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当前,“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展开。7月8日,沈阳发布、沈报全媒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办的《民生连线》栏目,邀请市城管执法局主要领导、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等做客沈阳日报社5G直播间,特别推出“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背街小巷微更新”专场节目。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参与进来,节目开始前两周,《沈阳日报》与“沈阳发布”App发布调查问卷,共收集民意良策2300余条,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专家代表的关注,反响热烈。活动现场,嘉宾积极为沈阳“背街小巷微更新”乃至城市振兴发展出谋划策。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主播:丁思文

▲【民生连线】背街小巷微更新 民意民智变良策


【献良策•对谈嘉宾】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国琦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李象群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高级技师 米忠义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易兰(北京)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 余洋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沈阳建筑大学养老产业建筑信息研究院院长、教授 刘敬东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处处长 赵明辉

「民生连线丨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对谈小巷微更新,共聚民智变良策

赵明辉(左)

>>>>>>

“微更新”前收集2600多条意见、建议

今年,沈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背街小巷微更新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和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全力以赴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

“不同于过去的简单改造,这次沈阳对背街小巷的微更新,绝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而是城市系统和功能的全面升级,着眼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核心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石国琦介绍说。

这次背街小巷微更新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年初,市城管执法局就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就背街小巷到底应该改什么、怎么改进行了意见建议征集,通过“沈阳发布”App、“智慧城管”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介,广泛征求市民百姓、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和建议。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600多条,经过共性分析和组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群众呼声高、有迫切改造需求的200条背街小巷,在改造内容上,广大市民反映最为突出的、最为强烈的十类典型问题也是主攻对象。

石国琦表示,人民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参与,人民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和监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我们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和市民对背街小巷微更新工作,以及其他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我们也期望,广大市民在未来能更多地给我们提供建议,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清洁美丽的沈阳。”


“微更新”彰显“精细化”

石国琦:“我们采用了‘微更新’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就是从‘小切口’回应‘大民生’。”

在过往,城市建设改造主要是以拆建形式为主。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加速城市发展的同时,庞大更新规模也在间接破坏宝贵的城市文化资源。

而这一次,背街小巷微更新则转变为创新改造为主的渐进式有机更新,体现在更加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上。“我们采用了‘微更新’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就是从‘小切口’回应‘大民生’,以消除脏、乱、差为基础,先地下、后地上,平面立面协同改造,不进行大拆大建,注重设计、注重文化、注重节约,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的内在文化、元素,以街景重构的方式,力争达到既有‘亲切感’,又要‘焕新颜、添活力’的效果。”石国琦说。

何谓精细化,这次背街小巷微更新可见一斑。比如,原来以平面改造为主,现在微更新以U型断面全要素、全覆盖更新,包括街设家具、指路标志、停车设施、景观绿化等全要素升级。原来以地上为主,现在先地下、后地上,先进行老旧管网改造,不能只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原来只注重以车行为主的使用功能,现在注重以人为核心,注重人的感受,增加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

背街小巷微更新,不仅是硬件改造要“精细化”,软件改造也要“精细化”。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在深圳南头古城里面办事,发现当地一处废弃的变压器并没有拆掉,而是改造成一件公共艺术品,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街巷路上有很多我们儿时的记忆,我们应重新给予它设计,给予它新的生命,不要轻易废弃。”李象群说。

“微更新”推崇“大师小做”

石国琦:“沈阳一直期望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把文化植入到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几大项元素中。



▲石国琦:希望设计大师参与到背街小巷微更新

沈阳背街小巷微更新一直坚持“没有高水平的设计不开工”。石国琦介绍,为了让人民满意,沈阳不断邀请国内各类设计人才直接参与沈阳背街小巷和口袋公园的设计,但是因为很多高端设计人才都非常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小街巷这类的小项目,而沈阳项目都是民生类公益类的,很难请到高端设计人才。“所以,当我们提出‘大师小做’时,心中是很忐忑的,但实践证明大家都非常理解支持,很多设计师都作出贡献,拿出了很多精品。”

石国琦坦言,这次微更新,沈阳一直期望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把文化植入到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几大项元素中,“现在看大师小作,大师把关,大师帮扶,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但文化的表述是一件费心费神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深度思考,虽然大家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实践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更新”打造“小巷特色”

李象群:“城市也好,人们的生活也好,无时无刻离不开设计。”

