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1976年,已经78岁高龄的杨开智不顾家人的阻拦,独自登上了从湖南开往北京的火车。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北京了,刚刚大病初愈的他这次来京的目的只有一个,去看望自己的妹夫,国家主席毛泽东。

两人自从建国后就鲜少有有见面的机会,前些天杨开智就听说毛主席生了重病,便决定趁着最近身体情况不错,去北京探望一下主席。

来到北京后,杨开智找了一个旅店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带着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来到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的门口,杨开智对警卫人员说:“同志,麻烦您上报一下主席,说一个叫杨开智的老朋友想和他见上一面。”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智

警卫员见杨开智年事已高就说道:“您先去旁边的会客厅等一下,我去向主席汇报一下。”

杨开智点了点头,拎着东西坐到了会客厅中。

没一会儿,警卫员就从里面出来了,但他的一句话却让满心期盼的杨开智失望而归。

警卫人员到底说了些什么?毛主席和杨开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年少相识 志趣相投

杨开智与毛主席的相识还要从两人的青年时代说起。

杨开智出生于1898年。父亲杨昌济是当地有名的教育家,常常与当地先进知识分子谈论救国之道。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智出生后不久,父亲就远渡重洋,去往国外留学,杨开智则与自己的母亲在家生活。

受到父亲的影响,杨开智很小就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没有去读传统的私塾,而是直接进入了长沙第一高等小学就读,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文化知识。

1913年夏天,在外留学十余年的杨昌济回到了家乡,拒绝了湖南督军谭延闿请他做教育司司长的请求,来到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教员。

受当时社会的影响,此时的大学校园内学生运动正盛,杨昌济很欣赏这些心有大志,为国为民的学生们,便经常邀请一些学生回家吃饭,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比与亲生儿子杨开智还要长。

杨开智在家中经常能看到这些大哥哥,而来他家频率最高的,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可以算得上是杨昌济最为欣赏的学生了,1915年夏天,毛泽东因领导驱逐校长的活动, 校方要开除他。还是杨昌济和几位威望很高的教员据理力争, 方才迫使校方取消了决定。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智对于毛泽东更是十分钦佩,他总能在湖南省的各个图书馆里看到毛泽东的身影。因为沉迷读书,毛泽东的午饭经常只是一个冷掉的烤红薯,或是一杯温水就打发了,真正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地步。

因为嫌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太少,毛泽东还经常用自己本就拮据的生活费订阅一些报刊,来到老师家的时候,他还会将这些报纸带给杨开智,向他讲解当今社会上最先进的思想。

杨开智略小毛泽东几岁,在他眼里,毛泽东既是榜样,也是老师。跟着毛泽东切磋学问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境界也在不断拓宽,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功读书,成为毛泽东那样的人。

1918年,杨昌济受聘来到北京大学教书,杨开智也跟随父亲一起前往北京。本以为和毛泽东就此一别就再难相见,临行前毛泽东还专程来到恩师家中,聊表不舍,也嘱咐杨开智要多读书,多接受进步思想。

来到北京后的杨开智进入到北京汇仁学校就读,一日他回到家中,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润之兄,你怎么也到北京来了。”来人正是许久未见的毛泽东,杨开智立马激动地走上前来,拉住了毛泽东的手。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李维汉

“我和维汉兄等人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准备找机会筹集资金赴法留学,学习一下西方的先进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探寻救国之道。此番来京也是为了此事做准备。”毛泽东笑着说道。

在北京期间,杨昌济将毛泽东介绍给了李大钊,并进入到了李大钊所主持的北大图书馆工作。

北大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让毛泽东有了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他整日泡在图书馆中,俨然已经将图书馆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与李大钊等人的交往中,毛泽东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种共产主义思想中毛泽东仿佛看到了一条能够带领国家和人民走出黑暗的光明大道,他也因此放弃了公费留法的机会,留在北京走上了共产主义之路。

毛泽东和邓中夏等人也经常来到杨昌济家开展一些座谈活动,共商革命大事,杨开智在课余时间也会参与进来,在他们的影响下,杨开智也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为探索救国之力而不断努力。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毛泽东与杨开智之间的友谊也越发深厚了,直到1920年,父亲杨昌济病逝,杨开智才不得不离开北京,带着父亲的棺淳回到了湖南老家。

杨昌济的后事,也是毛泽东等人四处征集募捐,才使得他得以安葬。

共为革命 伉俪情深

毛泽东与杨家人的关系,可不仅仅只是与杨昌济的师生之情和与杨开智的知己相吸引,最为人所传颂的,还是他与杨开慧的革命爱情。

杨开慧是杨开智的妹妹,生于1901年,比毛泽东小8岁。

虽然年纪小,但杨开慧的思想觉悟甚至比自己的哥哥杨开智还要高。

不同于哥哥童年时鲜少见到父亲,杨开慧可以说是被父亲一手培养长大的。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慧

她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古文,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国学著作。杨昌济只要一得空,就会将杨开慧叫到自己身边,让她念书给自己听,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杨开慧每次都能很好地回答父亲的问题,深受父亲的喜爱。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杨开慧在学习上也是十分用功。小时候偶尔因病不能上学,她总是坐在病床上急得直哭,恨不得立马恢复健康跑去学校。

实在病重需要休学几天时,她还会写信给自己的同学,请他们帮忙带来一些笔记,供她在家自学,以避免落下太多的课程。

等杨开慧稍大些时,她也会参与父亲和学生们之间的座谈会。她接受先进思想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就能在讨论中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大家都惊叹于这个小女孩远超于年龄的谈吐和思想觉悟。

