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定都北平始末(一)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积极防御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旧政权的覆灭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共中央筹建新中国逐步展开,新中国的首都选址问题也相应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新中国定都北平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主席至始至终发挥主导作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及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新中国定都北平始末(一)

就在1948年4月27日,毛泽东写主席信给晋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后来为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请他邀请在北平的民主人士张东荪、符定一以及许德珩、吴晗等人,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及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毛泽东在信中还特别提到,所要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会议,其名称拟为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地点在哈尔滨,开会时间在当年秋季。

5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在香港的李济深、沈钧儒交换意见。毛泽东在信中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国内广大民主人士业已有了此种要求,想二兄必有同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

5月2日,中共中央又电示中共上海局:我党准备邀请各民主党派及重要人民团体的代表来解放区,商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以及关于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及蒋介石卖国政府的斗争中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

此时,新中国的国都选址在毛泽东主席心中尚未明朗。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毛泽东明确提出:“准备在一九四九年召集中国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开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香港分局:“北来人士,拟先集中哈尔滨商谈;华北人士如直进解放区,则集中华北。视战事发展,明春或来华北,或即在哈市召开新政协。”

1948年10月8日,周恩来率中央统战部草拟《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经毛泽东审改后,发中共中央东北局高岗、李富春。文件中提出新政协会议地点:目前,哈尔滨比较适宜,但根据情况发展,也有可能在华北某大城市举行。

至此,毛泽东主席对定都北平已心有所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北平   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   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贤达   民团   民主人士   中共中央   华北   联合政府   解放区   民主党派   哈尔滨   始末   纲领   民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