节目现场,石国琦表达了期望鲁迅美术学院成为沈阳城市建设管理的“艺术总监”的想法。对此,李象群表示,鲁美应该更好地作为这座城市的“美容师”,为这座城市的设计,做它应该做的工作,让沈阳每一个市民,无论是生活上还有感官上,都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让我们为有这么美好的城市而骄傲和自豪,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李院长一直认为背街小巷的微更新,关键之处就是要把小巷的特色打造出来。“城市也好,人们的生活也好,无时无刻离不开设计。这个设计有很多概念,一个是顶层设计,就是城市规划的设计。从整体看,沈阳城市需要节奏,需要风格,需要颜色,它是一种结构性的设计,如果觉得别扭,那就是他们之间逻辑关系上不通。另一个就是要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的逻辑,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城市的规划、街道的布置、小巷的特色打造出来。小巷其实很重要,每个小巷都应该有特色,因为每个小巷都代表着城市的风格,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小巷里面走的都是人,我们要更好地体现这种人文关怀。同时,我们所设计的是沈阳的小巷,关键还要把我们这座城市的优势呈现出来,把特色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城市。”

“微更新”讲好“小巷故事”

李象群:“一草一木皆故事 沈阳需要有爱的小巷。”

在年初的市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高级技师米忠义提交了《关于借助沈阳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助力沈阳古城文化底蕴提升的建议》。在节目现场,米忠义讲起了他提建议的初衷:沈阳的历史底蕴其实是非常深厚的,散落在一条条街巷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的一些街巷尤其是背街小巷,显得缺乏活力,老旧不堪。出于这种考虑,我建议城市管理部门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如街道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名人逸事等。在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中加入文化元素。借助这样的工程提升沈阳古城的文化底蕴或打造类似北京四合院的旅游景点,打造沈阳名片,造福沈城人民。



▲李象群:一草一木皆故事 沈阳需要有爱的小巷

李象群也同样认为沈阳背街小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他说:“沈阳每条街巷都有它的历史和传承,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在讲故事。硬件上,小街巷需要深刻挖掘它的特色,力争恢复一些回忆的东西在里边。而在软件上,过去的街道可能有一些老艺人,或者说有一些老工匠,还有一些老住户,应该让他们讲他们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融入微更新中。同时还有声音,比如过去的铃声或者叫卖声,应该有它的声音。还有城市的颜色。这些都能让我们触摸过去的记忆,让我们去认真品味它,才能把它的厚度提炼出来。”


▲李象群:创新理念 “再造”小巷

建筑设计领域里有“修旧如旧”的概念,但李象群认为,沈阳在“微更新”过程中应该加强“再造”观念,这样能够让背街小巷更好地提升整个环境品位,比如黑色的电线杆,就应该研究利用好它的故事进而把它“再造”。

所以说,背街小巷微更新的关键就是观念上更新,需要大家都去创新创意,需要每个沈阳人都参与到背街小巷微更新设计中。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只不过我们没有更好地去释放出来,没有更好地挖掘民众的潜能。

“微更新”增加“幸福感”

刘敬东:“我们的精细化设计要为沈阳城市的建设、未来的发展,做到最大的极限。”

背街小巷微更新在设计上,不仅要把街景变得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要描摹出“幸福感”。

余洋表示,背街小巷微更新在街景重构上要特别注意多元包容。“比如,这条小巷现在可能主要是老年人,但未来可能有年轻人,而且街道永远承纳城市的变化。比如共享单车过去没有,现在有了,就必须放在街道上。”

▲石国琦:背街小巷改造设计先行 一片区一主题

正因为如此,今年沈阳背街小巷微更新改造200条,范围覆盖全市主要建成区和周边郊区县(市),与主次干道维修养护、街路更新衔接,并按重点区域划分为青年大街片区、新华片区等22个片区差异化打造,力争“一片区一主题”,让我们的背街小巷改造既有实用性、服务性,又有文化内涵。


背街小巷微更新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把街路上各种元素“精细化”地做出来。刘敬东表示,无论是做适老建筑,还是适老景观,他们提倡的都是专业专用精细化,特别在适老建筑这一块必须得做到精细化,因为每一个细节可能都左右着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安全。


▲【大师小做】文富路太有爱了~听听它的适老化改造方案

“所以,我们的精细化设计要为沈阳城市的建设、未来的发展,做到最大的极限。也希望我们从设计到施工,一直保持着精细化的精神,为沈阳的振兴贡献最大的力量。”刘敬东说。


【连线实录】

1.网友子含:我父母住在大东区福利巷,家里的网络一直不稳定,请问网络算不算改造范围?


