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大暑节多地遭遇罕见降温,最热三伏还有吗?农谚咋说?

刚过大暑,又进入中伏,我们迎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光。但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大暑时节,我国多地出现大范围的降温,河南、江苏、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降温幅度超过5℃,在甘肃、内蒙古等局部地区,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5℃。

天哪!15℃的降幅,搁在冬天也属于寒潮级别。大暑节出现如此的天气,让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直言,平生确实是第一次遇见。

今年的天气有点极端,小暑时节,北方曾遭遇了持续的干旱与高温;而进入大暑之后,天气却飞转直下。在山东烟台,已经有长时间气温徘徊在25℃附近,甚至晚上要被冻醒。

大暑一点不热,是不是专家所言的最热三伏没有了?老祖宗留下的农村谚语又是如何看待的?下面,咱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一、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这是一句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说到元稹,虽然不如白居易出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二人并称“元白”,足以看出他的文学造诣,而经典之作《莺莺传》,更成为中国爱情文学史上的传奇。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暑到了,秋天不远了,夏天也就要过去了,它反映了大暑时节,热气盛至极致,但同时,凉气萌动,因为再过几天就是立秋节,到时秋风送爽,气温会随之转向。

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主要由太阳运行的位置来决定的,取决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和照射的时间,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暑会出现白天蒸、晚上煮的气候特征。

查看今年的万年历可知,今年属于立秋,不仅出现在农历的七月份,而且交接的时间也在晚上。晚上立秋,预示着秋后会有秋老虎出现。在2022年,立秋之后会有8天的中伏和10天的末伏,所以现在判断最热三伏没有了,确实有点过早。

二、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对于今年的天气状况,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这句农谚,而这句农村谚语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大暑时节天气不热,没有出现上蒸下煮的气候特征,则炎热很可能要延迟到立秋之后。

实际上,今年的节气排列也反映了这一特征。仅是迎来多年不遇的晚立秋,立秋之后有超长18天的三伏天,要知道历史记录也只有19天,距最高记录也仅仅差了一天而已。

而且,今年处暑不出伏,到了本应暑气消退的时间,但三伏犹在,从中可以看出今年三伏的特殊性,难怪有的专家提出,2022年小暑大暑不叫热,最热的时候,很有可能从立秋才刚刚开始。

今年的立秋在农历的七月初十晚上,在农村,有经验的老人称之为“脱衣秋”和“闭眼秋”,这又有怎样的说法呢?

脱衣服就是白天人们穿着衣服,而晚上要脱了衣服,闭眼休息。不过农村谚语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解析,更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农村谚语认为,“脱衣秋,热死牛”。而闭眼秋,则意味着节气如同闭上了眼睛一样,会使得节气特征紊乱,秋季特征无法展现,也就是说,凉气没有来,而炎热的暑气仍在。

最后概括一下

今年的天气呈现极端的特征,全球受到拉尼娜的影响,而且周边日本又出现了火山喷发,肯定会对天气产生影响。总之,大暑不热,但未必是三伏天已经走远了,至于真正的炎热要从立秋开始,我们拭目以待。#农技科普大赛第二季##头号周刊#

朋友们,您对此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们一起热切交流!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暑   农谚   小暑   中伏   暑热   暑气   秋后   立秋   节气   谚语   炎热   时节   罕见   天气预报   特征   晚上   天气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