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文/ 水新营

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千余名开国将军中,李德生有着相当不平凡的履历。他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战功卓著。从开国少将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恢复军衔制后的上将,他在人民军队度过了整整六十年的戎马生涯。“文革”岁月中,短短数载时间,竟由一名野战军军长走上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岗位。其中的三度“意外”任职,更彰显了他一生的非凡经历。

第一次“意外”:当选中央政治局成员

1966年夏,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发动,各级党政机关受到红卫兵以及群众造反组织的冲击,大都陷入瘫痪状态。1967年初,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安徽各地群众组织至上而下分化成两派,开始了激烈的武斗。4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钧为首的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安徽省军管会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混乱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接着,新一轮武斗随之展开,并不断升级。大规模的武斗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江淮大地陷入极度混乱之中。7月底, 经毛泽东同意,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正在苏北地区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李德生奉命率解放军第12军赴安徽执行军管任务。8月初,李德生率部到达安徽后,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工作,全省的紧张形势逐渐缓和,社会秩序初步稳定。

1968年4月,安徽省革委会成立,李德生担任主任。李德生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快稳定了安徽局势。他的表现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注。

10月初,正在安徽农村检查生产情况的李德生忽然接到来自北京的电话,通知他作为安徽省主要负责人列席扩大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会议期间,周恩来宣布分组名单,当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接话问道:“哪个是李德生?”在转战陕北时,毛泽东曾化名“李得胜”,和周恩来等人一起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现在又听到与“李得胜”谐音的“李德生”,他自然感到十分熟悉和格外亲切。

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李德生

听到毛泽东询问,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道:“李德生同志是12军军长,现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紧接着,他扫视了一下会场,向李德生招手道:“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李德生立即站起来喊了声:“到。”随后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很关切地询问李德生的年龄和籍贯以及如何解决芜湖问题等情况。李德生一一作答。李德生参加革命30多年,由于过去职务较低等原因,只是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远距离见过毛泽东,这一回是首次近距离和毛泽东对话。通过此次对话,李德生给毛泽东留下很好的印象。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举行。李德生参加了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召开前,大会秘书组送来供讨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的名单。李德生发现自己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人选的名单中,十分惊讶。尤其当他看到尊敬的老帅徐向前、聂荣臻以及陈毅等都不在中央政治局成员讨论名单,更感到不安。他对多年的老领导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说,请他们同毛主席说说,不要选他。当时,许世友和陈锡联都被提名为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人选。许世友和陈锡联表示不能传这个话,这是毛主席和中央的既定安排。

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在“文革”时期担负“三支两军”任务的众多野战军的军政首长中,是唯一的一位。作为一名解放军的军长,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尽管李德生此时还兼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但野战军军长是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职,可以说是当时李德生最为核心的任职。省革委会主任一职也是由于他作为军长率部到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而担任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只是一个刚任不久的兼职(1968年9月任职),他也没有到南京军区上过班。

开国少将担任中央政治局成员,李德生是最早的两人之一。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汪东兴揭开了开国少将进入中央政治局的序幕。之后,还有开国少将张廷发、刘华清两人担任过中央政治局成员。

中共九届一中全会结束后,李德生以为自己是和许世友、陈锡联等人一样,虽然是中央政治局成员,但仍在外地工作。回到安徽后,他以更大的热情积极抓好全省的各项工作。

第二次“意外”: 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中共九大结束后不久,1969年7月下旬,周恩来在北京打电话给李德生,说中央决定调他进京工作。7月28日中午,李德生乘专机飞抵北京。当周恩来征求他对工作的意见,军人出身的李德生意外地表示,愿意做地方工作。周恩来说,中央决定他除了参加政治局活动外,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工作,同时仍兼原在地方的党政军职务。

李德生到京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接见了他。见面时,李德生提到了兼职太多,无法兼顾工作的问题。当时李德生担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安徽省委还没有恢复)、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第12军军长等职,到北京后还要担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和军委办事组成员。毛泽东立即把手一挥: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毛泽东还关切地对李德生说:“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时间读书学习,三分之一时间到下边搞调查研究。”