赵明辉:大东区福利巷属于第二批背街小巷改造范围,地下管网的改造包括通信网的改造,目前通信网部分已经完成。今年背街小巷微更新改造分两期实施,目前一期60条主体工程已全部开工,预计7月中旬完工;二期140条主体工程已开工43条,开工率30%,正在按9月30日既定任务时限,抓紧组织推进。

▲石国琦:以人为核心 与小巷相关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2.网友李春山:外地有好多城市都有城市网红小巷,期待沈阳也打造属于我们城市的网红小巷。

石国琦:我们正在不断培养工作团队,让一些熟悉沈阳文化的、热爱沈阳文化的团队参与到我们的建设管理之中。而且,我们也在引进高端人才,加大挖掘文化的力度,还有一个就是大胆实践,把文化在城市的街景之中展示出来,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实际上,我们还在做口袋公园,而且在口袋公园旁边一般都要建城市书房,我们期望城市书屋和城市书房,再加上更新后的背街小巷,让我们的城市有更多令人向往的网红小巷。

▲南九马路路口的钢板预计7月20日撤出


3.“沈阳发布”客户端网友清山:我每天骑共享单车上班,经过三好街,一路骑过来需要经过七八处有钢板的十字路口,请问施工大约什么时候结束?


赵明辉:在“沈阳发布”的民意调查中,市民对路面改造最关心,占到了62%,很多市民希望加强对“马路拉链”问题进行管理。


伴随着背街小巷微更新的推进,沈阳为解决部门地区供电不足,燃气、供水、供暖管网老化等涉及民生的问题,开展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如燃气集团为解决老旧管网运行时间较长,不同程度存在老化腐蚀、漏气等安全隐患,今年计划改造老旧燃气管线221公里,挖掘量为近两年之最。


针对沈阳今年道路挖掘点多面广的实际,市城管执法局将全面加强道路挖掘精细化管理。目前,沈阳已要求各区建立与审批部门、执法部门、交警部门的全链条工作协调配合体系,实现协同配合、无缝对接。严格落实两次验收工作制度,撼砂回填不合格,坚决禁止路面恢复,确保道路恢复质量。


同时,沈阳还将强力开展道路挖掘监管。各监管、执法部门将认真落实“一个审批单、一套施工方案、一个施工监督员、一个公示牌”的“四个一”管理制度。做到专人负责、每日巡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置,狠抓严管,建立高压态势,确保挖掘工程文明施工、规范施工。重点加强围挡、钢板、防尘网等设置情况的管理,做到围挡连续整洁无脏污、钢板整齐划一牢固定、防尘网全面覆盖无漏土。


为减少占路时间、减少夜间噪声扰民,对于占用慢道进行施工的,市城管执法局要求在能够满足慢道通行的交通要求,且规范设置安全防围设施和交通警示标识等条件下,允许挖掘单位全天施工,缩短工期,快速完成工程建设。快车道要优化工艺、集中力量,以打“攻坚战”的精神全力推进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记者观察】


背街小巷的“华丽转身”


●新东二街:小巷盛满百姓的幸福感


“每天都要经过,在蓝色健身步道散散步,周末还能健个身,这是真实可感的幸福 。”7月9日,在新东二街,居民李青的幸福溢于言表。今后,带给市民这样幸福感的背街小巷,在沈阳将会越来越多。


“这条巷子以前又脏又乱,路面破损,时常积水。现在改造后,路面不仅宽了,也更干净了,我们家长也放心孩子自己上下学了。”正散步路过的李青,提起新东二街的微更新,别提有多高兴。


沈阳背街小巷新东二街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据了解,该工程包括边侧绿地补植、人行道建设、更换垃圾桶、景观小品建设等,这些精致的微更新,让背街小巷焕发新气象、新活力。记者看到,在这条近1000米的街道两侧,一条蓝色跑道镶嵌其中,挺拔的树木矗立两旁,草丛中点缀着黄色、紫色的小花。


新东二街曾经是一条平平无奇的背街小巷。今年5月,小街开始改造提升。疏通管道、更换管道、放置沉沙井、清理下水道、铺设路面、规划停车线……随着微更新工程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新东二街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变身为极具年代感的特色街区。在保证原有机动车道宽度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路面改造提升,新增慢行绿道及骑行绿道,保留精品乔木,释放林荫空间,提升绿化环境,形成街区一体化景观空间。


●新华路:“大师小做”的精品


“如今的新华路简直大变样!像是一条街道‘博物馆’!”近日,去过新华路的市民都赞叹不已。曾经的背街小巷,如今变成了一条拥有缤纷花卉、茂密绿植,城市绿道穿梭其中的漂亮街道,吸引不少市民拍照打卡。


记者看到,新华路的微更新虽然还没有完成,但基本轮廓已经成形。这里有许多独具匠心的小设计,就连不起眼的地铺、花台上,也会有一些记载新华路大事件的标识牌,花坛边还有独具个性的算盘、瓷器、自行车、留声机等旧时光、旧物赏,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新华路“微更新 ” 原本要搬走的商户选择留下来


新华路总长度仅有682米,但位置却很独特,它与南京街相交于新华广场,与和平大街和民主路相交于和平广场。新华路历史悠久,1934年始建,是沈阳三条斜街(中山路,民主路,新华路)之一。


