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天天读:2022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金句摘编

党报天天读:2022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金句摘编

党报天天读:2022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金句摘编

山,巍峨雄浑;海,波澜壮阔。

携手战贫,“山海情”跨越时空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在习近平开创的闽宁经验示范下,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输入西部,促进贫困地区提升“造血”能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大家合力拔穷根、携手奔小康,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优势互补,“山海情”鼓舞人心

无论是产业、理念还是精神,闽宁协作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援助。25年前第一次来到宁夏,习近平就对互学互助提出要求:“一定要静下心来,要耐得住寂寞,要把东部的经验带过来,把西部的精神带回去。”

 接续奋斗,“山海情”点亮明天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正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让中国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回望来路,面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看夏粮——粮食生产量质齐增,“丰收答卷”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今年夏粮生产量质齐增,“丰收答卷”成色十足。

 ——看面积,稳中有增。

 ——看单产,高于预期。

——看质量,明显好于上年。

 看全年——压茬推进抓秋粮,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稳粮保供,夏播夏管不断线。

 调优结构,大豆油料扩产能。

 延长链条,优质优价促增效。

看长远——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护好“饭碗田”,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挑上“金扁担”,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发力供给侧,增加绿色优质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放眼大江南北,广袤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新征程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一定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推动“中国号”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圈粉”世界,国风国潮渐成时尚,新兴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投身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枝叶关情惠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西藏各族群众生活的发展变迁,汇聚成一幅情暖雪域高原的幸福画卷。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积极发展健康清新的网络文化,建设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带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

十年砥砺奋进,赣鄱大地日新月异

这十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江西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经济发展根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朝着“作示范,勇争先”目标不断前进。

十年来,江西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解决土坯房改造、饮用水安全、农村电网和道路建设、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等突出的民生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城镇化发展,彻底改变了老区面貌。在此基础上,深度拓展红色资源禀赋,让红色旅游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红色资源还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阔步发展。

 突出生态文明  不负绿水青山

 如果说,红色是英雄信仰的赞歌,是江西的底色,那么,绿色就是自然多彩的交响,是江西的特色。

坚持创新引领 经济提质增效

十年逐梦振兴,十年追赶跨越。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对人才的求贤若渴。

江西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改革“一号工程”,出台覆盖18个领域的228条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以“赣服通”政务平台建设为代表的“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力度持续加大,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品牌,奋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深挖“硬资源”,离不开优化“软环境”。

 延链、补链、强链,需要平台和人才的牢固后盾

吉安聚焦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目标,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业态,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行、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融合,实现“时时游、处处游、四季游”。目前,一个以井冈山为龙头,带动青原、吉州、永新、万安、泰和、吉水等县(区、市)一体发展的红色旅游圈已初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江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革命老区大发展、大跨越的十年。

十年来,江西全省上下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推动实现综合实力跨越,动力活力迸发,城乡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政治生态净化。

赣鄱儿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奋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展现引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江西作为,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江西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人民军队在这里诞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开辟,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江西一直在探索、在奔跑。4500多万赣鄱儿女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坚持向好的学、与强者比、朝高处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人人谋发展、个个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正在赣鄱大地逐步形成。

党报天天读:2022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金句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人民日报   夏粮   党报   老区   西藏   成色   江西   总书记   饭碗   中国   民生   摘编   群众   红色   优势   环境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