据李德生后来回忆,在北京期间,他那时的工作顺序首先是参加中央政治局的相关活动,其次是国务院业务组,然后是军委办事组。对李德生在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工作,毛泽东十分关心。中共九大之后,在调整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时,毛泽东专门安排周恩来,待李德生和纪登奎两人到京后再确定业务组人员分工。开始提名的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并没有李德生,毛泽东在审定名单时,亲笔加上“还有李德生同志”。李德生被毛泽东派到林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被称为“掺沙子”。

李德生进京后,正式参与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工作。按照中央政治局的意见,李德生分工负责军队政治工作。在李德生进京之前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讨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选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军委办事组成员的谢富治表示不同意李德生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战争年代,谢富治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李德生的上级,他在发言中说:“李德生是带兵打仗的人,不是搞政治工作的,不适合做政治工作。”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对李德生在安徽期间做群众思想工作,“大造舆论”,印象很好,听了谢富治的发言后,非常不高兴,当即批评他说:“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

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陪同叶剑英参观全军美展。

考虑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地位的重要性,林彪曾希望能让吴法宪或李作鹏当总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和李作鹏都从事过军队政治工作,吴法宪担任过空军政治委员,李作鹏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治委员。不过,在此时的解放军三总部中,林彪一伙的黄永胜已担任总参谋长,邱会作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因此,毛泽东出于对林彪一伙的警觉,一直没有同意。对总政治部主任的人选,毛泽东有自己的想法。

在中央政治局讨论确定李德生为总政治部主任之后,军委办事组黄永胜等人仍然想方设法拖延公布。数月之后,直到1970年4月30日,才向全军公布了李德生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命令。

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战争年代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的有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等中共重要领导人。建国后到“文革”开始时只有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萧华上将三人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是第一位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开国少将,也是唯一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的开国少将。和以前的总政治部主任大都由政工干部担任不同,李德生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可以说是第一位军事干部出身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在解放军总部机关中,建国之初曾形成了“八总部”体制,之后长期维持的是“三总部”体制,1998年之后才形成“四总部”体制。经查阅有关资料,在解放军各总部主要负责人中,李德生是第一位担任各总部主要负责人的开国少将。

就在李德生任职命令颁发不久,5月19日,林彪在他的住地毛家湾接见李德生和总政治部二级部副部长以上干部以示拉拢。会见中,林彪说他年轻的时候就爱搞政治,一直对政治有兴趣,主持军委工作十几年重视的还是政治。林彪甚至还暗示,李德生当总政治部主任,是他选的,是他要找一个军事干部管政治,找一个“丘八”管秀才。李德生对林彪一伙始终保持警惕,他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林彪等人加快了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步伐,形势日益紧张起来。12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召见李德生,郑重地对他说:“我和总理商量好了,确定你到北京军区去,担任司令员。”并要求他“把屁股坐在北京军区”,兼管总政治部的工作。毛泽东决定安排李德生到北京军区工作,是处理林彪、陈伯达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也表明了毛泽东对他的充分信赖。“九一三”事件中,李德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处置危机和后续事宜,进一步得到毛泽东等人的信任。

第三次“意外”: 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3年8月,中共十大在北京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按照毛泽东的意图,李德生被提名作为“老中青三结合”当中的“中”的代表进入大会主席团,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五位副主席之一,这无疑是他将成为党的核心层领导人的一个强烈信号。

在中共九大之后的日子里,毛泽东确实在考虑事业由什么样的人负责接续下去。李德生可以说是他心目中几个重要的接班成员之一。

1973年春,在筹备召开中共十大时,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提名中央主席、副主席人选。在讨论主席人选时,毛泽东曾考虑可以组织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由他来当主席。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与会人们自然都不赞成毛泽东的这个提议。

毛泽东说:“你们都不赞成,那我只好还做主席,鞠躬尽瘁。”毛泽东接着问,“谁来当副主席?”周恩来详细汇报了中央政治局开会酝酿的情况,毛泽东听完,谈到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四人可以作为中央副主席人选。之后,他沉思了一下说:“我看,现在的候选人里面,有老的,有青的,还没有中的!我们不是讲老、中、青三结合吗?我们也应当老、中、青三结合啊!”