对于这条百年斜街,深度参与到新华路等街路的设计和建设的易兰(北京)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余洋告诉记者,该街将以恢复街区风貌为原则,进行立面提升设计。并不是简单恢复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筑,而是以传统风貌为基调,结合现状和历史发展脉络,合理认识各时代的印记,展现出从明清、民国,至现代、当代的不同风格,形成和而不同的街区风格,体现出街区上百年来的变迁。


为了配合新华路更好地展现历史印记,这次微更新将在新华路设置四处口袋公园,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交往、休憩的空间。四处口袋公园分别是:雏形初现、历史流痕、英雄模范、奏起乐章。

▲【大师小做】新华路会变成什么样儿?多点贯通 串联文化内涵


“新华路的改造,是今年沈阳背街小巷微更新的示范。”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微更新将努力增加街路的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其中,在功能品质方面,通过优化道路断面、完善设施,以人为本提升交通文明水平,提升道路功能,如公交港湾、过街安全岛、人非分离、多杆合一等;在服务品质方面,通过完善街路家具、增加各类便民设施,不断强化道路的服务属性,构建有“温度”的城市街景;在生态品质方面,通过保绿增绿、完善临街绿化,新增口袋公园,实现街边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机融合;在文化品质方面,通过打造主题公园、更新沿街牌匾、增加街边雕塑深入挖掘街区文化,丰富文化内涵。


【评论】

良策成闭环 最大同心圆

群众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晓春社区26—12号5单元门口下水返水,建议维修,避免铺设路面后再刨开修理。”“皇姑区玉山路小巷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周边居民乱停车,占用人行道停车非常严重。”……沈阳背街小巷微更新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今年改造之初,市城管执法局就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就背街小巷到底应该改什么、怎么改进行了意见建议征集,此后干脆在施工现场张贴“智慧城管”二维码,随时接受市民意见和监督。


千难万难,问计于民就不难。面对市容乱象滋生的背街小巷,市城管执法局坚持“三问”,“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向群众学习,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凝聚各方力量,不仅在工程建设上取得了成效,也受到了百姓欢迎,实现了政府工作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我们为这种举措点赞。


城市的基础是人。城市建设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人本位”而非“城市本位”;落脚点也应是“为人民服务”而非“把人民管住”。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工作方法。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才能在问计于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才能发现蕴藏在群众当中的大智慧。

在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政策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让大家献良策,就是准确把握群众需求,以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务实的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办好老百姓最希望办的事、最急需办的事。正因为如此,本报搭设“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平台也从一开始就坚持问题为导向,希望相关部门可以从中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心声、真诚问需问计,把解决问题、提升服务作为关键环节抓推进、抓落实。

在“献良策”活动中,市城管执法局已经建立一套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而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发展的闭环机制,使“老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紧密相连。这样的闭环机制,不但画出为民服务的“最大同心圆”,也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沈阳日报》“我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专场活动已拉开帷幕,未来我们还将搭建更多的“民意直通车”,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带动更多的沈阳人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 同时,我们也将对征集上来的民意、专家的良策等落实情况,对相关部门的回应举措追踪报道,进而构建起“问需于民—施治为民—造福于民”的“献良策”闭环。


【新闻背景】


针对市民十大问题


实施“一拆五改五提升”


街巷路怎么改,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年初,市城管执法局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就背街小巷到底应该改什么、怎么改进行了意见建议征集,累计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600多条,经过共性分析和组织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了群众呼声高、有迫切改造需求的200条背街小巷。

在改造内容上,广大市民反映最为突出的、最为强烈的十类典型问题分别为:


1.拆除违章建筑;2.修复道路破损;3.各类管线更新改造;4.对街设家具、商铺台阶和店招牌匾进行维护修缮和提升;5.修缮和更新功能性照明;6.整治架空线缆,拆除黑木线杆;7.修缮和增补公共健身、便民服务等社区服务设施;8.增加文化墙;9.增加口袋公园、小型绿地;10.规范停车。

针对市民献出的良策,经专家论证,市城管执法局将十类典型问题均列入了改造范围,概括地说就是“一拆五改五提升”。

“一拆”指违法建筑拆除。拆出城市安全、拆出公平正义、拆出市民身边的美好环境;“五改”指道路路面改造、停车设施改造、架空线缆改造、沿街建(构)筑物外立面整改、户外广告及牌匾整改;“五提升”指老旧管网更新提升、慢行系统改造提升、交通设施完善提升、景观绿化品质提升、文化街区精品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4

标签:良策   小巷   背街   街路   民智   街巷   管网   街区   城管   路面   民生   群众   道路   市民   品质   城市   文化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