毛泽东也渐渐注意到了这个小师妹,两人无论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十分契合,久而久之便生出了些许爱情的苗头。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在北京期间两人的爱情逐渐升温,不久便确定了关系。杨昌济对于这个准女婿也是十分满意,也默许了两个人的恋情。

父亲去世后,杨开慧不得不暂时与毛泽东分别,回到了湖南。

但这对年轻的恋人并没有分别太久,1920年8月,毛泽东也回到了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在湖南开展革命活动。

书社创办初期并不顺利,毛泽东和书社其他的创办人都是一群穷学生,连自身温饱都难以维持,更何况是建立一个大型书社。启动资金的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在毛泽东的身上,令他难以喘息。

这是杨开慧得知了消息,立马拿出来自己的全部积蓄给毛泽东送了过来。不仅如此,她还说服母亲拿出了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抚慰金,就是为了支持毛泽东和革命事业。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毛泽东拿到钱后感动得无法言表,他只是紧紧地握住杨开慧的手,在心里发誓此生必定不会负了自己的爱人。

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的时候以后,杨开慧也放弃继续深造,她进入了岳云男子中学读书,向大家证明了女子并不一定是低于男子,女生也可以和男生一样优秀。

1920年冬天,杨开慧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并为能够加入共产党而继续奋斗。入团后的杨开慧就和毛泽东在船山学社举行了婚礼,两人都生活简朴、一心革命,所以仅仅用了6元钱就办了一场“喜宴”。

两人婚后便一同去往上海参与中国一大会议,会议结束后,毛泽东被组织安排前往中共湖南支部,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杨开慧也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和丈夫一同前往。

在湖南期间两人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幸福日子。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他们居住在长沙城郊的一座小院子中,也就是清水塘22号。这里人家较少,且离联络点较近,便于组织开展工作。夫妻二人就以平常人的身份住在了这里。

等生活稍微稳定后,杨开慧就将自己的独居的母亲向振熙接了过来。老人家的到来让这所小平房中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1922年10月,杨开慧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第二年11月毛岸青也出生了。孩子的到来让一家人都十分开心,这时候的清水塘22号,处处洋溢着温暖之家的欢乐和幸福。

但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两人很快又开始了为革命四处奔波的日子。孩子们也只能跟着父母辗转各地,居无定所。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英勇就义 痛失“骄杨”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共产党的革命任务陷入了危机之中,杨开慧只能暂时告别丈夫,在组织的安排下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工作。

分别前夫妻二人谈了一夜,道尽了心中的不舍与无奈。但为了革命,两人只能含泪分别。

但谁也没想到,这次分别竟是此生不见。

来到板仓后的杨开慧,一直尽心尽力地完成党中央下发的任务,在白色恐怖持续蔓延的趋势下,她也越来越担心丈夫的安危。

但山高水长,局势不稳,她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中得知一些毛泽东最近的消息。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慧心中的不安随着国民党越发残暴的行动不断攀升,这种情绪在当她看见,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则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并挂头示众的报道时达到了巅峰。

她知道,只要自己的身份暴露,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分子是不可能放过自己和孩子们的。于是她含泪给自己的哥哥杨开智写下了一封信。

这封类似遗书的信是一个无畏死亡的英雄母亲留给亲人的托孤信,她希望在自己死后,亲戚们能够帮忙照顾好三个年幼的孩子,给予他们母亲无法继续给予的爱。

1930年 10月 24日凌晨,杨开慧和儿子被捕入狱。她在狱中不肯向国民党泄露一点有关共产党的信息。

在狱中的杨开慧遭受了敌人非人的待遇,她的精神寄托除了心中的理想,便只有年幼的孩子。她时常拉着毛岸英的手说:“别怕,你的父亲一定会回来打跑坏人。”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1930年11月4日,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29岁。

毛泽东知道消息后痛哭不止,他永远失去了心中的“骄杨”。

杨开慧牺牲后,国民党放了她的三个孩子,但此时去接孩子回来的人选却成了问题。

国民党之举意在引诱共产党人自投罗网,谁去接人都有被抓捕甚至杀害的风险。

最后还是并未加入共产党的杨开智和妻子李崇德冒死前往监狱接回了三个孩子。

1931年春,杨开智安排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乔装打扮秘密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送回了父亲身边。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展

妹妹牺牲后,杨开智便更加支持革命活动,他的女儿杨展也加入到了共产党的队伍中,并于1941年壮烈牺牲。

毛泽东对于杨家为革命的牺牲十分感激,他将杨开智视为自己永远的兄长。

相见未见 终成遗憾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与杨开智一家的关系也一直很好,在杨开智母亲生日时还寄来了信件和礼金。

杨开智则一直留在湖南省工作,先后做过湖南茶叶学会筹委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政协委员,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革命做贡献。

1976年,多年未见的杨开智决定去北京探望毛主席。但此时的毛主席刚做过大手术,工作人员拒绝了所有人的探望。

1976年,杨开慧哥哥进京看望毛主席,因工作人员一个举动失望而归

杨开智便去找了侄子毛岸青的夫人邵华,但对于此事邵华也是无能为力,他只能又去找了田伶,托她将自己的手写信交给主席。

主席在看到信后心情十分激动,哭着说:“这是我的哥哥,我要见他!”

但此时主席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再加上一些特殊原因,杨开智在与主席见面前就被送回了湖南。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两人都没能见上一面。

这件事也成了两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哥哥   湖南省   长沙   湖南   国民党   北京   共产党   书社   举动   失望   工作人员   父亲   图书馆   主席   母亲   心中   思想   孩子   杨开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