按照那个时候的说法,年龄在40岁以下为青年,40岁以上、60岁以下为中年,60岁以上为老年。当时,毛泽东80岁、周恩来75岁、康生75岁、叶剑英76岁,都属于老年;王洪文时年38岁,属于青年。毛泽东说:“这个‘中’,我的意见是从军队里面选。”无疑,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军队里的这个“中”就是李德生。随后,周恩来发言说:“同意主席的意见,建议李德生同志作为一位候选人。他是军队的,年龄57岁。”毛泽东点头:“可以。” 

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1973年,中共十大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康生、李德生在大会主席台上。  

在场的李德生听到自己竟然作为中央副主席候选人,非常意外,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他赶紧站起来说:“我不合适。资历和水平、能力都不够。”随即他补充说,“从我们党内来说,李先念同志可以作为党的副主席人选。”不过,当时李先念已经64岁,也不符合毛泽东提出的老、中、青三结合的“中”的年龄要求。此刻,李先念就坐在李德生旁边,他急忙拉拉李德生的衣袖说,主席都表态了,你不要再说了。

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担任党中央副主席的职位,也是李德生一生政治生涯的顶点。同时,李德生还担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他在安徽及南京军区的任职尚未免去,仍保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第12军军长等职(上述在安徽及南京军区的任职大都到1974年12月才正式免去)。当然,他工作的重心主要在北京。

李德生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使得他成为第一个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开国将军。在开国元帅中,只有朱德、叶剑英两人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其他开国将军中,也只有汪东兴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不再设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后,刘华清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李德生成为党的核心层领导人,无疑又在江青一伙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上树立了一道屏障。李德生到京后,对江青一伙一直敬而远之,对她的一些拉拢动作淡然处之。但自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后,有许多问题很难完全回避江青。在江青想借机插手军队文艺工作等问题上,一直没有得到李德生的支持。为此,江青暗中给李德生记了一笔账。 

从野战军军长到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三度“意外”任职

◆1973年,李德生陪同毛泽东接见越南南方民主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阮友寿。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他提议八个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期间,毛泽东几次谈到李德生的工作调动问题,他对李德生说:“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也不太好。你在北京军区搞得倒不是那么久。李家出了个李铁梅,你就是李铁梅,你就是陪绑的。”他还风趣地说了两遍,“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请你喝烧酒。”之后,根据中央决定:陈锡联(原沈阳军区司令员)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原北京军区司令员)到沈阳军区任司令员。

李德生到沈阳军区任职后,受到属于江青一伙的毛远新等人的排挤。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李德生仍坚持工作。在北京的江青等人也没有放过李德生,1974年春,江青等人在军内制造了“放火烧荒”事件。她诬蔑李德生主持总政治部工作期间,“军队执行的不是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攻击李德生是“大军阀”,为所谓“坏人”“辩护”;指责李德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及政委制,是“打掉革委会” “打掉‘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并煽动北京、吉林、黑龙江等三地的造反组织,联合起来到沈阳揪斗李德生。

1974年8月至9月,王洪文在北京主持会议,组织对李德生的批判,强迫他承认上了“林彪的贼船,陷得很深”。会上,李德生顾全大局,违心作了检查。随后,在1975年1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他辞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11月,邓小平在同沈阳军区一位负责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李德生有什么问题?!1974年的会议,是“四人帮”整李德生和几位大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一身清,在‘四人帮’问题上没有牵扯!”198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为李德生同志平反的报告》,决定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制造的“放火烧荒”事件中遭受迫害的李德生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在“文革”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李德生可以说历经了风风雨雨,接受了严峻考验。从极“左”思潮泛滥的中共九大,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中期,连续在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担任四届成员的只有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三人。1985年9月,因年龄原因,李德生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局,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9月,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时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上述李德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任职,也无疑是对他在“文革”时期的表现给予了最好的诠释。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共中央   沈阳军区   北京军区   总政治部   南京军区   中央政治局   周恩来   野战军   司令员   军长   军委   安徽   北京   解放军   中共   意外   主任   工作   李德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