经常来往书信,纸短情长饱含深情。

有一次邓颖超女士出差工作,给周总理回信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周总理则是给邓颖超女士回信,说道:“你的信件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

在周总理去世之前,周总理更是握着邓颖超女士的手,说下了那一句著名的话:“你我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世。”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女士依旧守护着周总理的遗愿,周总理一辈子热爱人民,一辈子为了自己热爱的祖国艰苦奋斗,死后的事情不能再消耗国家宝贵的钱。

邓颖超坚持葬礼一切从简,并且遵从周总理要求火化的遗愿,将周总理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地上,永远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邓颖超将周总理的骨灰装进四个文件袋,亲自上了飞机,从高空中将周恩来的骨灰撒到了中华大地上。

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一个人孤独地在西花厅住了一段时间,有一年春天,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但是邓颖超已经是孑然一人,不知道周总理是否还能看到这盛开的海棠。

此时的邓颖超女士,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老了,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后事了。

由于邓颖超同志和周总理没有子孙,邓颖超同志只能将自己的后事交给了党与国家,为了不给国家添太多的麻烦,邓颖超为自己写下了两份遗嘱。

一份遗嘱,令人敬佩

邓颖超的遗嘱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她是周总理的妻子,更是因为邓颖超同志的一生为国家与人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究其一生都在为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劳苦大众,解放妇女进行着极其艰苦的工作。实际上,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邓颖超同志的两份遗嘱并没有被完全实现。

对于她的葬礼,党中央需要考虑到全国人民的情感,她是党的功臣,她和周总理都是为全国人民所热爱的人。

邓颖超同志向党中央要求,她的遗体要进行火化,并且不进行保留,全部撒掉。

这一要求,是在周总理生前,邓颖超女士就决定好的事情,她希望和自己的丈夫一样,能够融入祖国大地之中。

对于自己与周总理所居住生活的西花厅,邓颖超同志也根据周总理的遗愿,向党组织做出了安排。

西花厅是党与政府安排给她和周总理工作的地方,是属于国家的,西花厅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与全体人民的,不是属于她自己的。

并且,在周总理生前,就反对在他死后在西花厅搞纪念堂,邓颖超也在自己的遗嘱之中重申了这一点。

在周总理生前,就多次反对了自己的亲戚在政府之中受到优待,对于自己的弟弟,周总理更是对内务部做出了多次的要求。

周总理坚定地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绝不能因为自己是共和国的总理,就让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好的待遇。

邓颖超也为此在遗嘱中对党和政府做了要求,不能因为自己和丈夫的原因,让自己的亲戚得到政府机关的特殊优待。

在这一点上,邓颖超与自己的丈夫高度统一,这是他们一生中理想信念的直接体现。

但是对于部分要求,中央并没有完全照办,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全国人民会有不满的情绪,也会显得共和国没有优待功臣。

邓颖超同志在第一份遗嘱中要求了,党和政府不要给她办追悼会,一切从简,不要进行遗体告别,只把自己的遗嘱发出去以此通知全国人民自己逝世的消息。

这就让党与政府感到十分的为难,这个要求显然不能完全照做,中央还是为邓颖超同志举办了追悼会,进行了遗体告别,同样将邓颖超女士的骨灰撒掉。

出于邓颖超同志自己的意思,骨灰盒依旧使用的周总理去世时使用的骨灰盒,不浪费国家的钱。

邓颖超女士曾经批评过劝她买骨灰盒的人,自己的工资也是人民的钱,不能去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

1992年,人民日报向全国人民公开了邓颖超同志的遗嘱,全国人民看到之后热泪盈眶,肃然起敬。

邓颖超从生前到死后一直坚持贯彻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到死后也要为国家与人民尽到自己的责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邓颖超同志向全国人民诠释了自己的理想,向党与政府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自己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世界的彼岸去见那个正在等待自己的一生伴侣与知己,革命道路上最好的伙伴,自己最爱的丈夫,周总理。

令人无法接受的第二份遗嘱

但是对于邓颖超同志的第二份遗嘱,不仅人民无法理解,党和政府也无法接受。

邓颖超同志想要成为新中国安乐死的先驱,但是对于安乐死这件事情,中国直到现在也没有合法化,党和政府对于这件事也有自己的考虑。

生前,邓颖超将这份遗嘱交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自己的子女,所以邓颖超只能将这几件事交给他们去办,对于邓颖超来说,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亲切得像亲人一样。

但是遗嘱上的内容没有一个人敢去照办。邓颖超同志认为,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再去浪费国家的资源,让国家再去费心,并且邓颖超自己也想早点去见周总理。

于是,邓颖超同志希望党和政府在她病危的时候不要进行抢救,以免增加她的痛苦,同时也为了避免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给国家医疗机构增加负担。

对于这一点,国家无法做到,医院的医护人员们也不可能不去抢救这位共和国的功臣,全国人民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1991年8月1日建军节那天,医院的专家尽力地对邓颖超同志进行了手术抢救,结果非常成功。

但是好景不长,一年后邓颖超同志再一次病危,这一次邓颖超闭上了眼睛就再也没有醒来。

邓颖超同志去世后,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悼念会,骨灰根据她的遗愿洒在了天津的海河之中。那一天,天津数十万市民自发送行,沿河的汽车轮船都鸣起了笛声。

邓颖超的一生,都在为党与人民艰苦奋斗,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颖超一生之中追求真理,追求人民的真理,义无反顾地投身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信仰坚定,几十年来未曾改变过自己的信仰,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对于妇女儿童的保护上,邓颖超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中都在竭尽全力给那些孤儿提供保护。

死后留下的两份遗嘱,是她一生清正廉洁的缩影,是她一生诚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结晶,坚持党性,严守纪律,是人民的好同志。

人民不会忘记她和周总理的功劳,这两份遗嘱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处丰碑!邓颖超同志的逝世,不仅是党的损失,更是全国人民的损失。

但是对于邓颖超同志自己来说,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看到了中国妇女的解放,看到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也看到新中国强盛了起来,内心中已经没了遗憾。

邓颖超同志也能到那个世界去见自己深爱的周总理了,愿在遥远的彼方,他们可以在海棠花下相遇,一同再看着海棠花的花瓣随风飘舞,看那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遗嘱   生前   海棠花   遗愿   天津   骨灰   海棠   敬佩   新中国   祖国   妇女   女士   同志   政府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